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剩余氨水蒸氨装置是焦化废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其性能及运行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酚氰废水处理装置及外排焦化废水的质量指标。因此,保证剩余氨水蒸氨装置的高效、稳定运行对焦化废水的环保达标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战群 《燃料与化工》2012,43(3):47-47,49
济源市金马焦化有限公司年产焦炭155万t,产生的剩余氨水约50t/h,以前蒸氨工艺采用传统的蒸汽蒸氨.2010年开发了管式炉直接加热蒸氨废水进行蒸氨的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1 传统蒸氨工艺简介 将除去焦油后的剩余氨水送入原料氨水槽,原料氨水经过泵加压,与蒸氨塔底的蒸氨废水换热后进入蒸氨塔的上部,同时将浓度30%的NaOH溶液按一定的比例送入原料氨水泵,以分解剩余氨水中的固定铵盐.蒸汽由蒸氨塔底进入,与氨水逆向接触进行蒸馏,蒸氨塔底的蒸氨废水与原料氨水换热后进入蒸氨废水冷却器冷却,再送往酚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2017,(3):17-20
提出净化度参数概念,为评价焦化流程"三废"治理过程的优劣提供参考,指出过程减排和降低末端处理成本是提高焦化流程净化度的重要途径,并以酚氰废水治理和焦炉烟道气治理为例进行了分析。对焦化酚氰废水处理过程,引入煤气负压脱硫工艺、负压脱苯工艺、负压蒸氨技术等新技术,可实现酚氰废水减排29.86%,废水处理过程净化度提高42.58%。针对焦炉烟道气治理过程,采用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比现有烟道气脱硫脱硝工艺处理成本降低约50%,过程净化度提高近1倍。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主要来自炼焦和煤气净化过程及化工产品的精制过程,其中蒸氨废水为主要来源。我厂蒸氨废水是混合剩余氨水经溶剂脱酚、蒸馏后所排出的废水。为了降低蒸氨废水的量,蒸氨采用了导热油技术,不用直接蒸汽加热。我厂的蒸氨废水水质如下:COD3000—8000mg/L、酚150—700mg/L、氰50—200mg/L、油50—200mg/L、氨氮1500—4000mg/L。  相似文献   

5.
焦化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有2部分,一是原煤在高温干馏、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以下简称有机废水)。其组成复杂,含有大量的酚类、联苯、吡啶、吲哚和喹啉等有机污染物,还含有氰、无机氟离子和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其中以蒸氨过程中产生的蒸氨废水为主要来源。二是循环水排污水、地面冲洗水等相对比较简单的废水(以下简称净废水)。  相似文献   

6.
王红领 《广东化工》2013,40(11):34-35
采用添加液碱来分解蒸氨原料氨水中的固定铵盐,如氯化铵和硫氰化铵等,因为固定铵盐中的氨在蒸氨塔中蒸馏不能挥发出来,加碱一方面可以防止废水中氨氮超标,从而缓解酚氰污水站处理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铵盐堵塞蒸氨塔等设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焦化废水的特点以及AAOO-Fenton氧化工艺处理济钢焦化废水的运行效果。蒸氨废水经AAOO工艺处理后,再经过高效混凝沉淀及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焦化尾水中小分子种类丰富,大分子有机物含量较少,但都含有大量苯环结构,难以降解,是造成尾水难以达标的主要成分。本文主要研究采用多段蒸馏强化蒸氨过程对COD的分离效果,并通过SBR法对中馏液与现有蒸氨工艺条件下的蒸氨废水的可生化性能进行对比,证明多段蒸馏对蒸氨过程的COD分离是有效的,并能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焦化废水资源化处理Novel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coking wastewater一、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简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建立示范工程,形成了焦化废水处理与回用成套集成技术。该技术处理成本低,抗冲击能力强,实现了焦化废水的达标排放和回用。主体工艺流程为:预处理(酚油协同萃取、高效蒸氨、除油预处理和真空碳酸钾脱硫等)+强化生物脱碳脱氮+高效混凝脱氰+过滤+臭氧多相催化氧化+膜脱盐,其中臭氧多相催化氧化成套装置入选2015年中国环保机械行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传统蒸汽蒸氨技术的不足,介绍了近年来导热油蒸氨、管式炉蒸氨、负压蒸氨技术的进展情况,研究开发了焦炉烟道气余热负压蒸氨成套装置技术,将热管技术、焦炉烟气-剩余氨水换热器技术成功应用于80万t/a焦炭生产系统,焦化废水处理成本降低40%,蒸氨废水量减少25%,提高了处理水水质,为焦化废水实现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