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月球表面的环境与月球资源月球距地球约38.4万公里,在月球上无大气,且受来自宇宙的陨石、粒子和能量的直接撞击,在背阴处温差也大。在月球上没有像地球那样由于水的作用而形成的富集矿床。月球上的海与高地的表面几乎都被破碎和粉状的物质所覆盖。  相似文献   

2.
月球探险者     
月球曾经是人们感到神秘莫测的天体。月球的年龄到底是多大?通往月球的“路”在哪里?月球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给这一连串的问题找出答案。“嫦娥奔月”这一古代中国神话故事,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太空的向往和追求。 要从地球上完全探明月球的奥秘是不可能的。人类必须亲自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月球内部含水的确凿证据,这一发现让人类对月球的形成过程产生了新的思考。在此之前,月球普遍被认为是地球和另一个行星猛烈撞击后而形成的。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上的水分在撞击的过程中早已被蒸发殆尽。但最近美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大约在30亿年前,月球的火山运动将其内部的水分"送"到了月球的表面。  相似文献   

4.
月球之水     
今年3月5日,美国科学家们在国家航天局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根据月球勘察者号探测器对月球的初步探测,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月球两极地区不见阳光的陨石坑深处存在大量零散的冰块,且北极藏冰数量约为南极的两倍。这一发现对人类进军月球和发展未来的太空探索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开发月球     
苏联提出了2000的之后共同和平开发宇宙的大胆设想,其中包括在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为月球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创造条件,并以此为基地飞往其它的行星。  相似文献   

6.
“嫦娥5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与采样返回,揭开了我国月球采样的序幕。面对当前月球(未来深空)探测的需求,钻进技术作为能够获取深层地质样品的最常用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地球环境下的常规钻探机具与工艺在面对月球(太空)环境时并不能直接进行应用。基于此,本文就当前各国月球钻探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调研与分析,具体包括真实月壤的性能及模拟月壤的研发、月球环境对钻进的影响、月球钻探机具结构和月球钻探规程的探索等几个方面;并对未来月球钻探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7.
不知您对下述这项矿业投资计划有何见解?您是否能买一点这项工程的股票? 一开始,先派出一个待遇优厚的勘探小组,人数虽不多,但个个训练有素。他们带上月球表面地图、较详细的月球地形图和一些航摄照片,对位于尚未开拓的这个广阔而遥远区域内的大片处女地(不!这绝不是在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50年代以来的百余篇有关专门文献的基础上,作者评述了迄今提出的开发月球资源的诸设想,分析了月球环境与月球资源状况,探讨了月球开采的理论研究课题、采矿与加工工艺技术以及开采方法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月球一直以来是人类太空探测的主要对象。月球钻探是获取月球地层信息最为直观的方法,也是人类探测月球主要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月球钻探的技术现状,归纳出月球钻探的主要技术挑战,并以此针对性研制了月球钻探模拟试验台以及相关试验钻杆。通过开展针对不同螺距、钻压、转速、冲击频率等参数的钻探试验,总结出适用于月球钻探的工艺参数及适配钻杆。最后,本文结合模拟试验结果,对未来月球钻探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月球内部含水的确凿证据,这一发现让人类对月球的形成过程产生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航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领域,开发空间资源必将对人类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向月球要能源,把月球建成未  相似文献   

12.
月球上赋存有丰富的铁(Fe)、钛(Ti)、铬(Cr)和铝(Al)等矿产资源。目前,原位资源利用(ISRU)是月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有效途径,选矿是原位资源利用的关键步骤。然而传统选矿工艺技术不适用于月球低重力、水资源紧缺、极端温度的环境,新的选矿技术亟待研究。从月球表面已探明的有用气体元素、水冰型矿产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分布出发,分析了月球重力、表面温度、水资源和灰尘等环境因素对月球选矿技术实施造成的阻碍,总结了低能耗提取、离心筛分、静电分选和磁选等月球选矿技术的模拟研究进展,对未来月球选矿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科学时报》消息 :2 0 0 2年 10月 19日 ,参加“复杂条件下钻探技术国际研讨会”的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钻探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鄢泰宁教授提出研制月球钻探取样机具的设想 ,并表示 ,依靠我国现有的钻探取样机具制造水平 ,研制准自动化或全智能小型月球钻探取样系统 ,实现月壤及月壤以下表层岩石取样深度 3~ 4m是完全可能的。据介绍 ,探测月球表面的物质组成对研究月球和地球的起源 ,研究地球气候和水域潮汛现象等重大科学命题都具有战略意义 ,同时可为在月球上建立长期观测站完成重要的前期研究工作。美国于1968年就完成了人类首次登…  相似文献   

