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金属的变形理论,工件表面在外力作用下,被滚压金属的原子间距离会暂时发生变动或晶粒间产生滑移,当外力达到一定数值时,被加工表面金属除产生弹性变形外还有塑性变形。由于塑性变形,不仅零件被加工表面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且其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化,使金属被滚压层的组织变得紧密,晶粒变细。同时金属表面层内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力,使金属表层得到强化,提高了硬度,熨平了微观不平度(见图1)。降低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增强了零件的耐磨耐腐蚀性能,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道理上讲,如果使两个金属表面紧密接触,一个表面的原子就会靠近另一个表面的原子,原子之间内部吸引力形成一股穿透内表面的强大力量,即可形成固态焊点。事实上由于金属表面有一些杂质,如氧化物、氮化物、水气及有机物等,所以金属之间做不到紧密接触,尤其氧化层防碍金属之间的原子连接。氧化层的附着力极强,很难从金属表面清除。  相似文献   

3.
磨削热会引起工件烧伤、变形、裂纹,因此,如何减少磨削热是提高磨削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 1.磨削热的产生砂轮在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时,由于磨粒微刃对被加工件表面的切削、刻划、摩擦和抛光作用,使金属在短时间内经历挤压、滑移、挤裂和切离四个阶段。而磨粒与工件的摩擦及金属的塑性变形能量则全部转化为热量,在磨削区域局部表层的  相似文献   

4.
腐蚀是金属与其周围环境物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侵蚀而使其材质劣化的现象。在金属表面的腐蚀生成物,一般讲就是锈,如钢铁生锈就是在其表面生成氢氧化物或氧化物为主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DD9在800℃的高周旋弯疲劳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其断口形貌和断裂机制。结果表明:DD9合金在800℃的高周旋弯疲劳性能优异;疲劳裂纹起源于试样表面、亚表面的滑移带、氧化物、显微疏松处,沿{111}面扩展,断裂机制为类解理断裂,断口上有典型的疲劳条带;断裂后,γ′相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沿滑移带形成了二次裂纹,位错密度分布不均匀;位错主要在基体通道中通过交滑移扩展运动。  相似文献   

6.
金属的磨损是由于金属与金属、非金属、流动液体或液滴相互接触作相对运动而引起表面及近表面材料的塑性变形,以及材料微粒的脱离的结果。它可以包括氧化、腐蚀、蠕变、疲劳、摩擦效应(发热、摩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三体磨粒磨损的计算模型,这与通常所作的关于磨粒磨损主要是由切削引起的假设不同。在该模型中,仅考虑磨粒对金属表面产生塑性变形的相互作用。文中指出,在滑动和切削过程中重复产生变形会造成金属磨损。这时,低循环疲劳似乎是主要的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8.
钛合金的微动磨损会加速裂纹的形成与扩展,导致其构件提前失效。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TC4合金在300和500℃温度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磨痕轮廓及磨痕表面进行分析,探讨在300和500℃温度下TC4合金在不同位移幅值作用下的微动磨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试样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随位移幅值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两种高温环境中,小位移幅值时,微动运行区域为部分滑移区,主要损伤机制为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位移幅值为100μm时,微动运行区域为混合滑移区,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剥层磨损及塑性变形;大位移幅值时,微动运行区域为完全滑移区,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对比300和500℃条件下磨损结果,表明温度越高TC4合金耐磨性能越好,这主要是由于摩擦生成的氧化物TiO2和Fe2O3对磨损表面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碾碎式磨粒磨损的特点 在磨料碾碎过程中,摩擦面间的压力大于磨料的压溃强度时,磨料被不断地碎化直至到规定尺寸,但同时磨料也会刮伤或嵌入金属摩擦表面,引起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或剥落,最终导致金属的磨损破坏。这种  相似文献   

10.
正超声波金属焊接作为一种先进的电连接工艺,在汽车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家如果看到网状纹路或条状纹路,基本都是采用超声波焊接的。超声波金属焊接是19世纪30年代偶然发现的。它类似于摩擦焊,但有区别。一般认为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切向振动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并是粗糙表面的突出部分产生反复的微焊和破坏的过程而使接触面积增大,同时使焊区温度升高,在焊件交界面产生塑性变形。这样在接触压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近到原子引力能够发生作用的距离时,即形成焊点。焊接时间过  相似文献   

