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靠近黄河岸坡的基础能源工厂的安全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针对黄河岸坡厚层黄土及下伏泥岩的典型岩性组合特征,通过选取黄河中游某电厂典型近厂区岸坡断面,模拟集中暴雨、河流洪水、岸坡人为扰动等不良条件,利用Morgenstern-Prince边坡极限平衡理论与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岸坡的稳定性和坡面侵蚀规律。结果表明:岸坡长期遭遇降雨、河流洪水侵蚀、河道演变及人工扰动等的循环作用,易引起侧蚀、临空面变陡失稳;随着降雨及洪水等不利因素的增多,近厂区岸坡坡面水平变形影响范围将扩大;以水平变形量0.1 m为非稳定区判别标准,计算断面受降雨及洪水影响较大,其深度剥蚀发生在坡面,暴雨及洪水期水平剥蚀发生速率为4.0 m/d;以安全系数1.30为评判标准,计算断面受降雨及洪水影响相对较大,洪水期断面趋于失稳状态;河道演变造成的岸坡坡角改变对计算断面的影响较大,失稳的临界坡角为40°。  相似文献   

2.
以德遂高速公路沿线典型缓倾顺层红层边坡为工程依托,依据地质分析及相似理论建立缓倾顺层红层边坡室内物理模型,采用开挖试验模拟实际工程切坡,研究坡体的变形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缓倾角20°的顺层红层边坡随切坡呈现典型的拉裂[CD*2]滑移式破坏,坡体位移均随分级切坡不断增大,水平位移均高于竖直位移,同时切坡面附近产生的位移相对于坡体其他部位较大;坡体变形主要由切坡阶段卸荷变形及静置阶段蠕滑变形两部分组成,且切坡卸荷为蠕滑变形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切坡至软弱泥岩夹层前卸荷变形大小及速率均高于蠕滑变形,切坡至软弱泥岩夹层后坡体卸荷变形低于蠕滑变形;切坡面附近部位应力受切坡扰动较为明显,而坡体中部及后缘应力受切坡扰动较小,但坡内应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即应力随切坡逐步释放。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金沙江向家坝水库(永善—水富)蓄水后岸坡稳定性,同时为水库运营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参考资料,以地质图、地形图、正射航空影像和SPOT-5商用卫星影像为基础资料,利用GIS平台,结合蓄水前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方法建立滑坡数据库,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滑坡空间分布与岸坡结构、地层的关系,最后归纳了滑坡的四种形成模式。获得以下结果:(1)滑坡主要发育于新市镇以下侏罗系地层,新市镇以上滑坡分布受猰子坝断层控制;(2)缓倾外顺向层状岸坡(Ⅲ1)滑坡数量分布密度最大,斜向层状岸坡(Ⅴ)滑坡数量分布密度最小;(3)侏罗系自流井组(J2z)的滑坡点密度最大,二叠系乐平组(P2l)的滑坡面密度最大;(4)库区已有滑坡形成模式可归纳为四种:(1)倾坡外层状岩体岸坡(Ⅲ2)的切层滑动;(2)缓倾坡外层状岩体岸坡(Ⅲ1)的顺层滑动;(3)缓倾坡内层状岩体岸坡(Ⅳ1)的弧形滑动;(4)崩坡积、冲积松散层顺下伏基覆界面滑动。在向家坝水库蓄水期及运营期,应重点监测新市镇以下岸坡,尤其是缓倾外顺向层状岸坡(Ⅲ1)。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工程实施,三峡一带的地质构造逐步受到关注。尤其是长江三峡库首区广泛分布的具有变倾角结构的顺层岸坡,常常是引发大中型岩质滑坡的罪魁祸首。一般情况下,它们状态比较稳定,然而一旦遭到破坏时,其后果不堪设想。长江三峡库首区是库区地质环境最为复杂特殊、受水库蓄水影响最大的地段之一,同时这些变倾角顺层岸坡处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地带,分布着大量的人口和工程建设设施。因此,对长江三峡库首区变倾角顺层岸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破坏机制分析,具有相当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着重从内在因素的影响、外在动力的诱发以及顺层岸坡的破坏机制三大块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承新  潘金鹤  李志 《人民长江》2010,41(21):45-47
宜昌市城区长江岸坡由于受地质、地形,以及江水冲刷、地下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稳定性堪忧,防洪形势相当严峻,只要长江水位超过52.50 m(黄海高程),城区则会受到外洪内涝的威胁,需对岸线进行综合整治。详细分析了岸坡破坏型式及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以"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宗旨,提出了将岸线整治与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加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江干堤护岸工程施工影响岸坡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辉  喻可忠 《人民长江》2006,37(9):63-64
长江干堤护岸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岸坡稳定问题.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岸坡的物质组成、形态和岸坡结构等是内因,它们决定岸坡变化破坏的类型、范围、程度.而江水的冲刷、水位的涨落、地下水渗透是岸坡破坏的外因.通过在洪湖长江干堤护岸工程的施工地质工作实践,调查和了解了岸坡的各种地质结构,对造成岸坡失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在施工中出现的岸坡渗透变形、崩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处理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荆江河段岸坡破坏类型、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荆江河段岸坡稳定问题较为突出。