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特低渗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层判别困难。针对此,提出了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以及基于岩石物理相类型建立测井参数评价模型的储层判别方法。方法的思路是,基于测井相分析进行储层岩石物理相划分,使同类岩石物理相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孔-渗关系呈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岩电关系和测井响应特征;针对不同岩石物理相类型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真正考虑储层在岩性和物性上的变化,将地层的非均质性问题转变为均质性问题;选取与油水层关系密切的测井参数或计算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提取反映油水层特征的综合特征参数,进行油水层判别。对方法进行了软件开发,并应用于研究区15口井的测井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和油水层判别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本文采用六种油田常规测井参数——微电极电阻率、声波时差、深探测电阻率、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和0.5M视电阻率,经数学处理后,对双河油田一主力油层,作模糊聚类和电性“星状图”分析,进而作为油田储集层细分沉积相根据。作者认为,该方法可为充分利用测井信息进行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提供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储层主要为复杂岩性的裂缝-孔隙型储层。利用岩心统计与测井响应特性的对应关系,绘制出各种岩性交会图版,建立马中油田岩性分类特征表,借助于这些规律的约束条件用eXpress软件中复杂岩性处理模块(CRA)进行处理解释,得到全井段岩性剖面处理结果,直观反映地层中岩石变化,为解释处理奠定基础;在岩性识别基础上,用裂缝的岩心观察分析结合成像测井的直观显示,地层倾角测井的电导率异常、斯通利波测井识别裂缝发育情况并评估裂缝储层的渗透性。建立了一种有效识别岩性和裂缝,发现有利储层的方法。从马中油田3口井的分析得出,在同一构造应力条件下,岩性控制裂缝的发育,裂缝控制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深层特低渗透率砂砾岩储层埋藏深、储层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层岩石电性关系特征不明显,造成油水层判别困难.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常规测井、岩心分析等资料,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提取反映油水层特征的综合特征参数.利用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建立深层特低渗透率砂砾岩储层油气水层多参数判别模式及油水层识别方法.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研究区14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和油水层判别准确度,为深层特低渗透率砂砾岩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更为详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利用和分析岩心、录井、分析化验、测井等多种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等特征,建立了其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描述,从单井分析、剖面对比、平面展布3个层次对H1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HSS油田含油层系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测井曲线形态多为箱形、钟形,河口坝的测井曲线形态多为倒雪松形,前缘席状砂的测井曲线多为齿状,滨浅湖测井曲线多为齿状或指状。 相似文献
18.
19.
双河油田储层结构要素井网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储层结构要素的几何形态及物性分布特征入手,研究了不同结构要素对油层注采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井网对结构要素的控制程度以及不同结构要素的井网控制方法。认为高含水后期油井部署应尽量避开吸水产液能力强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中心部位;吸水产液能力差的上倾尖灭席状砂部位可适当缩小注采井距,配合稳油探水注采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控制每一单砂体,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