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个基于ECC的双向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份认证机制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能够防止假冒、篡改、否认等攻击,确保用户的身份,是其他安全机制的基础。双向身份认证是指通信双方需要互相认证鉴别各自的身份。双向认证的典型方案是Needham-Schroeder协议。常见的认证协议还有分布认证安全服务(DASS)协议、ITU-T X.509认证协议等。  相似文献   

2.
张兴兰  赵怡静 《计算机应用》2020,40(9):2634-2638
针对量子身份认证(QIA)存在的高效、双向、同步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单光子的两方量子身份认证协议。首先于协议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单光子双向测量基编码方式,其次结合了Kerberos经典密码协议思想提出一种根据量子票据发起建立的认证流程。在此基础上,于认证过程中采用双向同步认证的策略。最后对量子通信和认证中存在的多种攻击方式进行概率计算和安全性分析,并同时试图将协议由两方推及到多方。研究结果与新型编码策略的基于制备-测量的量子身份认证相比,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防止用户抵赖的双向同步身份认证协议,并给出了将协议扩展到多方通信的参考原则。从结论上来看,所提方法提高了量子认证理论的高效性,支持了量子通信协议与经典协议的结合和借鉴的新的可能,实现了理论上不可抵赖的双方同步认证流程。  相似文献   

3.
张兴兰  赵怡静 《计算机应用》2005,40(9):2634-2638
针对量子身份认证(QIA)存在的高效、双向、同步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单光子的两方量子身份认证协议。首先于协议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单光子双向测量基编码方式,其次结合了Kerberos经典密码协议思想提出一种根据量子票据发起建立的认证流程。在此基础上,于认证过程中采用双向同步认证的策略。最后对量子通信和认证中存在的多种攻击方式进行概率计算和安全性分析,并同时试图将协议由两方推及到多方。研究结果与新型编码策略的基于制备-测量的量子身份认证相比,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防止用户抵赖的双向同步身份认证协议,并给出了将协议扩展到多方通信的参考原则。从结论上来看,所提方法提高了量子认证理论的高效性,支持了量子通信协议与经典协议的结合和借鉴的新的可能,实现了理论上不可抵赖的双方同步认证流程。  相似文献   