从研究岸坡地质结构及稳定条件入手,对长江荆江河段岸坡破坏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荆江河段岸坡破坏类型主要分为3类,即侵蚀性、崩塌型、整体滑移型。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有岸坡形态、岸坡物质组成和地质结构、近岸水流条件、地下水渗流等。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岸坡稳定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右岸出线场边坡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肩顶部,出线场北侧边坡两侧临空,坡体内发育有多条缓倾角错动带,边坡表层岩体受风化卸荷影响随机长大裂隙较发育,与缓倾错动带组合可能形成不稳定块体;在开挖过程中错动带出露部位附近坡面出现多条竖向裂缝,可见坡面残留炮孔沿错动带错位明显,局部稳定问题突出,需对受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的局部稳定性进行重点分析。建立了右岸出线场区域的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无支护条件下人工边坡的稳定性,着重分析了出线场北侧边坡的局部稳定特征;针对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提出了"长锚索+框格梁"的局部支护方案并对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右岸出线场人工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受缓倾错动带和随机长大裂隙影响区域在开挖扰动和临空条件改变的状况下可能会出现局部失稳破坏;"长锚索+框格梁"的局部支护方案对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岩体变形抑制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出线场北侧边坡的局部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水库蓄水坝址区边坡变形稳定可对水电工程产生困扰和影响,分析并查明枢纽区岸坡变形破坏的类型、规模、分布差异对水电工程安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白龙江某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对其枢纽区基本工程地质条件、岸坡结构类型、岸坡不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地形地貌、岩性特征、岩体结构、岸坡应力场等方面总结出岸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其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岸坡结构变形破坏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顺向河谷中,发育有层状同向结构岸坡、层状反向结构岸坡、层状横向结构岸坡及层状斜向结构岸坡4种类型;左岸不良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小但发育有大规模滑坡和变形体,右岸不良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大但多为小型倾倒体和松动体;枢纽区内岸坡呈现出剪切-滑移型、倾倒弯曲型、拉裂型变形破坏特征;岸坡结构变形破坏受岸坡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厚层砂土型河道岸坡坡面稳定问题,采用PPS型固化剂对岸坡表层砂土进行加固。采用模拟冲刷试验对改良表层砂土的抗冲刷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并结合扫描电镜对改良后砂土的内部微观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研究成果为高分子固化剂在河道岸坡厚层砂土坡面生态防护应用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块石是常用的护岸(坡)材料,在护岸工程实施后常因各种原因使得块石滑落而破坏.为探索块石滑落的原因,设计了弯曲水槽,在水槽中进行了7种块石组成(4种块石粒径及3种护岸块石级配)、3种护岸厚度、3种岸坡组合条件下,3种近岸流速作用下岸坡的破坏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块石粒径(级配)、近岸流速、抛石层厚度、岸坡坡度等对岸坡防护的影响.提出了块石的尺度、厚度及稳定坡度的选择理念.这些成果可为长江实际护岸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护岸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的修改补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桥墩冲刷对岸坡稳定的影响及防护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士彬 《人民长江》2015,46(16):31-33
在河道中建造桥墩,会引起桥墩附近水流状态发生很大变化,致使河床产生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进而影响桥墩附近岸坡的稳定,并有可能对河势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分析了在安徽省长江河道上建设桥梁后岸坡冲刷及对其稳定的影响。指出桥梁设计单位应重视桥墩冲刷影响岸坡稳定的问题,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比较了几种岸坡防护工程型式后,提出了针对桥墩冲刷影响岸坡稳定进行防护工程设计的要点。 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岸坡水平排水孔技术的排水效果,在长江中游航道江陵高滩守护工程中布置水平排水孔现场试验段。在布置盲沟等传统排水措施基础上,增设不同深度的采用可拆换式过滤体的水平排水孔,与仅采用传统排水措施的工程比较排水效果,检验水平排水技术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监测成果表明,岸坡内水位与长江水位变化关系密切:在江水位上涨阶段,江水流向岸坡,与岸坡地下水形成补给关系;然而在江水位下降阶段,岸坡地下水流向长江,形成排泄关系。增加水平排水孔后,岸坡排水效果要优于仅采用常规盲沟试验段的排水效果,孔深为15 m方案的排水效果要优于孔深为8 m的排水效果。研究表明岸坡水平排水孔起到了较好的排水减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廖小永  罗恒凯 《人民长江》2008,39(13):72-74
