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采用自主研发的火区启封及复燃模拟实验系统,对煤在不同温度、湿度、通风强度等条件下火区的复燃特性及气体产物的生成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火区的复燃是一种火灾动力学现象。火区气体温度降到80~90℃时,即使煤体温度高达250~260℃,CO、CH4、C2H6和C2H4依然存在且浓度都较高时,启封并供氧仍不发生复燃。模拟实验条件下,可以通过测量火区气温,观察H2、CO及烃类气体浓度变化趋势是否增加来判断火区是否熄灭。这为煤矿自燃火区封闭后启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大同矿区煤峪口矿井307盘区在开采11#、12#合并层下分层时,受"两硬"条件及冲击地压影响,发生内因火灾并进行了全盘区封闭。通过307盘区1#、4#、8#、9#、10#密闭监测各种气体组分的变化,采用单一指标气体浓度变化速率判断指标进行封闭火区燃烧状态分析,并采用气体组分率RT定量分析计算法判断封闭火区启封时复燃的可能性。经分析得出,封闭火区火源基本处于熄灭状态,但是存在高温阴燃点,启封后有复燃可能性。针对分析结果,提出307盘区8702下工作面的启封方案并进行施工,启封期间火区内气体组分变化很小,火区状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矿井封闭火区内气体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火灾作为一大较为突出的灾害,对煤矿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研究煤矿井下巷道火灾封闭区内的燃烧状态,通过建立相似模拟实验台,模拟封闭火区的燃烧,了解火区封闭时期的燃烧状态,监测封闭区内各气体的成分、气体浓度变化情况,同时对区域内的气体、煤(岩)壁的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便推断火区封闭后的危险性,同时为救灾的安全性及火区的安全启封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华丰煤矿3402工作面1980年因自然发火而停采封闭,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经过技术分析论证,确定采用综合防灭火技术,组合支架配铰接顶梁放顶煤方法复采该工作面,多回收煤炭22.12万t,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对于复杂条件下煤层的合理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封闭火区内隐蔽式长钻孔压注凝胶灭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区封闭后,往往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对发火点的处理一般比较困难,只能够靠窒息灭火,还会为启封带来后患。封闭火区后对火区内采取隐蔽式长钻孔压注凝胶的灭火技术,取得了理想的灭火效果,为快速灭火、启封火区开拓了工作思路,实现了技术创新,具有较好的现场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浅谈实现矿井火灾局部反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例探讨了矿井局部反风设施的作用、可行性和矿井遇到局部火灾事故进行局部反风处理事故的必要性 ,以及能够成功进行局部反风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鹤岗区域矿山救护大队利用通风控制、监测气体、充砂隔爆等综合灭火手段成功封闭瓦斯连续爆炸火区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注惰是矿井火灾救灾措施之一,但在救灾实践中向封闭火区注惰却诱发了爆炸,因此研究注惰对封闭火区可燃气体运移规律的影响十分必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封闭火区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和气体组分,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封闭火区内气体浓度的数学模型和注入惰气后气体浓度变化的数学模型;设计、实施了封闭巷道内充注惰气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证实矿井火灾可产生H2和烷烯烃类化合物等可燃性气体;通过对实验数据中O2、CO注惰前后浓度变化分析得出,充注惰气对封闭火区可燃气体具有改变风流流动状态的"活塞"推动作用;通过对比注惰前后CO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试值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对于煤矿火灾救灾过程中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