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有效地检测聚类的边界点,提出基于统计信息的边界模式检测算法。根据数据对象的k距离统计信息设定邻域半径,再利用对象邻域范围内邻居的k距离统计信息寻找边界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任意形状、不同大小和不同密度聚类的边界点,并可以消除噪声。  相似文献   

2.
岳峰  邱保志 《计算机工程》2007,33(19):82-84
为了有效检测聚类的边界点,提出了结合对象的密度及其Eps-邻域中数据的分布特点进行的边界点检测技术和边界点检测算法 ——BOUND。实验结果表明,BOUND能在含有不同形状、大小簇的噪声数据集上有效地检测出聚类的边界点,并且执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有效的检测聚类的边界点,提出基于网格核密度的自适应边界点检测算法ADAPT(An Adaptive Grid Kernel-Density-Based BoundaryPoints Detecting Algorithm for Spatial Database with Noise),使用网格核密度更精确地拟合网格在其邻域内的密度,采用自适应选取网格近邻策略更好地反应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含有任意形状、不同大小和不同密度的数据集上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聚类的边界点.  相似文献   

4.
边界是一种有用的模式,为了有效识别边界,根据边界点周围密度不均匀,提出了一种边界点检测算法——BDKD。该算法用数据对象的k-近邻距离与其邻域内数据对象的平均k-近邻距离之比定义其k-离群度,当k-离群度超过阈值时即确定为边界点。实验结果表明,BDKD算法可以准确检测出各种聚类边界,并能去除噪声,特别是对密度均匀的数据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具有聚类功能的边界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快速有效地检测聚类的边界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角剖分的聚类边界检测算法DTBOUND。该算法通过计算三角剖分图中每个数据点的变异系数将数据集分解成内部点和外部点两部分,然后从每一个未分类的内部点开始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将相连的内部点以及和内部点相连的外部点作为一个聚类;最后从得到的聚类中提取边界点。该算法只有一个参数(变异系数阈值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任意形状、不同大小和不同密度的聚类和聚类的边界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格熵的边界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有效地检测聚类的边界点,提出了网格熵的概念和基于网格熵的边界点检测算法Greb。该算法利用网格熵的大小来判定聚类的边界点,且只对数据集进行两遍扫描。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有任意形状、不同大小以及不同密度且带有噪声的数据集,该算法能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聚类的边界点。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地检测噪声数据集上聚类的边界点,提出一种新的边界模式检测算法Green(Gravity-Based Boundary Points Detecting Algorithm),该算法将数据集中的对象看成是空间中带质量的点,利用牛顿力学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计算每个点的边界因子,根据边界点具有较大的边界因子这一事实提取出边界点.实验结果表明:Green能在含有不同形状、大小簇的噪声数据集上有效地检测出聚类的边界点,执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边界剥离聚类算法(BP)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逐渐剥离边界点来揭示聚类的潜在核心,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聚类手段.然而, BP算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数据点的局部密度仅考虑了距离特征,使得边界点的确定不够合理;另一方面, BP算法中的关联策略容易误判异常值,并且在分配边界点时容易产生连带错误.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近邻和优化关联策略的边界剥离聚类算法(SOBP).该算法使用了基于共享近邻的局部密度函数来更好地探索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同时优化了BP算法中的关联策略,使得每次迭代中边界点不再仅与一个非边界点进行关联,并进一步采用了边界点与非边界点、已剥离边界点之间的双重关联准则.在一些数据集上的测试表明,相较于其他6种经典算法,该算法在评估指标上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9.
无参数聚类边界检测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保志  许敏 《计算机工程》2011,37(15):23-26
为自动快速地提取聚类的边界点,减少输入参数对边界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无参数聚类边界检测算法。该算法不需要任何参数,在生成的三角剖分图上计算每个数据点的边界度,用k-means自动计算边界度阈值,按边界度阈值将数据集划分为候选边界点和非候选边界点两部分,根据噪声点在三角剖分图中的性质去除候选边界点中的噪声点,最终检测出边界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有效地识别任意形状、不同大小和密度聚类的边界点。  相似文献   

