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周而复始,时间变亦不变,在连续变化的阶段中“绵延”表现了持续性和存留。知觉和体验在时间与场所空间中获得。在时问的绵延中记忆将空间体验在意识中浮现并得以重新体验。情景构成了城市建筑的记忆。记忆是现时对过去的再体验,是空间结构的向导,是时间的度衡。体验的“生活时间”由记忆衡量。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建筑空间构成了“生活时间”的衡量框架。时间中具体的空间和建筑体验永远是知觉建筑现象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面对都市现状的设计需要建立抽象的概 念——寻求都市和建筑之间重建平衡,即深刻的解读并 且积极的批判性质的回应城市,使得建筑形成对都市活力 的激发作用。这一过程是从抽象概念到具像实现的过程 ——合理而恰如其分的表现空间。进行材料的合理选择 和应用、对光线科学理性的引入室内空间,通过细部的 构造手段加以完成就是实现表现空间的物质手段和媒介。  相似文献   

3.
唐彧 《城乡建设》2006,(9):26-27
南外滩·海琪园获得"2004年上海优秀住宅工程小区设计项目一等奖".项目位于上海中山南路以西,白渡路以南,是浦江西岸规划重点区域董家渡高级住区的起点.基地向北可远眺外滩建筑群和小陆家嘴金融区,向东隔规划中低层绿化休闲带与浦江相望,拥有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环境.随着南外滩综合开发的启动,旧城改造承担着塑造浦江两岸城市空间和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新形象的历史重任,因此,如何在实现环境资源优势最大化的同时,创造一个有利于城市良性发展的沿江建筑群体和城市空间是海琪园设计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朱昊昊 《建筑师》2007,(4):33-39,67
密克维·以色列犹太教会堂因其涉及与犹太神秘主义的联系、对历史形式的参照、有关废墟包裹在建筑周围的表达、对光线和空间的微妙处理、建筑与仪式的契合等诸多重要命题,在路易斯小康建筑思想的发展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该方案的三个阶段以及它所展现的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1929年朱启钤先生发起成立中国营造学社,一大批学者开始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工作,成绩卓著。但“由于缺乏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已有成果尚处于表面、肤浅、支离破碎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金秋野 《建筑师》2005,(5):86-89
本文通过对纪录片《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的分析,探讨建筑师的世俗道德、世界观和宗教感情之间的矛盾依存.认为正是通过向建筑永恒的皈依和对社会本位的背叛,路易斯·康才有幸成为探索建筑永恒的人选。  相似文献   

7.
体育建筑通常采用大空间、大跨度的形式,建筑形象要具有进取、向上的力量感,这是体育建筑应该着重刻划的主题。体育建筑的个性化,也受到建筑标准化的制约,只有通过密切合作、反复调整,才能逐渐趋于成熟,达到珠联璧合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古镇·老街·情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西部地区,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古镇。这些古镇远没有南方古镇诸如周庄那么闻名,却也有着它们独特久远的文化魅力,可谓“镇镇不同,街街不同”。它们大都以一条或几条街道为轴线呈线状形态发展,街道不仅是城镇最主要的商业空间,也是人们交往的主要场所。由于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缓慢,受到的外来影响比较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空间形象。街道曲曲弯弯,六、七米宽;两侧的建筑大多只有2-3层,下店上住。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亲切宜人的商业空间,使这里成为展示城镇历史和文化的极好空间,人们习惯亲切地称之为…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人类安居生存、生活、工作的场所,人造的具有美感的表现。建筑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最具表现的历史见证,它给人们以记忆、情感、智慧的见证。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建筑的更新。建筑本身是一种景,客观、主观上供人欣赏观看。建筑,建筑群,城市是人类的聚居(Human Settlement)。它构成了一种有地区特点的人造环境,人造的融合在自然的环境中,不断改变人们对整体环境的感受,人们又评价出“真”“善”“美”或“假”“恶”“丑”,互相比较,或各相参半。  相似文献   

