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大蒜辣素的微波辅助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从经过破碎酶解的新鲜大蒜中提取大蒜辣素(allicin)的效果,以水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液中大蒜辣素含量进行检测。考察了微波强度、微波作用时间、液料比3个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微波强度1、微波作用时间5min、液料比40∶1。在此优化的条件下,提取率为1000.5mg/100g新鲜大蒜。同时与溶剂提取方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率比溶剂提取法(324.9mg/100g新鲜大蒜)和超声辅助提取法(316.4mg/100g新鲜大蒜)的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提高艾叶挥发油的提取率,采用微波联合纤维素酶的提取方法,探讨酶解时间、温度和微波处理功率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艾叶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酶解时间60min、酶解温度45℃、微波处理时间10min、微波功率250W、酶液用量0.9%和缓冲液pH值4.0时,挥发油的平均提取率可达3.61%,与无微波处理的相比提高了1.25%。GC—MS的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主要由苯甲酰甲酸乙酯、匙叶桉油烯醇和邻苯二甲酸等物质组成,其含量分别为11.68%,5.24%,4.31%。 相似文献
6.
7.
8.
以陕产瞿麦挥发油得率作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曲面法,优选出了微波辅助提取陕产瞿麦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00 W,液料比20:1 mL/g,提取温度4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得率达3.19%±0.46%,与模型预测值3.27%基本相符,说明该模型合理可靠。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微波法提取的挥发油和同等条件下超声法(功率120 W)提取的挥发油对DPPH·和O2-·清除能力呈较好的量效关系。微波法和超声法提取的挥发油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82、0.73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68、0.81 mg/mL,说明陕产瞿麦中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依据Box-Behnken 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探讨分子蒸馏不同因素对分离、提取大蒜中大蒜精油的影响,选择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当控制系统的压力105Pa、进料速度1.2g/min、进料温度40~55℃范围内,蒸馏温度45.1℃时具有最好的二次分子蒸馏效果,大蒜精油的外观质量明显提高,平均总提取率可达0.476%,大蒜精油中水分为0.15%,纯度达99.85%。 相似文献
12.
13.
从大蒜头中提取精油树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比较了几种不同的有机溶剂浸提效果,结果表明,石油醚是一种较佳的浸提剂。用石油醚浸提提取大蒜头中大蒜精油树脂,探讨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搅拌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大蒜精油树脂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浸提温度25℃,浸泡时间2 d,每2 h搅拌40 min,料液比1∶3。 相似文献
14.
15.
该文报道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提取大蒜油的相关因素,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大蒜油适宜工艺参数组合:即以15%(V/W)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35℃,萃取时间为240 min,在上述提取条件下,SFE提取大蒜油得率达0.446%。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大蒜油呈淡黄褐色,半透明状,略有流动性,呈有新鲜大蒜风味。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