11.
一、形成氧化膜之条件使用于现代机器制造上的全部金属与合金,几乎都具有在自己表面上形成氧化物的性能。这种自然腐蚀过程,能在表面上生成更稳定的化合物;是即在金属表面上产生了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似乎可以防止金属本体进一步的损坏。可是在零件表面上自然形成的氧化膜,并不能确切地防止腐蚀,反而曾使零件之腐蚀加剧,以致零件损坏。为了阐明质地良好之氧化膜之生成机构起见,应该确定一下为什么在金属表面上自然形成之氧化膜不能防止金属腐蚀之原因。首先,自然的氧化膜,在全部金属表面不是同  相似文献   

12.
《机械传动》2016,(4):58-62
过盈连接结构受力后接触表面会产生小幅的相对滑移幅值,当其处于一定范围之间时,微动疲劳寿命缩短。针对一种设计的行星架过盈连接结构,为了评价该结构过盈连接处设计的合理性,借助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过盈配合处微动滑移幅值情况。考虑到从Workbench无法直接获得指定方向和某个加载步的滑移幅值,提出一种提取滑移矢量的方法,分析指定方向和加载步的滑移幅值。结果表明,在加载阶段,后端过盈接触区域微动滑移幅值处于临界值范围内,微动疲劳寿命较短,分析结果可为结构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尺寸为7/8英寸钢球由直径φ16.5mm棒料冷冲压成型。为检查钢球表面的缺陷,对其进行热酸洗检查,结果发现钢球的两极位置出现裂纹。通过对钢球原材料及钢球裂纹形状、组织、硬度、化学成分等分析,确定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原材料在切断过程中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引起金属内晶粒之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形成的加工硬化现象导致的,使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产生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14.
金属表面形成的化学吸附膜的质量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基本要素是水、氧化物,如何控制水和氧化物的含量、成分是化学吸附膜形成质量的保证。本文从金属及润滑油膜的化学特性角度出发,对其形成原理,与水、氧化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同时论述了润滑油膜最有效的测定方法——表面电位测定法原理,对深入了解各种润滑油膜吸附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自制的微动疲劳试验机上开展中性腐蚀环境下单根钢丝的微动疲劳实验,考察在相同接触载荷下,不同振幅对钢丝的微动疲劳行为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疲劳钢丝的磨痕和断口形貌,研究钢丝微动疲劳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振幅下,钢丝的微动区均处于滑移状态,而在较小振幅下,钢丝的微动区从滑移状态逐渐转变为黏着状态;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塑性变形;钢丝疲劳寿命随着微动振幅的增大而减小;钢丝的疲劳断口可分为3个区域,即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及瞬间断裂区.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外创造了一种新的冲模表面加工方法——滚轮滚压光整加工。这种方法被用来加工冲模的成形表面。加工时利用专门的滚压工具对金属表面进行滚压,使金属表面层产生塑性变形。这种加工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两个工具滚轮1活动地装在小轴2上,轴2  相似文献   

17.
应用滑移线理论和金属的塑性变形理论,分析研究圆柱体镦粗过程中的夹紧力的计算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8.
高压输电导线的微动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弯曲疲劳试验装置上对高压输电导线--LGJ150/25型钢芯铝绞线进行微动试验,轴向静载荷为30 MPa,振动频率为10 Hz,弯曲振幅为1 mm.经5×106周次循环振动后,利用电镜扫描分析线夹处导线的微动磨损斑形貌特征.在磨损斑表面观察到大量磨屑,经分析其成分为氧化铝.根据磨损斑形貌的分布规律将导线的微动区域划分为微动粘着区、微动滑移区以及微动混合区.在微动粘着区的磨损斑有很大的塑性变形,磨损区有少量的裂纹产生.微动滑移区与微动混合区内磨损斑表面有片状剥离物存在,并且在剥离物周围有大量显微裂纹,裂纹长度较长.  相似文献   

19.
干式、半干式和低温冷风切削加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切削过程中,三个变形区的金属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摩擦变形,切削功率的99.5%均转变为剪切滑移变形(第一变形区)、前刀面摩擦变形(第二变形区)及挤压、过剩变形、后刀面摩擦变形(第三变形区)所耗能量,并在一瞬间转变为热能,出现切屑、刀具切削刃区域及工件表面温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 1.多晶体金属在塑性变形时,随着晶粒滑移过程的进行,便引起滑移面邻近的晶格歪扭和紊乱,从而形成____;同时,在滑移面上产生许多细小的晶粒碎块,使滑移面凹凸不平,而增大了滑移____,这样就使多晶体金属进一步滑移发生困难,于是便产生加工硬化。 2.再结晶的作用在干改善金属的____,恢复金属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完全消除了____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因此,再结品对锻造生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