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在发展内涵和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可以作出多种价值选择。但谁也没想到,以安全生产和效益著称的煤炭企业——付村煤业公司会选择文化和读书。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都希望得到世人的尊重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钱鑫  孙克己 《中国矿业》1993,2(1):75-78
本文以增效剂(MA)和油酸钠作为捕收剂,在哈里蒙德管中浮选磷灰石和白云石的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物。试验结果表明,MA和油酸钠组成的混合药剂有协同效应。在碱性矿浆中,能选择性地分离磷灰石和白云石。 研究中,测定了捕收剂胶束浓度和吸附量。结果表明,MA可以改变油酸钠的预胶束浓度,促使油酸钠在磷灰石表面吸附,油酸钠和MA以物理和化学吸附,共吸附于矿物表面。  相似文献   

3.
矿业工程中的许多生产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多孔介质中的传递问题。多孔介质分布广泛,研究其中的流动、传热与化学反应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和科研价值。评述了多孔介质中流动、传热与化学反应的研究现状,分析了3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流动作为一种输运方式,携带物质和热量沿流动方向进行迁移,引起物质浓度和温度分布的改变,对传热和化学反应过程产生影响;传热通过改变温度分布,引起流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流动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通过消耗反应物和生成产物,改变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改变孔隙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固体和流体的传热性质,进而影响流动和传热。分析表明,化学反应作为发生在微观尺度上的过程,对宏观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要对这种影响进行定量描述必须发展新的跨尺度的分析、测试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女职工的“四自”精神得到强化,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也不断增强,但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岗位特点对女职工的自身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滞约,造成女职工在谋求发展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面临了更大的困难和阻力。  相似文献   

5.
结合物联网技术内容,对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可视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原理进行研究,设计了煤矿可视化管理系统架构模型和数据处理逻辑结构模型。通过该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井下生产环境和地质条件的感知,对各种危险源的预报、预警和主动式保障;实现人员和生产进度的感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实现煤矿设备运转状态,问题预判和远程控制的感知。同时,该系统对感知信息和数据综合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可视化,促进管理者洞察和决策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统计分析2010年和2011年露天矿山的日矿石产量和计算品位数据,对数据的特征值和置信度进行分析和假设检验,并通过故障率函数分析2010年和2011年的变化,得出目前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工艺的可靠度变化,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和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白福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10):150-152
甘肃省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发育有滑坡18392处,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在甘南和陇南地区诱发滑坡405处。省内广泛分布的黄土、泥岩、千枚岩、页岩等软弱易滑岩土体,为滑坡发育提供了必要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岩土条件,自然条件和地震及人类活动是诱发因素。长期以来,频繁发生的滑坡灾害已给甘肃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危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困扰和制约着甘肃省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所以,深入研究甘肃省的滑坡地质灾害对防灾和减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剑  李雪冰  宋莹  高科  邓立军 《煤炭学报》2016,41(6):1447-1453
井下风速和风压的波动通常被认为是由外部扰动引起的,但是,即使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可能的外部扰动给予充分的控制,风速和风压的示值仍始终呈现不规则的波动,即测不准现象。对此,从湍流角度出发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和数字式微压差计测量了中低风速下巷道模型风速和静压的时间序列。结果显示,在无外部扰动的均直光滑巷道内,风速和压力依然存在波动,其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剧烈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在一平均值附近的随机脉动;当平均风速和平均压力分别为2.57 m/s和17.1 Pa时,风速和压力的最大脉动幅度分别达到了1.19 m/s和4.9 Pa。风速和压力的脉动信号服从正态分布,平均脉动幅度分别与速度和速度平方成正比,但测不准现象与风速大小关系不大仅受湍流强度影响。实验表明,即使在无外部扰动的条件下,井下风速和风压也是测不准的,测不准的本质是井下湍流随机脉动特性所致。而湍流具有规则的统计平均结果,是可以精准测量的。为了获得井下风流的精准参数,风速及风压等测试仪器应基于湍流的统计平均特性来设计研发。  相似文献   

