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近日湖北省最长的公路隧道沪蓉西高速龙潭隧道右线胜利贯通。龙潭隧道位于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芦子坪村,是沪蓉西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设计为上下分离式隧道,左线长8693米,右线长8599米。它穿越溶洞、暗河、高地应力、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地段,其施工技术被交通部列为重点科研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地质作用、施工工序、超前预报、灾害评估等方面,分析了隧道施工中突水突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阐述了预防隧道施工事故的措施,有助于保护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蔡永翔 《山西建筑》2014,(22):201-202
针对成渝高速公路复线缙云山隧道左洞K4+183~K4+170段发生的突泥涌水现象,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查明了溶洞纵向及底部范围,根据岩溶发育规模提出了清淤、封端、回填、注浆的处理方案,解决了隧道岩溶突泥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西南山区,修建隧道工程常会遇到岩溶和不良地质条件,施工中经常出现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如突水、突泥、坍塌等,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以重庆市白涛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系统地补充地质调查和地质分析,探讨了隧道的岩溶发育规律,综合考虑岩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因素,对隧道岩溶突水、突泥的风险进行了分段评价,初步提出了岩溶隧道四级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段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了设计,并根据预报情况制定灾害防治措施,该研究对于高风险岩溶隧道的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各种突水突泥事故案例,总结了岩溶隧道发生突水突泥的几大因素,利用事故树理论编制了岩溶隧道突水突泥事故树,并进行了相应的定性分析。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该隧道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各基本事件的临界重要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韩小敏 《山西建筑》2014,(2):176-177
主要介绍了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DK124+602高压富水溶腔"突水突泥情况、水文地质特征、岩溶发育规模,并根据透水溶腔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历次突水突泥机理,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营安全等多种因素,确定采用"释能降压、注浆加固、超前支护、结构加强"原则处理"602溶腔",并顺利通过高压富水岩溶,保证了隧道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7.
《土工基础》2017,(3):278-281
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常发生突水突泥灾害,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需要制定一套能有效降低灾害影响的处治技术和超前地质预报对策。结合北岭山隧道工程实例,首先从地质条件和施工组织两方面分析突水突泥灾害形成原因,然后根据工程类比和经济技术比选,确定采取堆渣挡护、注浆加固、塌腔回填、小管棚进洞等处治措施,最后,针对富水断层破碎带地质特性,通过研究比较几种常用的地质预报技术,提出由TSP与地质雷达联合探测、超前水平钻孔辅助探水相结合的综合地质预报对策,所得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玲 《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1):149-151
以邵阳境内的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开展检测。根据现场检测的结果,发现隧道内裂缝主要有荷载变形裂缝、施工冷缝、温度裂缝及干缩裂缝,且总结了不同裂缝形成的原因。针对隧道衬砌裂缝和隧道渗漏水,提出了治理原则和具体的治理措施。对治理后的公路隧道进行现场监测,结果显示,衬砌拱顶收敛值和收敛位移速率随时间迅速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见,本次处理病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卫辉 《中国建材科技》2014,(2):140-141,144
介绍了沪昆客专湖南段雪峰山2号隧洞采用密排超前小管棚法安全顺利通过的岩溶地段的施工处理方法。具体处理措施为:三台阶短进临时仰拱施工,架立型钢拱架,打设超前小管棚,先喷射混凝土,再通过预埋管泵入模筑混凝土回填密实。  相似文献   

10.
龚书林  彭凌星 《山西建筑》2009,35(35):315-316
提出了一种岩溶隧道突水突泥塌方体规模的综合探测方法,即运用地质分析法,与地质雷达、地质钻探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法。通过实际工程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江山隧道进口K3+379~K3+410处遇上软弱、松散地层,产生突泥、冒水、塌方,文章通过对该段隧道采用管棚注浆固结和型钢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对突泥、冒水的松散地层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多方论证、实验、治理,终于通过该段软弱、松散、积水地段。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高速公路隧道病害为研究对象,从渗漏水、衬砌结构的裂损与腐蚀、衬砌背后松动及空洞、路面破损以及空气污染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公路隧道病害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渗漏水现象介绍了比较有效的水害治理方法,希望能对公路隧道病害的预防与维护治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风险动态评估与控制的岩溶隧道施工许可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翻坝高速鸡公岭隧道穿过 寒武系石龙洞组 强岩溶含水层,地下水位高于 隧道底板 约 150~200 m ,施工中 极易发生 大型 突水突泥灾害。为控制施工风险, 研究了隧址区岩溶发育特征,突水突泥风险孕险环境、致险因子、动态管理与控制方法, 建立 了基于综合赋权专家评分法的初步评估、二次评估与动态评估模型, 首次提出并成功实施了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风险动态评估的风险控制新机制:施工许可机制。 