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膜上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上流”是指利用地膜输水,通过放苗孔和膜侧旁渗给作物供水的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它应用地膜输水的重力流和调整膜畦首尾的渗水孔数及孔的大小解决灌水的均匀度。膜上灌的节水原因主要是:施水面积小,深层渗漏小、棵间蒸发少,水费成本小等,因而,新疆自治区,经过几年的试验应用,至1990年已在10余种作物中推广,从当年的12万亩发展为53万亩。作者认为在地势高、气温低、坡度大、土壤易板结的地方实施地膜种植的中耕作物,最适用膜上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外农田灌溉面积1900年只有7.2亿亩。1949年为13.8亿亩。1968年为18.瓩8亿亩。据世界灌溉和排水委员会初步统计,1973年,国外农田灌溉总面积巳达23.5亿亩。灌溉面积在一亿亩以上的国家有印度、美国、巴基斯坦、苏联和印尼。国外农田灌溉,目前仍以畦灌、沟灌等地面灌水为主。发展的趋向是:大量采用喷灌,试验推广滴灌,研究灌水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汉中地区是我省柑桔主要产地,目前栽培面积约8万亩,本世纪末将发展到20万亩,产量预计近0.5亿公斤。据考证,该地区的柑桔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平川、丘陵、浅山都有成片果园。其灌溉条件,除平川部分果园有畦灌和沟灌外,其它尚无灌溉设施。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水方法,在十多年来试验示范工作中,具有节省水量、保土保肥和增产等优点,特别适合丘陵浅山区。为了进一步论证和积极推广这一先进灌水方法,1984年,在城固县柑桔育苗场开展了柑桔喷灌试验研究工  相似文献   

4.
国外农田灌溉面积1900年只有7.2忆亩。1949年为13.8亿亩。1968年为18.8亿亩。据世界灌溉和排水委员舍初步统计,1973年,国外农田灌溉总面积已达23.5亿亩。灌溉面积在一亿亩以上的国家有印度、美国、巴基斯坦、苏联和印尼。国外农田灌溉,目前仍以畦灌、沟灌等地面灌水为主。发展的趋向是:大量采用喷灌,试验推广滴灌,研究灌水自动化。喷灌可以省水、保土、增产,近年来发展较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已发展喷灌  相似文献   

5.
谈棉花灌溉     
棉花是我省关中灌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夏灌的主要作物。实践证明,棉花生长期灌水与否,对棉花生长好坏,产量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棉花生长期灌水,可分为苗蕾期、花铃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据试验结果和各地的经验,苗蕾期一般不灌水,因为此期气温低,棉株需水少,底墒充足,加之,一般此期约有140毫米降雨,所以,这个阶段增温是  相似文献   

6.
牡丹江市郊区水利局,去年在北安农科站对1.3亩大棚黄瓜进行的膜下微孔喷灌试验获得成功。黄瓜长势好、产量多,收入高,亩产24,300斤,总产31,590斤,产值达4,928元。大棚膜下微孔喷灌是我省黄瓜灌水技术上的新尝试。它的基本做法是由畦作改为垄作,垄上复盖地膜,膜下敷设塑料管道,管道按株距钻孔眼,进行根部低  相似文献   

7.
麦棉盖膜节水灌溉提高田间用水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河平原黑龙港地区干旱缺水,又需大面积发展棉花及增产粮食。采用麦棉间作、覆盖地膜及低定额灌水,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减少了棵间蒸发,提高了地温,省去了小麦冬灌及返青水,还促进了作物提早发育,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灌水效益。平水年麦棉两季每亩用水量105m~3,小麦用水效率为0.65kg/mm·亩,较常规灌溉提高一倍。麦棉每m~3水净效益1.225元,较麦棉连作增加2.4倍;在每亩收50~68kg皮棉的同时,还可收200~250kg小麦,很好地解决了棉区吃粮、粮棉争地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安徽淮北平原,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3.87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271万亩,人口2248万,其中农业人口1938万。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是我省粮、油、棉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之一。淮北平原处于华东腹地,地域辽阔,雨量较丰,气候湿润,年降雨量为800~900毫米,年气温14~15℃,无霜期达200~220天,年均日照为2081~2227小时,该区地面水资源不很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一套最省水、增温、高产的灌水技术,我们从1978年开始,以浅湿灌水技术为重点,连续7年同时进行了5种灌水技术的对比试验。(1983年又增加了“浅湿浅”的灌水技术试验),总结出一套“浅晒浅湿”的合理灌水技术。这种灌水技术省水、提高水温、地温,促进水稻早熟、高产。全县已有25万亩采用了这种灌水技术,在遭受23年  相似文献   

