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1)
智能建筑是新一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它的发展离不开机电技术的支持。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为人们带来更为方面快捷、方便、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建筑电气的安装关系到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整体工程质量,做好智能建筑的电气安装质量控制,是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接地、配电等方面质量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不断变革,智能建筑作为一种将现代建筑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于一体的新兴建筑形式应运而生。智能建筑供电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可靠稳定运行是保证智能建筑中各种智能设备正常运转并发挥最优效应的关键。因此,如何正视智能建筑供电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挑战,保障其信息安全可靠性,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邵志伟 《新建筑》2004,(4):58-61
智能建筑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在传统意义建筑学基础上,以模式研究的方式,通过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性分析,归纳出现代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设备完善所引发的在设计思想、手法、功能及设计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演变。力图对智能建筑设计模式进行探索,进而明确建筑师在智能建筑设计中所应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李一力 《建筑》1997,(2):35-35
智能建筑是当今电子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与传统建筑物集成的产物,具有综合性的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际。“智能建筑”一词首次出现于美国联合科技集团(UTBS)公司于1984年1月在康涅狄格州所建设完成的“城市宫”(CITYPLACE)直传广告词中。由于按建筑是以当时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来控制空洞设备、照明设备、防灾、防盗等系统及电梯设备。所以这个建筑被称之为“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概念目前尚未达到定型化的阶段,今后也定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社会的需要而改变。就现阶段而言,智能建筑必需具备下列三个基本系统:核守自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设置智能建筑控制辅修课程体系来培养智能建筑技术类人才可行性。并从课程建设规划、基本内容、理论体系、实验体系和课程设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符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建筑设备学科与电控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并形成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对建筑舒适、便利、安全等需求,传统建筑逐渐向智能建筑发展。智能建筑规模大、建筑内部结构复杂、机电设备比较多,火灾发生的概率比较大,所以智能建筑的消防系统设计十分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要求、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设置、消防控制室的设计以及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和自动报警系统布线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项目管理技术》2005,(9):53-54
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以建筑为平台,具有通信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者的智能化集成系统。目前,智能建筑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建设设备的自动控制,对建筑内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把设备的监控技术、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与建筑要求优化结合,使人们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智能建筑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楼宇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9.
林宇 《福建建筑》2014,(11):112-113
智能建筑是处在高度发展中的新兴建筑,如何使其建筑设计、智能化设备与消防设计有机合理的结合是个重要课题。为提高智能化建筑防御火灾性能,本文从人员疏散、防排烟、火势控制、信息传递共享等方面入手,提出智能建筑合理采用消防设计的一些要点,起到有效提升智能建筑防御火灾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苹  马涛  赵杰 《中州建设》2002,(11):67-67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我们可以简单认为“智能建筑”就是具备了综合信息应用和设备监控与管理自动化能力的建筑,即:智能建筑=信息化 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这称之为智能建筑,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气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建筑业中的电气涉及范围很广,有理论,还有产品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在建筑电气中,“接地”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智能建筑的结构及内部设备设施的“接地”是否安全可靠,关系到整个建筑物及设备设施能否正常运行,也关系到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建筑的智能化发展;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雷电干扰智能建筑系统的运行也已受到普遍关注.在此,从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方面,论述了智能建筑防雷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针对智能建筑的接地和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建筑》2017,(12)
<正>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关系密切,智能建筑是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绿色建筑是智能建筑的载体和目标。国际上至今对智能建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欧洲的定义为:创造一种可以使住户有最大效益环境的建筑,同时该建筑可以使之有效地管理资源,而在硬件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低。我国建筑业普遍认同的定义为: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以及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建筑设计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我们这些设计研究院的领导者,有责任考虑这些方面的情况,以此制定我们近期和远期的方针。在我院,目前经营的重点要向居住建筑转移,相应的建材、建筑设备、居住建筑产业化、居住建筑材商品化改革的适应性等都应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1智能建筑的含义智能建筑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各种设备的自动化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完善的。至今智能建筑还没有民办公认的定义,其原因之一是它不能像…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5,(8)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建筑行业的规模扩大最快,投资投入上升幅度最大。而在建筑领域中,传统的建筑方式逐渐不能满足建筑需求,相应的一种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它是一种高度集中了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先进的电气技术的新型建筑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电气设备对智能建筑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符合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并且介绍了如何安装该设备,为今后智能建筑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9,(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化建筑也在不断增多,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建筑建设的质量以及运行效率,使建筑更具安全性、智能性、舒适性和环保性等特点。本文主要描述了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的优势,并对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设备安装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建筑智能化系统为解决绿色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五者之间的矛盾提供有效技术保障的同时,其本身的绿色节能技术也应当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综合介绍和讨论了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之间的关系及智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建筑绿色节能规划设计、绿色节能硬件设备的选择、软件绿色节能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 智能建筑是为高级信息通讯和信息处理系统服务的,具备了自动化功能和良好工作环境的建筑。它是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中心;并可以根据情况发出标准化的指令,通过电子计算机来调整建筑的室内环境和设备运行。例如香港的汇丰银行总部新楼和伦敦的劳埃德公司新楼等。智能建筑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是走向21世纪的建筑。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电的问题不可忽视,除了保证电力供应和设有第二电源以外,建筑师还应考虑电气安全设备、能源转换设备、防雷击系统、防电磁干扰系统、电线和电缆的网络以及卫星线路和微波通讯等因素的特  相似文献   

19.
展望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一个国家智能建筑的兴起,从某种意义来讲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当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映生辉的必然趋势。本文分五个部分阐述它的诞生、发展与展望。一、智能建筑兴起的回顾智能建筑是个新生事物,它的诞生与发展按有关资料查阅至今还只有十余年的历史,人们对它的认识仅仅依始。长久以来,建筑,尤其是民用建筑,似乎它与社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很少有直接关联,只是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主体,这种状况延续了漫长的岁月。建筑就艺术范畴来看,其形式虽与各个国家、各…  相似文献   

20.
在智能建筑设计中,弱电专业并非一个独立的工种。只有设备工种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节能、管理、使用等因素,再与弱电工种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才能设计出高智能化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