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板栗淀粉的消化和回生性能制约着板栗食品产业发展,合理选择食品加工方法调控板栗淀粉的消化和回生性能对开发高品质营养健康的板栗食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了普鲁兰酶酶解及耦合湿热处理对板栗淀粉的消化率、长期回生和多尺度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酶解处理增加了板栗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改变了淀粉链长分布,提高了淀粉短程有序结构和结晶结构,从而降低了淀粉消化率;进一步的湿热处理促进淀粉链相互作用,提高了淀粉短程有序结构、结晶结构和纳米聚集体结构,导致了更低的淀粉消化率。在储存过程中,由于酶解导致更短的A链增加及易于重排的B1链降低,使得淀粉形成的结晶结构和纳米聚集体结构较少,从而降低了淀粉的回生程度;湿热处理促进了A链分子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加剧抑制淀粉分子重排程度,导致回生程度继续降低。因此,酶解耦合湿热处理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调控淀粉消化和回生性能的方法,促进慢消化和低回生度板栗淀粉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对板栗淀粉进行湿热处理,分析处理方法对淀粉颗粒结构、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能改变板栗淀粉的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湿热处理使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淀粉破损率增大,部分淀粉颗粒破碎,颗粒表面出现凹坑和孔洞。湿热处理对淀粉的晶体结构破坏较大,淀粉仍为C型晶体,结晶度降低,膨胀度降低。DSC分析表明,湿热处理后凝胶化温度(Tp和Tc)均有所升高,ΔH显著降低。湿热处理提高了板栗淀粉的SDS含量,降低了RDS和RS含量。  相似文献   

3.
考察蒸煮方式及回生处理对方便米饭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实验利用不同蒸煮条件及回生时间处理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高直链淀粉含量的不同品种大米,制备得到具有不同性质的方便米饭,并研究了方便米饭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的含量差异及其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相对于电饭锅蒸煮,采用常规方式蒸煮,即控制米水比为1∶1,86℃蒸煮28 min制备的方便米饭RDS含量得到极大的降低,SDS含量明显的升高(P0.05)。回生处理可以显著的降低方便米饭RDS含量。与此同时,实验发现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的米饭含有较低的RDS含量、较高的SDS和RS含量,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的米饭则含有较低的SDS和较高的RS含量。通过控制蒸煮和回生条件,可以得到淀粉消化率低的方便米饭,对肥胖及高血糖人群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H、温度、蔗糖和氯化钠对板栗淀粉回生的影响.pH为4和6,板栗淀粉易回生,pH为3和8,抑制回生;在选择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抑制淀粉回生;在选择的浓度范围内,蔗糖和食盐都可抑制回生,但浓度和抑制效果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研究了湿热处理对锥栗原淀粉、直链淀粉、中间成分和支链淀粉回生的影响。经湿热处理的锥栗原淀粉、支链淀粉在冷藏相同时间后的回生吸热峰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F)按湿热处理温度80、180、140和110℃递减,经湿热处理的锥栗直链淀粉在冷藏相同时间后的TO、TP、TF和吸热焓(ΔH)则按湿热处理温度80、180、110和140℃递减;经湿热处理的锥栗淀粉中间成分在冷藏相同时间后的TO、TP、TF和ΔH以80℃湿热处理时为最大,110、140和180℃湿热处理时的基本没有变化。经湿热处理的锥栗原淀粉、直链淀粉、中间成分和支链淀粉凝胶体系,在4℃冷藏前1周回生速度很快而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晰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多层次结构与消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体外模拟法测定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的消化性能,并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X射线衍射(XRD)和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GPC-MALS)等现代分析技术考察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不同层次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湿热处理可引起大米淀粉半结晶片层的有序化程度下降,降低其结晶程度和分子量;同时,伴随着淀粉颗粒内部层状、结晶及分子链结构的破坏,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及Mw >2×107 g/mol的高分子量片段的降低和Mw<5×106 g/mol的低分子量片段比例的增加(0%增至21.3%)有利于大米淀粉慢消化和抗消化性能的提高,而当Mw<5×106 g/mol比例增至32.1%时,可能由于低分子量片段较多,反而阻碍了慢消化和抗消化性能的提高。研究结果为湿热处理加工技术调控淀粉及淀粉质食品的消化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对玉米淀粉进行湿热处理,研究了处理条件对其慢消化组分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对玉米淀粉慢消化组分形成影响的顺序大小依次为: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初始含水量,制备最佳条件为:温度120℃,初始含水量25%,处理3h,慢消化组分质量分数可达24.13%。湿热处理是提高玉米淀粉慢消化组分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研究湿热和韧化改性对莜麦淀粉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扩大莜麦淀粉在慢消化主食食品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在体系水分含量为15%、20%、25%、30%,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和料液比为1:5,体系温度为30℃、40℃、50℃、60℃下对莜麦淀粉进行湿热和韧化处理,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酶解实验等分析湿热和韧化处理前后莜麦淀粉的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变化。结果 结果表明,湿热和韧化处理均未改变莜麦淀粉原有的A-型结晶结构,但淀粉结晶度表现为下降趋势,且淀粉的糊化焓从1.49J/g分别降低至0.92J/g和0.8J/g。此外,微观结构表明莜麦淀粉颗粒表面结构出现聚集行为。在体外酶解实验中,经过湿热、韧化处理后的莜麦淀粉中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表现为湿热处理后RS含量增加显著,而韧化处理则显著提高了SDS的含量。结论 结果表明湿热和韧化处理可以通过改变淀粉结构降低莜麦淀粉的消化速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湿热和韧化改性荞麦淀粉的消化机制,分别在体系水分含量为15%、20%、25%、30%,温度为100℃的条件和料液比为1:5,体系温度为30℃、40℃、50℃、60℃对荞麦淀粉进行湿热和韧化处理,测定了湿热和韧化处理前后荞麦淀粉的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湿热和韧化处理并未改变荞麦淀粉原有的A-型结晶结构,但淀粉的糊化焓显著降低,从7.96J/g分别降低到6.68J/g和2.77J/g。微观结构表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裂痕和凹陷。同时,经过湿热和韧化处理后的荞麦淀粉中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湿热处理过程中SDS含量增加(HMT-25,HMT-30除外),RS含量减少,而韧化处理只有(ANN-50)提高了RS的含量,SDS含量也出现了增加(ANN-40,ANN-60除外)。结论:荞麦淀粉可以通过湿热和韧化改变理化结构从而改变消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
以板栗淀粉为对象,采用湿热处理方法对板栗淀粉进行物理改性,通过控制湿热处理的时间(2~18 h)、温度(80~120℃)、含水量(10%~30%),制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板栗淀粉。随着湿热处理程度的加强,板栗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均减小,其中,处理温度的影响较大;湿热处理后板栗淀粉的透光率下降;板栗原淀粉颗粒的表面光滑,多数呈椭圆形、梨形等;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大部分保持原状,但部分颗粒表面出现轻微的凹陷和破损;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虽然淀粉结晶型仍为C型,但淀粉颗粒内部有新的结构出现。  相似文献   