10.
钱江源头有一个人均绿地面积达60多平方米的小康示范建设试点村——浙江省开化县马金镇大淤村。大淤村,四面青山环抱,双溪绿水常流。“七里晴岚”、“双溪古渡”两大古迹景观就在马金溪水、徐塘榘术的汇合处。这里投有噪音,投有污染。生活在自然风景秀丽的大淤村人,十多年前就开始在村前村后植树造林,在屋后宅旁种花种果树,绿化村庄、美化庭院,营造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作品·存在·空间:海德格尔与建筑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作品”、“存在”、“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从海德格尔那里可能引申出来的建筑思想。在“作品”主题下,海德格尔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天地之争”意义上的存在者之真理,而在“存在”主题下,海氏揭示了“建筑”、“栖居”与“存在”之间种本源性的内在联系;在“空司”、司题上,海氏批评了现代哲学和科学的技术物理空间观,指出人居空间乃是基于“存在”和“栖居”的有意味的多样空闻。  相似文献   

12.
怎样认识建筑艺术性及其审美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建筑美学及其认识论的产生根源和演进趋势,在风云变幻的流派大潮中探求建筑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陈世民新出版著作《写·忆·空间》,此书由世界建筑导报社编辑出版,用真实的写、忆手稿记录了执业建筑师的生涯和一位中国建筑师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吴涌 《南方建筑》2002,(1):77-79
本文试图在肯定建筑美的前提下,就设计与整体环境,技术功能和其服务对象三方面来阐述建筑美如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探微 【内容简介】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是建筑科学史。建筑理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创新。钱学森建筑科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建筑,园林和城市科学三个学科,同时,钱学森又用系统论的观点。把它分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将建筑纳入“微观建筑”层次。本书共分三个部分:即书信,论文和附录。第一部分是钱学森和大家来往的信件,共收入来往书信近480封。其中包括钱学森给大家的信件233封。第二部分是论文。本书收入钱学森院士有关建筑科学的著作9篇,从这些论文中可以领会到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的精髓。本书也收入了作者撰写的文章,反映了作者对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的研究和探索。最后部分是附录。  相似文献   

16.
林源 《建筑师》2005,(2):56-61
美籍犹太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Doniel libeskind)在当今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界是个著名的人物。他的国际性的声誉主要源自他跨越或者说综合多个艺术领域的文化初中和吸纳多个学科,如数学、物理、哲学……对建筑进行的全新思考,探索与批评。这些具体地表现为他在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之外,还画画、做装置、做展览设计和舞美与戏剧服装设计。  相似文献   

17.
五项建筑已经入围欧联盟现代建筑奖名单,2009年密斯·凡·德罗奖。 五项建筑包括RCR Aranda Pigem Vilalta Arquitectes设计的博物馆(图01),Massimiliano Fuksas ArchItecture设计的斯特拉斯堡顶点音乐厅(图02),Atelier Marc Barani设计的多式联运中心——尼斯缆车(图03),Grafto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博克尼大学(图04),Snφhetta设计的挪威歌剧院和芭蕾舞剧场(图05)。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在本刊金磊主编和雅昌公司副总经理胡俊的陪同下.来到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考察。并就《华夏意匠——张锦秋建筑作品集》系列丛书第四卷“物华天宝”的相关编辑、印刷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在雅昌艺术馆内张总感叹到:“为什么我们建筑界的图书不能做到这样精美.我们也要努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建筑师托德·威廉姆斯和比丽·钱(Tod Williams&Billie Tsien)以“建筑是工作和生活的结合”为基本创作理念.将日常生活的感受融于建筑设计中.使建筑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对空间体验的重视.对材料特性的探索.以及“缓慢”的设计理论.共同形成了建筑中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城市动态交通、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城市CBD体系、居住区与工业区体系结构及城市建筑体系这些方面简要地介绍了加拿大里贾纳市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