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统计分析了1961至2010年发生在闽西北金溪流域的致灾暴雨及其影响系统,结果表明:金溪流域致灾暴雨主要发生在5至6月,其次是7至8月;进入21世纪后,致灾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洪涝发生的频率和特大洪水发生概率也呈增长趋势;致灾暴雨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低涡、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等六种,可分为低槽切变类、低涡切变类和低空急流切变类等三种类型;各层流场在致灾暴雨中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4年5月龙岩市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龙岩市区域自动站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分析研究出现于2014年5月21-23日龙岩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西风槽和南支槽、中低层切变和西南急流及地面弱冷空气,这种地面、中低空系统的有机结合,加上高空的良好配置,造就了这次强降雨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低层辐合、正涡度区、高层辐散、中低层垂直上升运动都在我省中南部一带,正好与我市境内实况降水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该文运用天气学和利用物理量(水汽条件、假相当位温、K指数、垂直速度、涡度、散度)的分析法剖析福建省2013年4月30日-5月1日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发生在高空西风槽、南支槽和中低层切变、地面冷锋共同作用的天气环流背景下的一次较典型的暴雨过程。暴雨过程物理量的中心值大都在福建省中部沿海,正好与实况降水的大暴雨区相对应。通过诊断分析暴雨过程得出的若干结论可供今后暴雨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4.
邱沛炯 《治淮》1998,(8):9-10
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淮北平原中南部遭受大暴雨袭击。暴雨中心的蚌埠、宿县、阜阳三地市发生了严重的暴雨内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雨情、水情 由于中层受低风槽,低层受暖切变和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5月31日至6月1日,淮河流域自西向东出现了大范围的  相似文献   

5.
牛立强  周炫 《东北水利水电》2021,39(9):46-48,60
文中利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降水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2020年8月2日至4日尼尔基流域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形成机制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此次尼尔基流域暴雨过程主要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影响天气系统为东北冷涡和地面蒙古气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整层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机制;700 hPa以下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道为850 hPa偏南气流将水汽从渤海和黄海一带源源不断地向尼尔基流域输送.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地面降雨量资料、FNL资料与卫星云图资料,对2014年9月17~18日丹江口水库流域的一次秋季连阴雨中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空切变线与地面东路冷空气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秋季连阴雨中的暴雨与夏季暴雨明显不同,即暴雨发生在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下,卫星云图显示,降雨云系以层状云为主,部分时段出现了弱的对流云系,但较夏季要弱的多;中低空暖湿急流一方面为暴雨提供了源源不断水汽条件,另一方面与低层冷空气在丹江口水库流域形成了较强的锋区,暴雨发生在锋区中水汽辐合较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0°×1.0°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对比分析龙岩两次冬季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南支槽活跃,低层有东南急流和西南急流向福建输送充沛水汽,且低空急流强度为冬季罕见。两次暴雨落区均与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相对应,但水汽辐合垂直伸展高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导致降水强度和降水持续时间的不同。暴雨均发生在θse陡立的高能高湿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和强上升运动区域中。两次暴雨过程云团的发展旺盛程度及垂直伸展高度不同是造成降水强度和降水持续时间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两次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均以层状云降水回波为主,速度图上低层均有东南急流、中高层有西南急流;降水期间风廓线均表现为低层东南风、中高层西南风,当低层转为东北或偏北风时,降水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NCAR2.5°×2.5°再分析资料、福建省龙岩市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及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0年6月15日龙岩区域尤其是连城县新泉镇特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主要由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产生,是一次典型的暴雨形势;低空西南急流尤其是925hPa的超低空急流为暴雨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强降水系统的发展、维持有一定的作用;地形强迫抬升作用对局地特大暴雨起了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1996年7月1日~3日产生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指出直接造成该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是低涡切变、长江横切变和低空西南急流,并结合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进一步探讨该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及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利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降水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2021年汛期松辽流域首场强降雨过程形成机制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由东北冷涡配合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引发了强降雨过程,呈现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累积雨量大、小时雨强大等特点.