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中唐诗歌的创作意境较盛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盛唐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盛唐诗歌阔大、外展,中唐诗歌气象内敛、意境狭窄;盛唐诗歌呈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中唐诗人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关;盛唐诗歌慷慨激扬,中唐诗歌低沉惆怅.  相似文献   

2.
研究王维诗歌在盛唐和中唐的接受情况,展示其对王维诗歌接受的基本面貌,并分析有关原因.王维诗歌在当时有着极高的评价;人们也对王维的绘画、音乐才情和人品等给予高度赞扬,与其诗歌评价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盛唐和中唐人对王维的认识反映在多方面,并且呈动态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3.
盛唐诗歌呈现出“吟咏性情”的诗学风尚和其鲜明的时代个性,展示了盛唐诗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体验,充分体现出盛唐时代的宏伟气势和盛大气象。从盛唐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诗歌的发展情况来探讨盛唐诗歌“吟咏性情”的成因及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理论核心,同时也是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它是指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中的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艺术世界。艺术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本质是相同的,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性情,并且在艺术手法表达上,也是一致的,都是托"物"言志。然而意境在不同体裁的作品当中,其表现特点也是不相同的。无论是意境对其作品的重要程度,还是意境的作用,抑或是从受众的角度来说,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体味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意境美的必要性,并提出从捕捉意象、抓住诗人情感、了解写作背景、再创意境四个方面入手来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意境美的必要性,并提出从捕捉意象、抓住诗人情感、了解写作背景、再创意境四个方面入手来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言学家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以会话为研究对象,但其基本原理也适合于对诗歌的意境进行分析,因为诗歌实际上也是一种会话,是诗人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一种特殊的会话形式。本文旨在分析会话含意的基本原则是如何在诗歌的意境中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8.
论诗歌的美学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用最凝练的语言、最丰富的情感、最美妙的想象组合而成的语言艺术,它有绘画一样的视觉,音乐一样的风格,神话一样的意境,故诗歌的视觉美、声韵美、风格美、意境美,共同构成了诗歌的美学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试论诗歌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诗歌必须把握好艺术意境的传达。情感是意境的主导因素,要传达原诗的意境,必须译出“情”。另外,要传达原诗美妙的意境,译者还应注意文学形象的移植及语言的形象化,并坚持以韵译韵,以歌译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画创作上,应以文化背景为基础,发挥本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与外来优秀文化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世界文化繁荣.通过对中国画表现手法、传统文化影响等探讨,阐述了中国画的自身特点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唐诗在句法方面省略现象非常多见。唐诗中的省略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省略平行语,使用名词仂语,使用关系语,使用紧缩句等。由于汉语语词组合灵活自由,行文重意合,偏流散,而英文句子结构严谨,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汉语中省略的词句,在英译文中必须采取一定弥补措施,才不至于造成漏译误译。  相似文献   

12.
“清淡”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风格特色。这一特色的形成 ,除了受着唐代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外 ,还与唐代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为此 ,从文化氛围、情调心态、审美心理等主要方面分析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清淡特色形成的心理依据 ,这对于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特色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3.
繁荣的唐诗反映唐代女服的方方面面:如唐代女服艳丽的色调、丰富的妆饰、开放的形制和大胆的追求,为后人研究唐代服饰文化留下了大量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析唐诗中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唐代的诗人大都具有安苍生、悯田农、伤闾里、哀农夫、救民于水火的富民思想。诗人人格精神上的成熟使他们大多具有一种民本取向,不管是写历史题材、现实内容,还是写男女之情、隐逸之趣,都掩饰不住内心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这个追求享乐的时代,主张崇俭去奢、轻徭薄赋,以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沈佺期和宋之问除了在诗歌格律方面的贡献外,对初唐诗歌的创作技巧也多有发展。沈、宋摒弃齐梁以来堆砌浮艳的风气,注重语言锤炼,以精炼朴素的诗作给初唐诗坛带来清新之风,并在立意取境、谋篇布局、意象选择等方面也颇具巧思,加之充盈的情感内蕴,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对律体创作技巧的全面掌握,为唐诗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唐代游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因其独特的社会环境而多游侠,他们的侠义精神闪射着人格光辉,游侠生活又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必要和充足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初唐文学是盛唐文学到来前的重要准备阶段,是唐诗发展链条上的第一环节。初唐诗人对轻盈流丽、豁达爽朗的生命意识的自觉追求,为继后盛唐诗歌的勃兴创造了良好条件。初唐诗歌所蕴含的生命特质与盛唐诗歌的昂扬文风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代内地和敦煌诗人以诗作记录下丝绸之路的方方面面,包括重大历史事件、绮丽多姿的风物习俗、悲苦欢乐的边地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一幅当日丝绸之路的生动画卷.  相似文献   

19.
唐代科举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制草创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到唐太宗才自觉地以科举为治国安邦之长策。经过几代人努力,到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实现由选人制度到用人制度的完善,因而发展到高峰.科举繁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繁荣,开元盛世与科举繁荣高峰同步发展给人以许多启示。开元二十四年,科举发生变革。以后,科举逐渐蜕变为学问名誉制度。科举对于社会的促进作用逐渐消亡。由此,唐代科举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每一个时期又区分为几个小的发展阶段。理清科举发展的这种脉络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这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