该机制不仅可在岩溶隧道施工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对于其他类型隧道与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亦有借鉴意义, 已成功应用于翻坝高速鸡公岭隧道突水突泥施工风险控制,并开始应用于宜巴高速隧道施工中,岩溶、软岩大变形、塌方等灾害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当前运营隧道病害分类的有关规定及统计资料,目前隧道病害主要表现在:隧道渗漏水、结构衬砌腐蚀裂损、仰拱变形损坏,约占隧道病害的75%以上。这些病害中衬砌开裂变形和渗漏水多发于投入运营5~10年的公路隧道。隧道渗漏水的产生将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制约着汽车的运行速度,阻碍正常的交通运营,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对隧道渗漏水病害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地应力下的软岩大变形是导致隧道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能否有效的控制变形,是保证隧道能维持正常施工和后续使用的重要因素。针对木寨岭隧道所处的复杂环境,分析隧道的变形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利用变形缝进行治理和总结现阶段防治大变形的主要措施,对以后的工程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论文根据渝湘高速下塘口一号隧道右洞YK23+187.5~199.5 m和YK23+201~210 m里程段岩溶突水、突泥及二衬断裂病害情况;在初步分析岩溶突水、突泥及二衬断裂病害原因基础上,从探地雷达探测基本原理及探测频率影响基础理论出发,采用探地雷达无损探测技术来探测和诊断隧道突水、突泥及二衬断裂病害原因,技术上可行并取得了明显的探测效果。再根据探测诊断的病害具体情况及原因提出合理的病害处治方案,为隧道病害处治提供可靠技术支持,在优化处治方案下进行有针对性处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岩溶地区深埋长大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当隧道穿越断层、岩溶发育地段和富含水区域时,容易发生涌水、突泥等事故,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龙潭隧道属于深埋特长岩溶隧道,施工期ZK72+205~ZK71+940段断层溶蚀带发生了四次涌水突泥事故,针对这四次事故,基于该段地层的岩溶发育规律,从地质学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涌水突泥机理。分析得到:具有丰富补给来源的地下水、松散的岩溶洞穴堆积物给涌水突泥创造了必要条件,一经开挖扰动,事故一触即发。基于涌水突泥机理的分析结果,合理选择了超前小导管挤压劈裂注浆、负压排水、长管棚注浆、前进式分段高压注浆等治理措施,成功穿越了该段,完成了贯通,所得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新星 《市政技术》2022,(12):19-25
隧道施工过程中遭遇断层破碎带时由于断层处水系发育完整、围岩破碎、土体松散,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针对隧道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问题,综合评述了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机理及隧道突水突泥典型案例,并对案例中突水突泥灾害注浆处治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总结,评价了隧道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注浆材料及其注浆安全防护技术。结果表明:在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机理的相关理论中突变理论对隧道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灾害的解释较为合适,突变理论认为隧道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主要受地层岩性、地下水赋存状态及存量的影响,地层岩性中断层破碎带致灾构造是决定性因素。钻爆开挖过程中断层破碎带处开挖扰动容易引起围岩等级恶化,通常采用预注浆进行加固;预留不少于最小安全厚度的防突岩盘是防止突水突泥灾害的关键;预留适当厚度的止浆墙和淤积体的正确清除是防止隧道二次突水突泥的关键。水泥单液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单液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仍然是目前常用的隧道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处治材料。研究结果为隧道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注浆安全防护提供了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高地应力与岩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通过两组钻孔应力解除法地应力实测和6 组地应力Kaiser 效应测试, 查明了工程岩体内的空间应力状态为潜在走滑型, 其中R1 方向为N 66. 9°~ N 85°W , 它与水平面的夹角介于20°~ 40°之间, R1max 为35. 3M Pa。岩体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 研究区单斜层状各向异性岩层在自重应力和一定量级的NWW 向区域构造应力(8. 9M Pa) 共同作用下, 结果在隧道中部相对坚硬完整、弹模值较高的砂岩、粉砂岩、灰岩、部分砂质泥岩和软质岩层内的硬脆性夹层中形成了相对意义上的高地应力; 此外, 发育产状为N 40°~ 60°W öN E∠60°~ 85°的次级断裂构造(ESR 测年值为55×104 a) 两侧10~ 20m 距离以外地段, 由于其后期张扭性构造活动, 也普遍存在着可以导致岩爆发生的局部高地应力现象。岩爆类型划分研究中, 首先根据高地应力的成因, 将岩爆类型划分为自重应力型、构造应力型、变异应力型和综合应力型四大类; 然后依据具体应力条件, 并结合岩爆特征等内容, 再将岩爆划分成8 个亚类。岩爆烈度分级研究中, 突出了现场容易判别的岩爆标志, 主要依据岩爆声响、运动特征、岩块形态特征、断口特征、发生部位、时效特征、影响深度以及对工程的危害性等内容, 将岩爆烈度划分为轻微、中等、强烈、剧烈四级(RM S 方案)。通过现场跟踪调研、岩爆断口扫描电镜分析、岩爆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岩爆力学机制大体上可归纳为压致拉裂型、压致剪切拉裂型、弯曲鼓折(溃屈) 型等三种基本方式, 也可以多种组合方式出现。不同的破裂机制不仅与围岩应力状态有关, 而且也与岩体的性能和结构构造、开挖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根据施工中记录的200 多次岩爆资料, 详细总结了该隧道岩爆发生的基本规律, 并且采用“地质超前预报法”、“RHöR b 判据现场测定预报法”这两种较为实用、有效的方法, 对其岩爆预报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最后提出了与RM S 方案相对应的各级岩爆防治措施,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深埋长大公路隧道高地应力岩爆和岩溶涌突水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对二郎山和华蓥山隧道在建设过程中的高地应力岩爆与岩溶涌突水问题进行了研究,概述了二郎山隧道地应力场,岩爆及围岩变形的监测预报,并对华蓥山隧道岩溶涌突水的特征,原因及对隧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岩爆和涌突水的防治措施,并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