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外再生粗骨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生产建筑用再生骨料,进而配制再生混凝土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总结再生骨料研究最新进展,包括再生粗骨料的定义、生产工艺、性能指标和分级等指标,并对再生混凝土的经济性价值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建筑垃圾中的碎砖和废弃混凝土进行处理,生成再生骨料。分别对再生碎砖骨料和再生废混凝土骨料基本性质进行试验,然后根据两种骨料的不同掺配比例替代天然粗骨料进行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并检验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中碎砖和废混凝土所占的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再生碎砖骨料的含量越大,混凝土的工作性越差,力学强度越低。而随着再生废弃混凝土骨料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良好,力学指标提高。  相似文献   

3.
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废砖瓦、废石材等无机硬质组分,通过循环再生可作为新混凝土及其制品、新型墙体材料、道路结构基础或副基、大体积回填的基础原料.本文从提高建筑垃圾再生率.保证再生产品质量角度论述了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及相关措施,介绍了两类主要再生产品(再生原料和再生骨料)的技术性能与应用,提出建筑垃圾循环再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策、经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因素.  相似文献   

4.
将废混凝土制成再生细骨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对于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对国内外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我国对再生砂浆的耐久性研究较缺乏;混凝土骨料的地方性差异和来源不同,导致再生细骨料的性能不尽相同。建议完善再生砂浆的耐久性研究并制定地方标准,为再生细骨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建筑垃圾按废混凝土和废烧结砖进行分类,经干法工艺破碎加工,所获的再生骨料用于干硬性混凝土.生产实践证明,裕川公司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产线加工出的再生骨料,用于生产混凝土路面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在掺加天然砂子为细集料时,产品性能满足现行标准要求,生产成本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文中首先分析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现状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设计的特点,基于当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绿色混凝土中的应用影响,探讨其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透水混凝土主要应用于市政工程,特别是人行道或消防通道等道路面,保证透水混凝土具有高透水性和足够的强度是研究的重点。城市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可减少固废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研究了目标孔隙率、再生骨料粒径、水灰比等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28 d龄期试样的抗压强度及透水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增大目标孔隙率和再生骨料粒径会使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透水能力提高,抗压强度降低,综合考虑强度和透水性能,较佳配合比为粒径比5~10 mm∶10~15 mm=1∶1的复合级配、20%的目标孔隙率和0. 3的水灰比。  相似文献   

8.
唐俊 《江西建材》2023,(12):73-75+80
研究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建筑屋面保温泡沫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大幅减少既有建筑垃圾外运,对于提高建筑屋面保温和防护性能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文中通过混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泡沫混凝土,并对再生骨料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及性能进行测试,以探讨施工工艺和现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泡沫混凝土可用于建筑屋面保温,当组成一定比例时,具有良好的保温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砖瓦》2015,(5)
建筑垃圾通过回收加工而得到的再生骨料,可作为生产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原材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组成与用量对混凝土砌块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建筑垃圾中废烧结砖再生骨料用量的变化将引起混凝土砌块强度的变化,随着废烧结砖再生骨料用量的增加,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增加,表观密度、抗压强度、软化系数等性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是解决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的有效途径。介绍了预拌再生混凝土从原料处理、制备到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在上海世界博览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沪上·生态家等项目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达到50%、10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组成与用量对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原料用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吸水率和拌和用水增加、绝干密度下降,变化幅度因再生原料品种和用量的不同而不同。废烧结砖再生原料用量的变化将引起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显著变化,而废混凝土再生原料用量则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由废混凝土再生原料与废烧结砖再生原料组成的混合再生原料,其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废烧结砖再生原料基本一致。再生混凝土的断裂形式表现为基材破坏、界面脱附和废烧结砖再生骨料破坏3种形式并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借助骨架-填充原理,采用等体积替代法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可以替代传统骨料制备混凝土,再生骨料粒径越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也越小;最佳的再生骨料替代方案为再生机制砂等体积100%替代机制砂,小石和中石均采用天然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7、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33.89、43.31 MPa。采用6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40%聚丙烯酰胺复合作为絮凝剂制备再生骨料水下抗分散混凝土,复合絮凝剂掺量为0.3%时抗分散效果较好,28 d水陆强度比为0.87,坍落扩展度为543 mm。  相似文献   

13.
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基本性能,特别是物理性能,直接影响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物理性能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压碎指标值、表观密度、吸水率、含泥量与骨料自身粒径、原生混凝土强度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再生骨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垃圾中原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选用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块分别作为再生粗细骨料来配制再生混凝土,以研究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建筑垃圾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找寻出建筑垃圾的最佳取代率,使加入建筑垃圾后的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能够满足C30混凝土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与取代率,再生骨料完全可以配制出满足工作性和强度均能符合要求的C30混凝土。粗废混凝土和粗废砖的最佳取代率均为20%,其中粗废混凝土取代时,粗骨料的最大取代率可达60%。细废砖的最佳取代率为10%,细废混凝土的最佳取代率为15%。  相似文献   

15.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基本性能特别是物理性能直接影响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物理性能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压碎指标值、表观密度、吸水率、含泥量与骨料自身粒径、原生混凝土强度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再生骨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垃圾中原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提高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有效性的方针,以促进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展。据此,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以加强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保障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杜婷  李惠强  吴贤国 《建筑技术》2003,34(2):133-135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用量最大,而在混凝土的几种原材料中,骨料用量又居首位,生产1m3混凝土大约需要1700~2000kg砂石骨料。全世界每年混凝土使用量约20亿m3,砂石料用量约34亿~40亿t。另外,全国每年从旧建筑物上拆下来的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就有1360万t,加上每年新建房屋产生4000万t的建筑垃圾所产生的废混凝土,其巨大处理费用和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将废弃混凝土用来再生循环生产混凝土对节省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再生混凝土的研发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和特细砂的大宗利用,将废混凝土再生粗砂、废砖再生粗砂分别与特细砂掺配,得到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研究其对混凝土表观密度、和易性、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替代天然砂配制混凝土,可达到设计和易性和强度要求,并有利于降低容重;废砖再生混合砂混凝土的韧性优于普通混凝土,而废混凝土再生混合砂混凝土的韧性劣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研究中,相对于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的研究缺乏完整、统一、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根据再生混凝土细骨料的特征,综合考虑其物理和化学改性,进行再生细骨料在应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灾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与再生混凝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和再生利用,是灾后重建家园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地震后的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应注意的问题,包括再生骨料生产工艺、骨料强化的作用、意义和方法,不同方法制备的再生骨料性能比较,以及再生混凝土配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