9.
某小型磷矿的复垦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燕  温晓玲 《金属矿山》2012,41(5):144-148
根据某小型磷矿的开发计划、设计和生产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预测矿区破坏和污染情况,同时结合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以重建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为目的,提出了详尽的复垦方案。方案针对矿区岩层特征、矿山开采方式和污染情况,把已破坏的环境和将要破坏的情况按单元划分,分别进行计算评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复垦,在1 a内完成复垦工作,完善生态条件,恢复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方法, 提出了进行抗滑桩全桩位移和内力计算的有限差分法, 推导了相关公式, 编写了实用的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由程序实例计算图形处理结果, 探讨了滑坡推力分布形式、双参数m和1/n, 以及不同桩底条件对抗滑桩位移和内力的影响, 对抗滑桩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有效提高了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今工业生产中,通信技术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在煤炭工业中,提高其通信技术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做好生产调度。作为通信的基础,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通信电路。笔者通过对煤炭工业中通信电路(调幅通信电路和振幅解调电路)的研究,分析各种常见的通信电路模型,对其优缺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孙春义  刘爱军 《煤炭技术》2012,31(3):175-176
提出了一种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系统。该通信技术在矿井通信系统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并且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及传输距离远等特点,可降低矿井通信投入的成本,增加铺设的使用范围,提高监测装置的使用效率,有效改善了煤矿井下通信的传输质量,在矿井通信系统中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矿山现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动力线载波通信、漏泄无线通信和感应通信等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存在问题较多,没有在矿山普及。为了实现矿区地面与矿山井下之间的无线通信,研究了小灵通(PHS)、大灵通(S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等在矿山无线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分析了PHS,SCDMA,TD-SCDMA(为3G技术的标准之一)现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及其特点,设计了矿山PHS、矿山SCDMA、矿山TD-SCDMA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网络结构及其组成。比较了近期可能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采用的PHS,SCDMA,TD-SCDMA、WLAN(无线射频技术)和W IMAX(无线接入技术)等无线通信技术。从发展趋势看,3G技术更适合于矿山多媒体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14.
在煤矿规模越来越大,信息交流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对通信的稳定性要求也就越高。作为通信中枢的通信机房成为防护的重中之重。雷电是通信领域的大敌,所以通信机房处一般有较好的防护措施,但是雷击损坏情况还是屡见不鲜,本文就此问题加以分析,首先论述了雷电造成损坏的原因,包括直击雷和感应雷对设备破坏的原理,并阐述了防雷实践中使用的方法,包括外部和内部防护。  相似文献   

15.
毛江  宋中仓  宗伟林 《煤矿机械》2013,34(1):230-232
随着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力载波通信在煤矿井下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煤矿井下移动变电站监控系统,电力载波通信系统可以降低矿井通信链路的铺设成本,增大通信范围,提高监测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因通信链路故障而导致的通信中断。在系统中上位机采用工业组态软件iFIX开发相应的监控系统,提高了煤矿的整体自动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开滦通信专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了通信行业、煤矿通信专网发展趋势,依托"互联网+"全面整合企业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融合开滦集团通信网络与计算机局域网,基于控制与承载、业务与控制分离特性,设计了开滦IP架构融合通信系统,并根据开滦通信系统区域IP化发展规划,给出了IP架构融合通信系统远景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扩频通信在煤矿井下通信和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明捷  张克  张威 《煤炭学报》2002,27(1):88-91
总结了我国煤矿通信,尤其是井下通信多年存在的问题,指出扩频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实现码分多址,能够做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兼容等优点,特别适合煤太通信,因此引进扩频通信新技术,能够推动煤矿通信的发展,达到现代化的要求,论述了扩频通信技术在煤矿中实现移动通信的应用前景,指出可行的具体方案,在主巷道使用漏泄电缆,而在其它巷道采用中频感应扩频通信,使全矿形成一个可靠灵活的新型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8.
对漏泄通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目前井下使用的两种通讯方式,漏泄通讯与载波通讯做了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指出该系统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是一种比较适合井下的通讯装置,另外,对其如何安装使用及注意事项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王安义  刘丽君 《煤炭工程》2011,(11):131-133
 摘要:本文将TD-SCDMA与WIFI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的通信系统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针对我国煤炭行业目前落后的通信技术现状,从纷繁复杂的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中挑选出比较有潜力并且很热门的TD-SCDMA和WIFI通信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具体从无线链路预算,通话质量,系统容量,切换质量与功率控制等方面对这两种通信系统进行了技术上的对比与分析,根据具体的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总结出这两种通信技术在煤炭行业的适用性,为煤炭行业对通信技术的选择与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祖兵 《煤炭工程》2013,(1):128-130
 电力线载波通信具有经济、可靠等优点,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鉴于井下恶劣的通信环境,文中探讨了电力线载波通信在矿井通信中的应用,给出了OFDM系统的信道模型。通过对电力线OFDM系统同步问题的分析,在ML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L算法。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可以看出,此算法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可以有效提高符号定时和载波频偏估计,提高了电力线载波通信在矿井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