地质勘测资料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岸坡局部地段,特别是洞庭湖和鄱阳湖区,普遍发育有淤泥质土,遇水容易饱和,一般接近或大于液限,承载力很低,易形成软弱基面,影响岸坡的稳定.主要根据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践,总结了淤泥质引起的岸坡破坏的基本模式,对其引起岸坡破坏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岸坡破坏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BSTEM的长江中游河道岸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中游荆江出口熊家洲至城陵矶段典型断面为例,利用河岸稳定性与坡脚侵蚀模型(BSTEM)计算了2个典型断面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岸坡形态、水位条件、坡脚横向冲刷距离、植被类型及有护岸工程条件下河岸稳定的安全系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河道岸坡稳定性的影响。结论表明:水位变化对河岸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高、低水位岸坡稳定性与河岸组成密切相关,退水速率较快时,安全系数大幅度减小,易引起崩岸的发生;不同岸坡形态下河岸安全系数也不同,均随着坡脚横向冲刷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坡面实施护岸工程与植被覆盖会增加岸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小浪底库区地层属华北型,除少部分地层缺失或不发育外,大部分地层在库区均有出露,其岩性多样。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极为复杂,岸坡变形随处可见。为了选择适宜的岸坡变形防治措施,分析研究岸坡变形内在规律是十分必要的。依据地层岩性、构造层的情况,将小浪底库区岸坡划分为五大类,不同类型的岸坡,其地貌形态、变形特征均不同。区内岸坡变形破坏与河道形态、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其组合、结构而、地壳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 BSTEM 的长江中游河道岸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中游荆江出口熊家洲至城陵矶段典型断面为例,利用河岸稳定性与坡脚侵蚀模型(BSTEM)计算了2个典型断面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岸坡形态、水位条件、坡脚横向冲刷距离、植被类型及有护岸工程条件下河岸稳定的安全系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河道岸坡稳定性的影响。结论表明:水位变化对河岸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高、低水位岸坡稳定性与河岸组成密切相关,退水速率较快时,安全系数大幅度减小,易引起崩岸的发生;不同岸坡形态下河岸安全系数也不同,均随着坡脚横向冲刷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坡面实施护岸工程与植被覆盖会增加岸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砂土特殊的物理力学特性,砂土岸坡的失稳破坏过程与一般黏性土岸坡存在明显差别。以厚层砂土型河道岸坡为对象,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岸坡坡比下的砂土岸坡变形破坏过程。共设计5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每组试验均埋设水分计、微型孔压计、引线式温度计,并利用高精度摄像机记录岸坡变形破坏的全过程。试验结果显示:随含水率增大,非饱和砂土黏聚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峰值,内摩擦角呈减小趋势;不同雨强及坡比情况下,砂土岸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不同;短历时降雨会在坡体表层形成饱和区,阻止雨水的入渗,砂土层不同深度水分运移各异,雨水入渗并非单一的垂直入渗;岸坡侵蚀破坏在雨水冲刷、降雨入渗及重力侵蚀的耦合作用下发生。试验能够真实反映复杂工况下砂土岸坡的冲刷特性与坍塌破坏全过程,可为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岸坡稳定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宋军 《人民黄河》2013,35(3):110-112
水库岸坡具有呈带状分布、数量大、受库水作用影响明显等特点,根据水库岸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将影响水库岸坡稳定性的因素归纳为地质环境条件和诱发条件两方面,选取合理的岸坡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岸坡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该评判体系对新疆莫勒切河石门水库94个岸坡进行了模糊综合分级评判,评判结果与实际岸坡失稳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用于水库岸坡稳定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永寿寺所在条形山脊两侧边坡坍岸表现为典型的牵引式,即岸坡前缘处先发生破坏,然后逐级牵引,向上扩展,潜在滑动面基本受强、弱风化带界限的控制。结合永寿寺岸坡结构及坍岸机理,提出了三种具有针对性的坍岸防治措施方案,通过方案比选,推荐"潜在坍滑部位格构锚索、已坍滑部位阶梯式锚杆挡土墙+格构锚索"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