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外差干涉信号的相位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一种新的激光外差干涉条纹计数方法,它通过电路变换,将原来高频的外差信号转化为一直流信号,从而实现稳定准确的周期计数。中给出了具体电路方案。 相似文献
2.
光外差干涉相位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光外差干涉技术中最为关键的相位精密检测技术,简介了相位软件取值法,提出了硬件取值法的思想和电路原理图,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其相位检测精度优于λ/1000。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传统白光干涉测量技术中对线性位移机构的位移精度要求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全视场外差白光干涉测量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使用存在差频的白光干涉信号作为光源来实现在大扫描步长和低扫描精度条件下相干峰位置的高精度检测。本文首先建立了白光外差干涉的数学模型,再根据数学模型提供的光强信号特性提出了整体系统设计方案,然后对测量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针对多种误差对算法计算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据对比。误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白光外差干涉测量技术提供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好的抗干扰性能,有效地降低了传统白光干涉测量对线性位移机构精度的严苛依赖,为光学自由曲面检测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非接触式光纤外差干涉位移传感器是将半导体激光器线性调频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相结合制成的1种新型外差干涉仪。它的位移测量范围可达26mm,分辨率为0.02μm;对不同材料、不同粗糙度的对象面,有着几乎相同的测量灵敏度和测量精度;探头和对象面无需严格垂直。 相似文献
5.
叙述和分析了外差激光干涉光电信号处理主其特点,指出了它们各自的应用范围,同时介绍了一处新型的光电信号处理方法,它不仅使外差干涉仪用于动态测量,而且可以同时实现高分辩率测量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半导体激光器斜波调频合成外差干涉拍频频率变化对干涉相位的影响。方法 从频域用计算机进行理论上的仿真。结果 拍频频率偏离斜波调制电流频率整数倍时,会产生随干涉相位输出以π为周期呈正弦变化的非线性误差。结论 根据拍频频率的变化,动态调节调制电流幅度可消除该非线性误差。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依据相位测量和整周期相位计数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大范围光外差干涉测量的信号处理方法,在保证高分辨力不降低的前提下,扩展了测量范围。给出的方法可用于动态测量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外差干涉信号处理方法—相位及相位整数测量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的外差干涉信号处理方法-相位及相位整数测量法。用此方法不仅可使干涉测量的分辨率提高到λ/1000-λ/2000,而且扩大了测量范围,解决了大范围、动态测量位移的问题。文中还给出了用此方法进行信号处理的外差干涉仪测量压电陶瓷动态位移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本建立了一套相移激光数字散斑干涉自动测量系统,运用一系列的图象处理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自动测量,显地提高了数字散斑干涉计量技术的可靠性、实用性及自动化程度。该计量系统被应用于变形、振动等参数的测量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干涉显微原理的表面形貌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光学干涉显微法原理,设计开发了一套微纳结构表面形貌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林尼克干涉显微镜,通过参考镜扫描的方法将扫描器与相移器集为一体,分别采用五步相移算法和基于采样定理的包络均方函数(SEST)算法实现相移干涉法(PSI)和垂直扫描干涉法(VSI)两种模式对微纳结构的表面形貌测量.为验证该系统性能,采用标准多刻线样板和标准台阶作为样件对VSI 和PSI 两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完成微纳结构表面形貌的快速精确测量,可以满足微电子、微机电系统中微纳结构的表面形貌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等距曲线的拓扑结构是等距算法中的核心因素之一。该文以B样条曲线为例,给出了一种基于关键点的等距算法。它应用了自适应离散等手段并给出了关键点的求解方法,同时利用关键点确定等距线各个分段的取舍,从而有效地去除自交的情况,使得计算出的等距曲线有着正确的拓扑结构。该文的算法已应用于商业软件OpenCAD中。 相似文献
16.
17.
《Journal of Modern Optics》2013,60(4):423-451
Criteria as to when an intensity interferometer is competitive with a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are established with the help of a simple example. There do not appear to be any cases in the field of frequency measurement where this is true. In radio astronomy it is argued that intensity interferometry might still have a role in angular measurements of the very smallest sources but it is clear that the main application still lies in visual astronomy in measurements in hot single stars and close spectroscopic binaries. A discussion is given as to how far the method could be pushed both from the technical as well as from the observational aspect. The triple correlation interferometer of Gamo is considered but because of its extremely low sensitivity it seems to have no application at least in visual astronomy and in this field the use of lasers is also rejected partly because of the various serious effects of atmospheric ‘seeing’, and partly because of the excessively tight toleranc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ery large mirrors needed to obtain adequate sensitivity. The possibility of laboratory applications also seem remote, in particular the idea that intensity interferometry could be used at x-ray wavelengths to measure the phase of scattering amplitudes is shown to be ruled out by inadequate sensitivity which could only be overcome by the development of coherent x-ray sources. 相似文献
18.
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D,EEMD)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模态混淆,但计算量较大,添加的白噪声不能被完全中和,不具有完备性。补充的EEMD(Complementary EEMD, CEEMD)成对地添加符号相反的白噪声到目标信号,大大减小了重构误差。论文结合CEEMD和基于排列熵的信号随机性检测,提出了改进的EEMD方法(Modified EEMD,MEEMD),MEEMD方法在检测出CEEMD分解的异常分量之后,直接进行EMD分解;MEEMD不仅能够抑制EMD分解过程中的模态混淆,而且减小了计算量,缩小了重构误差。通过分析仿真信号和实测信号,结果表明,MEEMD方法有很好的分解效果,对模态混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差分探测光学相移时探测器输出信号与光学相移的关系式。对差分探测方法的最优化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此方法的探测灵敏度。从实验前直接探测和差分探测 结果,证实差分探测有更高的探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