4.
EAP-AKA是应用于3G网络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分配协议。本文在详细分析EAP-AKA协议认证过程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认证测试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说明,EAP-AKA协议能够满足对等端和EAP服务器间的双向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性的匿名需求,论文在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双向匿名认证协议,该协议提出移动互联网络通信中的匿名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案,实现了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并使移动网络向移动用户提供匿名服务,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分析表明协议具有很强的匿名性,而且高效可行,满足移动互联网络匿名性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6.
顾永军  齐敬敬  王雅坤 《计算机工程》2010,36(17):176-178,181
针对移动漫游认证问题,采用基于身份加密技术和双线性对的相关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身份加密的匿名漫游无线认证协议,分析协议的安全性和匿名性,给出在非认证链路模型下安全的形式化证明。分析表明,该协议在保证用户身份不被泄漏的前提下,实现了用户与接入点之间的双向验证,满足无线网络环境的安全需求,并提供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不可否认服务。与现有协议相比,该协议为匿名漫游认证提供了一种更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无线局域网中的身份认证方式为研究对象,在研究WEP认证、IEEE802.11i认证的基础上,基于安全协议设计规范中通信实体间的相互认证原则,将现有的IEEE802.11i中的伪双向身份认证改进后使之为真正的双向认证机制,经过形式化的仿真分析表明对IEEE802.11i的改进可以防止各种假冒攻击,进一步保证了通信双方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口令的远程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协议是研究的热点。分析了一个低开销的基于随机数的远程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指出了该协议的安全缺陷。构造了一个基于随机数和Hash函数、使用智能卡的远程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PUAKP协议。该协议使用随机数,避免了使用时戳带来的重放攻击的潜在风险。该协议允许用户自主选择和更改口令,实现了双向认证,有较小的计算开销;能够抵御中间人攻击;具有口令错误敏感性、口令的主机非透明性和强安全修复性;生成的会话密钥具有新鲜性、机密性、已知密钥安全性和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代理中间件的两级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代理中间件原理的基础上,将HTTP协议的口令认证与公钥密码的数字签名认证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基于代理中间件的两级身份认证系统。该系统可为采用Browser/Server系统结构开发的应用提供浏览器客户机与Web服务器的双向身份认证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通信中尤其是在未来3G业务中,很多应用都需要在用户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进行双向认证,越来越多的应用都需要安全可靠的认证机制;本文通过对目前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身份认证协议整理和分析,归纳出现有协议演进的目标,并提出在移动通信中统一认证和身份服务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周彦伟  杨波  张文政 《软件学报》2016,27(2):451-465
分析传统的匿名漫游认证协议,指出其匿名不可控和通信时延较大的不足.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异构无线网络可控匿名漫游认证协议,远程网络认证服务器通过1轮消息交互即可完成对移动终端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当移动终端发生恶意操作时,家乡网络认证服务器可协助远程网络认证服务器撤销移动终端的身份匿名性.该协议在实现匿名认证的同时,还具有恶意匿名的可控性,有效防止了恶意行为的发生,且其通信时延较小.安全性证明表明,该协议在CK安全模型中是可证安全的.相对于传统漫游机制而言,该协议更适合于异构无线网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指纹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分析与比较了现有的生物认证技术,指出利用指纹作为身份认证的依据是可行、可靠的,并介绍了一个笔者已经实现的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系统的原理、体系结构、认证协议与用户认证、注册信息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3.
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身份认证就是通过特定手段对用户所声称的身份进行认证的过程,它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机制.本文介绍了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的实现原理,并在著名的Schnorr身份认证协议的基础上.用Java语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具有身份认证功能的量子密钥分发协议。该协议利用Bell态纠缠交换特性、Bell基测量和按位异或运算,可以高效完成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身份认证完成后,通信双方对手中粒子进行Pauli操作,能得到与对方拥有一样的Bell态粒子;通信双方按照约定的编码规则,得到相同二进制字符串作为密钥。分析表明,提出的密钥分发协议过程简单、操作容易实现,协议的安全性也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Chebyshev多项式的身份认证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限域的Chebyshev多项式由于其良好的单向性和半群特性,被广泛应用到公钥密码算法、密钥协商及身份认证方案中。在安全性方面对已有的基于Chebyshev多项式的身份认证方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身份认证方案。通过对其性能的研究,新的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移动节点直接匿名漫游认证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彦伟  杨波 《软件学报》2015,26(9):2436-2450
无线网络下传统匿名漫游协议中远程域认证服务器无法直接完成对移动节点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必须在家乡域认证服务器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导致漫游通信时延较大,无法满足物联网感知子网的快速漫游需求.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可证安全的物联网移动节点直接匿名漫游认证协议,远程域认证服务器通过与移动节点间的1轮消息交互,可直接完成对移动节点的身份合法性验证.该协议在实现移动节点身份合法性验证的同时,具有更小的通信时延、良好的抗攻击能力和较高的执行效率.相较于传统匿名漫游协议而言,该协议快速漫游的特点更适用于物联网环境.安全性证明表明,该协议在CK安全模型下是可证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password based authentication schemes are mostly considered in single-server environments. They are unfit for the multi-server environments from two aspects. Recently, base on Sood et al.?s protocol (2011), Li et al. proposed an improved dynamic identity based 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for multi-server architecture (2012). Li et al. claim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make up the security weaknesses of Sood et al.?s protocol. Unfortunately, our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Li et al.?s protocol contains several drawbacks and cannot resist some types of known attacks. In this paper, we further propose a lightweight dynamic pseudonym identity based 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 protocol for multi-server architecture. In our scheme, service providing servers don?t need to maintain verification tables for users. The proposed protocol provides not only the declared security features in Li et al.?s paper, but also some other security features, such as traceability and identity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8.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in popularity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wireless security has become one of many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s. For the WLAN security, the IEEE 802.1X standard provides an authentication framework that is based on the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EAP). In the EAP framework, there are many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in which each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has som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respectively. Most EAP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lack two features: identity protection and withstanding man-in-the-middle attack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propose a novel symmetric-key based certificate distribution scheme based on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IM) cards in a cellular network. The symmetric-key based certificate distribution scheme allows mobile subscribers to obtain temporary certificate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ellular network. Combining the proposed certificate distribution scheme with the EAP-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 we present a new EAP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called USIM-based EAP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The new EAP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combining with USIM cards is an extension of the EAP-TLS protocol and also follows the EAP framework in the IEEE 802.1X standard. Compared to other EAP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the proposed protocol provides mutual authentication, strong identity protection and roaming capability between the cellular network and the WLAN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