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温建筑技术》2016,(1):14-15
文中针对云南滇东北某高速公路桥用C50机制砂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机制砂石粉含量对高强度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抗渗性、抗冻性等影响规律,提出合理的石粉含量控制值。  相似文献   

2.
机制砂是构成预拌混凝土骨架体系中的一种基础材料,占混凝土体积约30%-40%左右.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等,极易受到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所影响.鉴于此,文本将以此作为论点,进行详细地探讨,希望可以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使用的质量方面有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生产和建设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而生产混凝土则需要相应的砂石作为骨料,但有些地区缺乏天然砂资源,就必须从异地进行运输或用机制砂来代替。使用机制砂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天然砂缺乏地区对于用砂的需求,但是在生产机制砂的过程中会产生多余的石粉,这些石粉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响岩机制砂混凝土研究较少、响岩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规律不明确的现状,该文研究了不同石粉含量(3%、6%、9%、12%)响岩机制砂对C30、C50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在保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相近时,混凝土减水剂用量有所增加;对于C30混凝土,当机制砂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机制砂以及石粉含量的研究和分析,对石粉的含量进行测试,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抗冻性能有了适量的改善,使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使其抗压的强度也得到了提高。本文主要对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做一试验,并详细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洗机制砂与石粉复配得到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并与天然河砂对比研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体积稳定性(弹性模量、干燥收缩、受压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较河砂差,适量的石粉(10%~15%)可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并提高混凝土强度;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对于天然河砂,用含石粉的机制砂拌制的混凝土在早期干燥收缩较大(当石粉含量为10%时,收缩值最大);且徐变系数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机制砂石粉含量及MB值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机制砂表面的粗糙,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当石粉含量较高时,由于石粉对外加剂及游离水的吸附作用,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逐渐劣化。随着石粉含量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呈先增后降趋势。本试验中机制砂中石粉的最佳含量为3%~6%。随着MB值增大,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快速劣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当MB值<1.1时,随着MB值增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未有明显变化,当MB值≥1.1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快速下降。本试验中机制砂的最佳MB值应小于0.75。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试验,优化配比,配制常态混凝土,研究不同石粉含量的人工砂对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为人工砂在混凝土中的使用,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内马铁路沿线缺乏优质河砂需要采用机制砂生产轨枕的现状,通过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外观质量、静载试验,研究了不同机制砂石粉含量对轨枕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含气量和增实因数减小,各龄期抗压强度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混凝土入模温度与机制砂石粉含量关系不大;各组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生产的轨枕静载试验结果均合格;对轨枕外观质量而言,机制砂石粉含量最佳值为9%~11%,此时轨枕表面气泡较少、颜色均匀,外观质量良好,同时,混凝土增实因数、含气量、抗压强度符合TB/T 3275—2011要求,轨枕静载试验合格。  相似文献   

10.
研究2种不同类型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耐磨性、抗冲击性及抗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且差异较大。由卵石破碎制成的机制砂,当其石粉含量控制在10%左右时,可配制出耐磨性、抗冲击性及抗冻性优异的机场道面混凝土;而由石灰石破碎制成的机制砂则需将其石粉含量控制得越低越好。但当石粉含量15%后,2种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各性能均会出现劣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含量下,石粉对辉绿岩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情况,以辉绿岩机制砂为例,按照0%、3%、6%、9%、12%的石粉含量对辉绿岩机制砂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抗折强度进行了试验,并跟天然砂混凝土进行了力学性能方面的对比,以确定不同含量的石粉对辉绿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通过试验得出结果:随着不断增大石粉含量,辉绿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石粉含量达到3%时,辉绿岩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达到最强;当石粉含量大于3%时,则辉绿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密实度、骨架作用及水泥砂浆强度均会减弱,且当石粉含量超过6%后,辉绿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低于天然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夏云 《广东建材》2023,(9):54-56
机制砂是天然砂的最佳替代品,能够满足天然砂欠缺地区的用砂需求,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很大影响。鉴于此,本文选取石粉含量不同的7组混凝土试块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了机制砂中不同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机制砂石粉掺量在7%~10%时,在减少水泥用量的基础上,还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该研究结论对机制砂混凝土生产时石粉含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石粉含量对C40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匀质性与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可提高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与保水性、避免泌水离析,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劈拉与抗压强度,且石粉含量在10% ~15%范围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与强度的提高作用最佳;随石粉含量增加,混凝土匀质性提升,而石粉含...  相似文献   

14.
阴小琴 《福建建材》2020,(12):10-11
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在开采、破碎过程中夹带一定量小于0.075mm的石粉。为研究石粉对机制砂砂浆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灰比为0.50和灰砂比为1∶3制备机制砂砂浆,测试不同石粉含量下机制砂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并确定了最佳石粉含量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花岗岩机制砂石粉MB值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机制砂石粉含量,调整纯石粉和黏土石粉比例改变石粉的MB值,研究了石粉MB值在2~10 g/kg时对石粉流动度以及C30、C50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电通量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粉MB值的增大,石粉流动度比不断减小,相同坍落度下混凝土拌合物所需减水剂...  相似文献   

16.
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邓国才  文霞 《商品混凝土》2011,(4):29-33,38
大理岩骨料经过破碎后石粉含量达到40%以上,经过处理后使人工砂中保留了20%左右的石粉,控制大理岩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和细度模数的波动范围是很困难的,本文主要探讨人工砂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如何影响混凝土性能,人工砂的石粉含量根据工程的具体设计要求可控制的范围如何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丽霞 《砖瓦》2024,(2):57-59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对A#、B#、C#、D#、E#五种不同石粉含量的人工机制砂进行拌合试验,研究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劈裂强度以及抗渗性等物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劈裂强度普遍降低;在工作性能方面,低石粉含量10%和5%(D#和E#)有助于降低用水量和胶材量,同时表现较好的工作性能。最终结论指出,石粉含量的增加对混凝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在配合比设计中合理控制石粉含量可优化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内马铁路沿线缺乏优质河砂需要采用机制砂生产轨枕的现状,采用混凝土电通量、硫酸盐侵蚀、干燥收缩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机制砂石粉含量对轨枕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轨枕混凝土不同龄期的电通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当机制砂石粉含量增加到13%时,混凝土电通量出现小幅度变大;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耐蚀系数逐渐降低;在混凝土早期,机制砂石粉含量对于轨枕混凝土干燥收缩影响不明显,当试验龄期增长后,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轨枕混凝土干燥收缩呈现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试了不同石粉含量对C30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而离析、泌水逐步得到改善;在石粉含量(0%~20%)范围内,抗压强度随着石粉含量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其中石粉含量为8%~16%时对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能贡献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现代建筑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研究机制砂石粉含量3%、7%、10%、12%、15%对机制砂C60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抗渗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抗冻性能)影响。研究表明,机制砂含有一定量的石粉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