11.
    
A small granule starch from sand rice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was subjected to heat-moisture treatment (HMT) at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MCs,15%–30%). With MC≤20%, a higher MC resulted in increases in the starch orders (i.e., short-range and crystalline structure) with unchanged granule morphology. Nonetheless, a further elevated MC (>20%) gradually destroyed the granule morphology and starch orders. Also, HMT gradually vanished the lamellar structure as MC increased during HMT. These structural evolutions in HMT-modified starch resulted in greater thermal stability, higher pasting temperature, lower pasting viscosity and weakened digestibility. Particularly, HMT applied directly in sand rice starch at 20% MC obtained the highest amount of SDS and RS (23.6%), which was 2.2-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native starch. Therefore, the small granule sand rice starch can be modulated by HMT through controlled MC to expand their application range in foo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湿热处理对不同晶型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种不同晶型淀粉即玉米淀粉(A型)、马铃薯淀粉(B型)、豌豆淀粉(C型)为原料,在水分含量为25%、温度120℃条件下湿热处理13 h,研究湿热处理对不同晶型淀粉的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经湿热处理的三种淀粉的结晶结构均发生了改变,玉米淀粉由A型变为了A+V型,马铃薯淀粉和豌豆淀粉分别由B型和C型变为了A型;三种淀粉颗粒表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三种淀粉的部分颗粒的偏光十字的中心强度有所减弱;三种淀粉样品的糊化温度均升高,但A型和B型淀粉的焓值降低,而C型淀粉的焓值升高;三种淀粉的抗性组分含量均有所升高,抗消化性显著增强,其中C型淀粉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常用于小麦及小麦粉的杀菌、钝酶、脱毒、干燥以及改性,是小麦储藏与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研究发现,适当的热处理可显著改善小麦粉的营养品质、理化特性及储藏稳定性,而不当的热处理则对小麦粉的加工品质有不利影响。本文总结了热处理在小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对小麦粉结构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认为,热处理主要通过影响淀粉的表面结构、结晶区域、淀粉链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以及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小麦粉的粉质、糊化特性等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4.
谷物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淀粉作为谷物的主要成分,对食品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蛋白质作为人们日常摄取能量的来源之一,往往和淀粉共存于食品体系中。在加工和储藏等过程中,蛋白质与淀粉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淀粉的糊化、回生以及消化性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蛋白质对谷物淀粉糊化、回生以及消化性的影响,可能影响机制以及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淀粉凝胶储藏过程中消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解法和全质构分析分别测定了红薯、绿豆和马铃薯淀粉凝胶在储藏过程中的消化特性和质构特性,并对消化特性与质构特性指标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25℃储藏10 d内,绿豆淀粉凝胶的老化性能强于红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淀粉凝胶的消化率降低,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增加,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淀粉凝胶的硬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回复值则逐渐减小。快消化淀粉含量、硬度和回复值可作为淀粉凝胶类食品的老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湿热处理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湿热处理是改性淀粉的一种新的物理方法。本文列举了不同种类淀粉的湿热处理条件,对湿热处理影响淀粉的理化性质如颗粒形貌、糊化性质、以及对酸和酶的敏感性等作了概述。最后阐述了湿热处理对淀粉作用的机理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