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盐(DOWFAX 2 A 1)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BASF J-678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类硬核软壳结构的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复合方式、BASF J-678的加入方式和加入量等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核层使用DOWFAX 2 A 1、壳层使用BASF J-678的乳化剂复合方式所得核壳乳液的稳定性较好,单体转化率高,粒径较小且分布窄;在壳层聚合阶段滴加BASF J-678可以明显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减小乳胶粒径分布指数,增强涂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2.
刘德峥 《现代化工》2002,22(5):34-3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单体的投料方式及配比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得到了含氢聚硅氧烷/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PHMS/BA/St/MMA/MAA)共聚物复合乳液,乳液性能稳定,该乳液所制得的胶膜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加料工艺、引发剂体系、乳化剂用量及复配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多层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采用连续滴加单体的加料工艺,选用复配乳化剂体系,在较低的乳化剂用量条件下,使用高效低温引发剂,在50℃引发聚合,合成了固含量为42%,平均粒径为64.9 nm,窄分布的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原料,选用反应型乳化剂SW-102和DNS-86代替普通乳化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比例和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用DSC及TEM手段对核壳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选用两种带双键的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且比例为SW-102/DNS-86=2∶1,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时,乳液综合性能较好;通过DSC及TEM的表征,可以看出丙烯酸酯乳液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5.
悬浮-乳液耦合聚合制备大粒径核-壳结构PS/PMMA复合粒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在苯乙烯(St)悬浮聚合不同时期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的悬浮-乳液耦合聚合方法,制备大粒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研究发现:在St悬浮聚合初期和宏观成粒基本完成的聚合后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分别得到由初级粒子凝并的非核-壳结构粒子和核-壳结构不完整的复合粒子,粒径分布较宽;在St悬浮聚合中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MMA和PMMA乳胶粒子易于向PS粒子扩散或粘并,制备得到平均粒径大于100gm、粒径分布窄和核-壳结构良好的PS/PMMA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6.
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乳胶粒粒径及重量分布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乳化剂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粒径约40 nm分布均一的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配比、用量及反应型乳化剂V -20S的引入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跟踪测试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径的变化,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以MS - 1/SDS/OP - 10为乳化剂且质量比为0.7∶0.2∶0...  相似文献   

8.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陈群  穆颖  周铭 《上海涂料》2012,50(6):30-34
丙烯酸酯乳液以其优良的耐候性、耐碱性、耐氧化性、耐臭氧性、耐光性和气味小的特点,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何提高这类乳液的低温成膜性、高温时的抗回黏性及力学强度等始终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分析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机理和制备方法,并阐述了当前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并与同一聚合物体系的其它乳液加以比较、分析,得出其粒径最小、分布最均匀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乳化剂对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春睿  于秀兰 《辽宁化工》1998,27(5):265-267
选用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复合使用,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乳化剂的配比以及加入方式对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杜万里  郭红霞  王群 《现代化工》2007,27(Z1):249-252
通过半连续饥饿态法合成了核壳型PBA/PMMA乳液,并利用激光粒度仪时实监控壳层聚合阶段粒子粒径变化,结合理论数学计算模型,研究了壳层单体加料速度与补加乳化剂的量对平均数均粒径及其分布与总粒子数的影响.理论计算乳液中的总粒子数的变化规律和对比反应前后粒径大小,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证实了核壳结构的存在.核壳聚合中壳层聚合机理为单体在加入种子核乳液过程中大部分先在水相中均相成核形成PMMA低聚物,随后由于表面吸附作用而迁移到PBA核表面成为活性中心继续聚合成为壳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将反应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和阴离子型乳化剂进行复配,以BA、St、MMA、AA为单体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试验表明:乳化剂用量为2.5%,G-30∶NP40∶HAPS比例为1∶2∶1,乳化剂在核壳中的比例为2∶1,得到的乳液具有核壳结构,胶膜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核壳结构乳液的聚合机理、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并阐述了目前比较活跃的有关丙烯酸酯类乳液的改性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乳化剂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主要原料,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荆为复合乳化荆,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由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乳胶粒子呈明显的核壳结构。讨论了乳化荆种类及用量对聚合反应及反应体系稳定性、乳液稳定性、乳胶粒子的粒径及形态、聚合反应转化率、乳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中阴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乳化荆的质量比为2:1时最好.乳化剂的最佳用量为4%.  相似文献   

15.
核/壳乳液聚合中影响乳胶粒形态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控制乳液的乳胶粒形态对乳液的许多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并重点讨论了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聚合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乳胶粒子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复配乳化剂,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合成了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微胶囊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的复配、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比例和用量对微胶囊乳液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条件下,能够制得平均粒径〈8μm的香味涂料用核壳结构的微胶囊乳液。  相似文献   

18.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甘孟瑜  刘娟  杨治国 《涂料工业》2005,35(6):5-8,62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软硬单体配比、引发剂、乳化剂及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比例为1∶1.25~1∶1、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分别为0.5%和3%~4%、聚合温度为(80±1)℃时得到的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采用FT-IR、TEM、DSC对聚合物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核壳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单体预乳化法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磺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S-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比例、核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及壳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对乳液性能和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考察了复配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涂膜耐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乳液中,复配乳化剂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粒径小,粒径最小为72.99nm,乳液黏度大,其最大值为60.0mPa.s;而采用MS-1单一乳化剂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粒径分布最窄,其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01,乳液黏度最小,其值为37.78mPa.s。当核层和壳层聚合乳化剂持续补加时间分别为120min和210min时,聚合体系乳胶粒数目基本保持不变,后续加入的单体在种子乳胶粒表面进行聚合,形成"核壳"结构。此外,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单体的转化率提高但涂膜的耐水性下降。并用红外、透射电镜分别对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和乳胶粒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A/U-g-A型核壳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入双官能团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采用溶液聚合法和原位乳液聚合法,把聚氨酯与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等丙烯酸酯单体接枝共聚,合成了PUA为壳、PA为核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介乳液.研究了壳层PA/Pu、总PA/PU、核壳比、BA/St、壳层HEMA/PA和链转移剂含量对乳液制备过程、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UA中的PA、BA、St、HEMA,链转移剂和DMPA与AA中的-COOH的含量(壳层PU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5.6%、25%、17.8%、9%、1%和7%,核壳质量比为1:4时,复合乳液涂膜结构规整,各项性能较好.PUA胶粒的平均粒径在100 nm左右时,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