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700.0 hPa以下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850.0 hPa偏南急流将黄海、渤海水汽不断向松辽流域输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供应.850.0 hPa的Q矢量锋生函数对此场强降雨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23年汛期沂沭泗水系局地强降水频发,造成流域内部分河流出现超警洪水。利用地面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EC模式资料,对2023年7月12日沂沭泗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中高纬双阻形势、蒙古低槽区冷空气南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受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共同影响产生的。长江上中游地区大片高温高湿区形成强暖平流向沂沭泗地区输送,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分析表明水汽条件异常充沛。沂沭泗地区上空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高低层配置十分有利于形成强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EC模式预报副高北抬位置偏差、中低层高压脊系统预报偏差以及暖湿气流预报强度不足是降水预报偏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11年6月,受高空西南暖湿气流和低空切变影响宁波市连遭4场暴雨袭击,暴雨中心均在甬江流域。根据4场暴雨发生的时空分布以及暴雨特点等方面为切入点,结合历史资料对暴雨的特性及重现期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对宁波地区梅雨期暴雨成因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清江渔峡口以上流域可能最大暴雨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含清江流域的暴雨一致区内几场著名大暴雨及清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移置“69.7”清水湾暴雨估算可能最大暴雨,从降水气候背景,暴雨天气系统及地形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移置的可能性,采用移置原型和概化“69.7”雨型两种方式,经对“69.7”暴雨的放大和地形调整,估算了渔峡口以上流域24h和3d可能最大暴雨,同时对移置“69.7”原型暴雨和概化雨型暴雨进行了比较,论证了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周瑾 《人民长江》1996,27(8):17-18
三峡区间是长江多暴雨的地区之一,作好三峡区间短期暴雨预报对三峡工程建设、葛洲坝工程的运行调度及长江中下游安全渡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1970~1989年20年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暴雨的年际变化、月、旬的分布特征、暴雨集中出现的时间、持续情况及日暴雨的最大值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产生三峡区间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副热带高压与三峡区间暴雨的关系、500hpa高度场、西风槽、西南涡、冷空气、低空急流及水汽输送等进行了全面研究。总结出三峡区间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及预报流程图,以利今后实际作业预报应用并为三峡区间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提供因子和数据。  相似文献   

15.
2000年9月2日,吉林省图们江发生了大洪水,本文分析了造成这场洪水的降水特点和洪水的形成及发展规律,得出了该次洪水的暴雨中心在流域下游,洪水形成在中下游,图们江流域台风暴雨的路径走向决定了洪水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汉江上游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安康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论述了汉江上游流域内降水、径流、泥沙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暴雨洪水特性、水力资源有效利用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利用常规高低空观测资料、雷达、闪电和自动站等资料,分析2010年5月18—19日我省中北部出现的较大范围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及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低层切变及低空急流共同影响下,地面冷空气入侵触发了这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hPa降温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暴雨区不稳定能量的堆积;地面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对此次过程有明显的特征反应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6年7月初,由于特殊的天气系统,湖南省湘西北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受高空低槽影响暴雨带自北向南移,13~19日,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泥水和资水流域。这次暴雨降雨面积广,强度大,致洪暴雨在资、流水流域重复发生,形成百年难遇的大洪水。柘溪、五强溪、凤滩等大型水库在这次洪灾中,拦洪削峰,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三明市区域站资料、FY-2C红外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5月12-13日三明全市性暴雨、局地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南支槽、中低层的低涡切变及西南急流、地面倒槽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动力条件在暴雨发生期间配置十分有利,水汽条件充足,暖湿气流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大气层结不稳定,大范围持久的上升运动是产生暴雨的必要条件。此次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明显,中尺度雨团活动频繁。武夷山脉对暴雨的强度和落区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迪 《人民长江》2006,37(4):33-34
1991年夏,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异常梅雨天气和持续的洪涝灾害.为了研究这次梅雨期的暴雨,选取了1991年7月6日0:00至7月7日0:00的一次江淮气旋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中尺度模式MM4对一次江淮气旋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利用模式的输出结果对该暴雨过程中地面降水中心与气旋中心的动态分布、三维流场结构以及低空急流的演变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