10.
一种高效的基于联合熵的边界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聚类的边界点,提出一种将网格技术与联合熵相结合的边界点检测算法.该算法中网格技术用于快速查找数据集中聚类边界所在的网格范围,联合熵用于在边界落入的网格范围内准确识别聚类的边界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含有噪声点,孤立点的数据集上,有效地检测出聚类的边界,运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评价无监督聚类算法的聚类质量,解决因簇中心重叠而导致的聚类评价结果失效等问题,对常用聚类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新的内部评价指标,将簇间邻近边界点的最小距离平方和与簇内样本个数的乘积作为整个样本集的分离度,平衡了簇间分离度与簇内紧致度的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密度计算方法,将样本集与各样本的平均距离比值较大的对象作为高密度点,使用最大乘积法选取相对分散且具有较高密度的数据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增强了K-medoids算法初始中心点的代表性和算法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提出的内部评价指标设计了聚类质量评价模型,在UCI和KDD CUP 99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能够对无先验知识样本进行有效聚类和合理评价,能够给出最优聚类数目或最优聚类范围.  相似文献   

12.
粗糙K-means算法中下近似和边界区域权重系数的设置对算法的聚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粗糙K-means算法及很多改进的粗糙K-means算法对所有类簇的下近似和边界区域设置固定的权重,忽视了簇内数据对象分布差异性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根据下近似和边界区域的数据对象相对于类簇中心的空间分布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空间距离自适应权重度量的粗糙K-means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根据每个类簇的下近似和边界区域的数据对象相对于类簇中心的平均距离,综合度量下近似和边界区域对于类簇中心迭代计算的不同重要程度,动态地计算下近似和边界区域的相对权重系数。通过实例验证及实验仿真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粗糙K-Means及其衍生算法在处理边界区域不确定信息时,其边界区域中的数据对象因与各类簇中心点的距离相差较小,导致难以依据距离、密度对数据点进行区分判断。提出一种新的粗糙K-Means算法,在对数据进行划分时,综合数据对象的局部密度与邻域归属信息来衡量数据点与类簇的相似性,边界数据与类簇之间的关系由其局部的空间分布所决定,使得模糊不确定信息之间的差异更明显。在人工数据集和UCI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边界区域数据的划分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并行密度聚类算法中存在的数据划分不合理,聚类结果准确度不高,结果受参数影响较大以及并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MapReduce下使用均值距离与关联性标记的并行OPTICS算法——POMDRM-MR。算法使用一种基于维度稀疏度的减少边界点划分策略(DS-PRBP),划分数据集;针对各个分区,提出标记点排序识别簇算法(MOPTICS),构建数据点与核心点之间的关联性,并标记数据点迭代次数,在距离度量中,使用领域均值距离策略(FMD),计算数据点的领域均值距离,代替可达距离排序,输出关联性标记序列;最后结合重排序序列提取簇算法(REC),对输出序列进行二次排序并提取簇,提高算法局部聚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合并全局簇时,算法提出边界密度筛选策略(BD-FLC),计算筛选密度相近局部簇;又基于n叉树的并集型合并与MapReduce模型,提出并行局部簇合并算法(MCNT-MR),加快局部簇收敛,并行合并局部簇,提升全局簇合并效率。对照实验表明,POMDRM-MR算法聚类效果更佳,且在大规模数据集下算法的并行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义势场的三维形体多层次线骨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ornea建立的基于广义势场的骨架生成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多层次线骨架构建算法。通过选取不同的r值简化边界点,减少了斥力场的计算时间。与Cornea算法不同,选取曲面变分替代曲率,并选取局部曲面变分值较高的边界点作为种子点生成多层次的骨架。由于曲面变分比曲率更适用于反映点云形体表面的性质且计算速度较快,因此该算法更适于处理点云,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同时分析了不同的r值与骨架连通性和计算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经边界点简化处理,斥力场计算时间比原来减少一半左右,且以此生成的骨架能够保持较好的光滑性和连通性。还尝试了另一种基于曲面变分简化边界点的准则,并仔细考查了高曲面变分点、邻域半径k以及不同的空间划分尺度n对多层次骨架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