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通过当前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防洪工程建设同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相结合,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干支流防洪标准;进一步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强防洪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抗洪抢险和防灾减灾的科技含量;完善工程管理队伍建设和社会经济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登陆和影响厦门市的台风进行分析,可看出影响厦门市的台风呈现季节性强、发生频繁、时间早、移动路径怪异、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在对造成台风灾害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台抗灾减灾对策,就是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原则,加大投入,逐年解决一些应急问题,不断提高厦门市的防洪防台风能力。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导致该省洪涝灾害频发、洪灾损失严重,亟需系统谋划全省防洪减灾体系,强化洪水调度和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在深入分析贵州省洪涝灾害特征、防洪减灾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对标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提出了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推进全局系统治理的思路,给出了“畅泄、增蓄、扩排、联调、控险”多元化防洪举措,明确了流域防洪布局、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治涝标准,并指出了贵州省未来洪涝灾害防御工作重点。建议从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推进江河防洪治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达标提标建设、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加强涝区排涝达标建设、强化洪水调度与风险管理等方面构建贵州省防洪减灾体系。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思路、系统推进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石门县受气候、生态环境差、水利工程抗灾标准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遭受洪涝、冰雹、龙卷风、干旱等灾害的袭击,受灾范围广、时间长、损失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很大,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总结防灾减灾的经验与措施,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防灾减灾措施上,一是要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二是加快生态治理,通过生物工程构筑一道防灾减灾的天然屏障;三是增加投入,坚持不懈地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非工程防灾措施的建设;五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四川水利》2007,28(1):1-1
1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坚持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确保大江大河、大型水库、大中城市和重要设施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防汛准备工作,特别要完善防台风预案,加快海堤达标建设;开展山洪灾害易发地区防御试点,抓紧实施水雨情监测、通信预警系统等项目;宣传普及防灾救灾避险知识,提高群众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切实加强各类水库、水电站安全管理,严格调度权限和调度运用计划,确保安全度汛。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继续组织好蓄滞洪区调整、分类工作,抓紧开展有关专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5年袭击太湖流域(片)的台风具有发生频率高、登陆强度大、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的特点。台风期间.汛情和灾情较为严重。从完善山洪与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加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正确处理防洪与水资源调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7.
提高广州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安仁 《人民珠江》2002,(1):39-40,43
广州历来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近年来,广州市从防洪除涝的理论和减灾对策的研究、加速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完善防洪法规体系及加强执法力度、狠抓地方各级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提高三防预测预报准确度及加强预警工作等方面,大力开展将现代技术用于防洪非工程措施的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其防洪减灾能力,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介绍了广州市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加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开展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应用现代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开展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超前性对策的研究,简述了番禺区防洪大堤建设和白云区景泰涌整治工程的减灾效益、研建的工程管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浙江水利系统坚决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聚焦防洪排涝、防灾减灾""把防洪排涝作为‘五水共治’的核心任务来抓"的要求,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团结抗灾,防汛防台实现"不死人、少伤人"。2017年,浙江省梅汛期降雨量比常年多54.9%,钱塘江中上游兰溪出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概括登陆和影响厦门市的台风呈现季节性强、发生频繁、时间早、移动路径怪异、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分析造成台风灾害的成因。针对日益复杂、变幻莫测的台风发展趋势,提出防台抗灾减灾对策,以全面提升厦门市防台抗灾综合能力,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防抗2012年第11号台风"海葵"带来的暴雨洪涝灾害中,宣城市坚持以防为主、生命至上,科学调度,有效应对,夺取了防台风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针对存在的水利基础设施仍很薄弱,防汛抗灾信息化程度不高,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群众防灾避灾意识薄弱等问题,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防灾避灾意识和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地处东南沿海,因受台风、梅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暴雨频发,常常造成城市严重涝灾。广州市经济实力雄厚,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控制源头、提高意识等多种措施,在城市排涝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州市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城市排涝的主要启示有: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进水务一体化进程、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鼬l、河湖库联合调度管理。  相似文献   

12.
带着"防汛抗旱工作如何创新"这样一个问题,对福建省近年来的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改进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通过不断提高全民防灾避险意识,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变单一的部门防汛为全民防汛,探索出一条破解制约防汛防台风工作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有效提升了防汛抗旱工作社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汪洋对防汛防台风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家防总及时传达并贯彻落实汪洋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要求受影响地区在做好海上船只和作业人员防风避险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局部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和水库塘坝安全度汛工作,加强城市和平原河网地区防洪排涝,确保防汛防台风安全。  相似文献   

14.
徐明华 《人民长江》2009,40(14):1-2
洞庭湖治理取得了重大成果,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生态安全保障能力。面对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建设生态洞庭的基本思路应是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坚持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坚持维护健康,有效保护。指出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加快实现洞庭湖区水资源统一管理,积极改善洞庭湖区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技术用于防洪非工程措施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州市在建设防洪工程体系的同时,还开展了将现代技术用于非工程措施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有:开展广州市防洪减灾等有关理论的研究,包括城市洪涝灾害的成灾模式与损失评估方法、城市洪涝灾害仿真模型、城市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及城市防洪标准与减灾新对策的研究;研制建成了广州市三防指挥和城区防洪排涝计算机监控系统;研制建成了重点防洪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监测、控制和管理系统,开发了水库大坝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灌区引水枢纽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建成的系统一般已运行了两个汛期.  相似文献   

16.
浙江台州市从2008年起开展了以“百乡和汛”工程为载体的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将防汛防台风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经过努力,基层防汛体系逐步完善,基层防汛能力大幅度提高,在防汛防台风应急实战中发挥了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阐述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的内容,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金保明 《中国水利》2006,(15):42-43
对2005年6月闽江上游福建省南平市特大暴雨洪水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防洪抗灾的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防灾措施建议,一是增强防大灾抗大灾的意识,二是加快防洪排涝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搞好山地灾害防治工作,四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由全国各县市防灾减灾基本单元构成,而防灾减灾体系中,群防群控是重要、有效的防御手段。文章以宁城县为例,系统分析了国家防灾减灾体系中基层县域山洪灾害成因及防洪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县域山洪灾害群防群控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及主要做法,可为其他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10日,受“桑美”台风的影响,温州苍南、平阳等地发生强降水,由于该台风强度非常大,风力强,短历时雨量大,对当地造成严重的洪灾。通过对该次暴雨洪水特性的分析,以掌握台风引发局部暴雨的形成条件及潮水位增水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该地区的防台减灾工作尤其是流域局部暴雨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受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安徽绩溪县荆州遭受台风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损失。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流域基本概况、暴雨洪水资料及其成灾主要原因,提出了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实施建议,旨在为灾后反思和防汛防台风暴雨预测预警、灾后评估、防灾体系建设完善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