10.
由膜缝入渗试验得出了入渗速度与入渗系数、入渗指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膜缝灌水优势及不同单宽流量、不同封水成数的技术指标 ,从而确定出灌水均匀度及灌溉水的利用率较高、灌水后入渗水量分布均匀的灌水技术参数 ,为地膜小麦膜缝灌水技术进一步在灌区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一、丘陵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我省淮河流域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面积5000余平方公里,经过多年治理,现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43平方公里,栽植水保林、用材林、经济林70万亩,坡改梯治理59万余亩,兴修了1万余处蓄水保土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1、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九五”以来,我省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575平方公里,年平均治理面积192平方公里,比“八五”期间的治理速度加快27%。在10个丘陵山区重点县中,水土流失面积率超过70%的已有6个县。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水利报》1993年2月6日第一版一则消息报导,到1992年底,我国采用喷、滴灌及管道输水等先进灌水新技术的面积达3500万亩,建成节水灌溉增产示范区55处,其中喷、滴灌面积1100万亩,年节水20亿m~3,相当于新建20座大型水库。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膜小麦膜缝灌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膜缝入渗试验得出了入渗速度与入渗系数、入渗指数之间的关系。分析膜缝灌水优势及不同单宽流量、不同封水成数的技术指标,从而确定中水均匀度及灌溉水的利用率较高、灌水后入渗水量分布均匀的灌水技术参数,为地膜小麦缝灌水技术进一步在灌区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1任务来由及试验情况广东省雷州半岛甘蔗面积13.3万多hm2(200多万亩),占全省甘蔗面积50%以上。1989年国家决定在雷州半岛建立蔗糖生产基地。甘蔗大发展促进了甘蔗灌溉事业的发展。雷州半岛是我省最干旱地区,大部分甘蔗缺乏灌溉,平均亩产2t左右,一旦有水灌溉,产量可达1  相似文献   

15.
《水利天地》2004,(2):10-10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灌溉效益的大幅提高,我省各种形式的民办水利迅速兴起,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水稻成为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1980年全省水田面积424万亩,2000年增加到2643亩,增长了6倍。水稻平均亩产由1980年的250公斤增加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正>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水利建设,建成水库1045座,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80个,机井、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22万余处。我省农村水利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灌区建设的发展史。我省现有大型灌区12个,其中省属5个,市属7个,灌溉面积1227万亩,占全省总耕地(4291万亩)面积的28%,生产了占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形基本平坦,水源比较丰富,近郊以蔬菜为主,远郊主产粮、棉。全市管辖一县、两区、一个国营农场,总耕地面积167.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9%。但由于工程不配套,地面水不能充分利用,加之管理粗放,灌水技术比较落后,还不能抵御较大干旱,达不到稳产高产。为了充分利用水源,提高灌水效率,为农业增产服务,我市于1973年开始进行喷灌试点。四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  相似文献   

18.
为使覆膜小麦这项技术发挥更好的效益,以探索节水、高产、经济合理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并与裸地小麦相比较,从而获得此方面节水、高效的优化灌溉制度,用于指导地膜小麦生产,合理配水,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前言     
稻田渍害在我省中低产田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据调查约有600万亩,占全省水稻田总面积的20%,这些稻田由于自然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渍田,产量低而不稳,已成为我省一些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防治工作势在必行。1981年江西省科委将《治理渍水稻田水利技术试验研究》列为重点课题,下达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进行试验研究。这个课题方向明确,体现了科研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对开展土地资源,探索农业增产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目前正大力推广列入国家科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膜上灌溉技术(简称膜上灌)。膜上灌是改革传统的灌溉方法,把地膜栽培作物由膜侧沟内浇水,改为使水在膜上流动,从苗孔或膜缝缓缓渗入作物根部土壤,其作用与滴灌相似。这项新技术是随着新疆地膜栽培作物面积的扩大,首先在北疆博河流域试验成功,并逐渐向全疆推广的。1989年为12万亩,1990年达到50万亩,1991年超过100万亩,膜上灌作物已由最初的棉花,逐步推广到瓜菜、玉米、甜菜、啤酒花等。据了解,膜上灌有很多优越性。一是节水,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和日晒蒸发,有效地降低了每亩灌水量,一般节水在30%以上。二是增产,膜上灌具有增温保墒、促进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等特点,一般可增产10%左右。此外,还可降低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