14.
焦玉书 《中国矿业》2012,21(Z1):13-14
我国航天技术进一步成熟,今后可以登月进行太空采矿,由月球取回氦3(3H)供人类发电用,据称,10t氦3可以满足中国一年用电量。  相似文献   

15.
柯廷(Curtin)理工大学的专家近日称,他们发现了一种极为古老的月球锆石,年龄约44.2亿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际月球探测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设想,论述了月球表面钻探取样的困难所在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月球钻孔取心机具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月壤形成过程和物质组成进行了介绍,并将实际月壤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与CUG-1型模拟月壤和普通干砂进行对比,认为在月球钻探取样过程中可能遇到具有一定胶结强度的硬质团块。我国探月工程三期的核心任务是实现月球钻探取样和返回,并明确要采用钻孔取样方式来获取能保持原始层理结构的较深层月壤样品。月表处于无水、高真空、微重力、日夜温差悬殊的极端环境,因此月球钻探取样采用的钻孔取心机具应结构简单,以减少钻进故障几率和拓宽对所钻月壤层的适应性。针对模拟月壤,分别对传统钻孔取心钻具、孔内取心钻具、孔外取心钻具、软袋翻转取心钻具、内外管联合(内管、外管)取心钻具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外管联合取心钻具能更好地满足我国月球钻探取样返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期间,我国地质学界将在持续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极地与行星地质研究,包括开展火星、月球试验场建设、"地-月-火星"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及组织月球与火星地质编图。根据刚刚公布的《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深化地学大数据与地球系统知识发现研究,推进极地与行星地质研究,加强极地地质、极地地球物理勘探、冰川的运动和变  相似文献   

19.
月球钻探取心特种钻头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月壤形成过程和物质组成进行了介绍,并将实际月壤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与CUG-1型模拟月壤和普通干砂进行对比,认为在月球钻探取样过程中可能遇到具有一定胶结强度的硬质团块。为保证钻探取样顺利进行,需要研制月球钻探用特种取心PDC钻头。基于PDC钻头的碎岩机理,对钻头的负前角、旁通角、出露高度、钻头保径和PDC切削齿的钎焊工艺分别进行了设计,并对钻杆和钻头装配体在钻进过程中的受力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采用所设计的特种取心PDC钻头进行岩石干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钻头能钻进可钻性级别小于或等于6级的岩石,能满足月球钻探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月球上蕴含丰富的钛、钍、铀、氦等矿产资源以及三斜铁辉石、锆石等地球上未发现的新矿物,月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有效解决地球资源枯竭及环境破坏等全球性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全球范围太空开发竞争的焦点。然而,月球表面独特的重力、真空及温度等环境和月球地质体特殊的组分、结构及几何特征造就了月壤/月岩特殊的力学特性和工程行为,给未来月球采矿和月球基地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空间环境方面,月球重力场仅为地球的1/6,月面真空度高达133×10-12 Pa,温度最高130 ℃、最低-183 ℃,温差高达313 ℃。月球地质体几何特征方面,月壤颗粒呈现出多孔、多勾角的异型结构;结构特征方面,月壤呈现出粒径跨度大且夹杂月岩大颗粒的典型壤/岩混合体特征;组分方面,月壤及月岩富钛、富铁特征十分典型。因此,获得月球低重力引起的低应力水平和低应力梯度条件、月表超高真空和极端温度等特殊环境条件下月壤/月岩的力学行为,以及异形月壤颗粒形状引起的力学响应、月岩特殊组分及组构相关的力学特征等基础力学问题的系统研究成果,是实现月球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需要对理论及试验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弥补现有研究方法和手段无法满足该领域研究需求的短板。理论手段方面,应该建立考虑应力梯度的月球地质体高阶力学方法,实现月壤/岩力学行为对低应力梯度响应的表征;实现月壤特殊颗粒形状的数学表征及数值重构,为揭示月壤复杂颗粒形状特征及其对力学特性的影响奠定基础;构建考虑复杂颗粒形状的月壤多尺度力学方法,实现月壤“细观颗粒形状-宏观力学行为”的跨尺度关联。试验手段方面,需要在地面构造与月面相似的空间环境并研制与月壤/月岩相似的试验材料,为在地球环境研究月球采矿基础力学问题构建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