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深度学习类轴承故障智能诊断研究中,一般会假设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同分布且典型故障样本充足,而实际工况复杂多变,难以获得大量标签数据。将残差学习引入卷积自编码,并结合迁移学习,提出了基于残差卷积自编码无监督域自适应迁移的故障诊断方法。堆叠一维卷积自编码进行特征提取,通过残差学习避免过拟合,提高学习效率;融合多层多核概率分布适配来约束网络学习域不变特征;实现了基于无监督域自适应迁移学习的故障诊断,并获得了较高准确率的识别结果。采用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对主要参数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需要大量的数据,而制作数据集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针对这一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与迁移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与目标域特征相似且易获得源域数据的特点训练网络,确定网络结构和参数,冻结经过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GRU,用小样本目标域数据训练该网络,微调全连接层和分类层,达到迁移的目的。实验对比分析表明,基于GRU与迁移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明显优于基于BP神经网络和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方法的故障诊断,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故障分类,为小样本数据集下的故障诊断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在工程实际中采集的故障振动数据分布不同且难以标记,使得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CNN)在故障诊断过程中难以发挥最佳作用。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建立了可直接处理轴承振动信号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源域数据对其进行预训练;其次,利用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简称MMD)度量源域和目标域在预训练模型中各层上的特征分布距离,并通过MMD判断卷积层和全连接层能否迁移,若不能迁移则使用初始化方式补全模型;最后,使用少量标记的目标域数据再次训练模型,进而对目标域故障数据进行分类辨识。利用故障轴承数据对方法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目标域只有少量标签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变工况滚动轴承故障分类,并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在风力发电机组轴承故障诊断上的准确率,本文对某2MW风力发电机组轴承故障数据,进行单通道及多通道、多种诊断网络模型、不同优化算法的故障诊断分析对比,提出将多个振动传感器的数据整合为多通道一维数据集,再使用一维残差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得出基于Adam优化算法的多通道一维残差卷积神经网络诊断准确率最高。因此,多通道一维残差卷积神经网络在风力发电机组轴承故障诊断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准确的识别各类故障模式,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变设备、变工况条件下的轴承故障精确识别,提出了基于域自适应迁移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诊断方法。对于具有不同分布特征(即不同域)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构造了故障特征提取模块、域识别模块、标签分类模块,以特征提取模块与域识别模块对抗训练的方式实现域自适应迁移能力,使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有效提取不同域的共同特征参数。使用凯斯西储大学和智能维护系统中心数据设计了4组迁移实验,传统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精度均值为64.5%,域自适应迁移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精度均值为94.9%,充分说明了域自适应迁移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有效识别变设备、变工况条件下的轴承故障。  相似文献   

6.
王雷  孙习习 《机电工程》2022,39(5):578-586+661
由于轴承原始振动数据标签信息不足,难以对其进行建模分析,针对这一问题,以美国辛辛那提大学IMS数据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分解与一维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STL-1DDCAE)的无监督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一维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对轴承正常运行数据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挖掘,得到了健康样本的重构误差;然后,采用概率分布的方式拟合了健康样本重构误差信号,并计算了其正太分布参数;最后,利用时间序列分解(STL)方法分析了轴承的重构误差曲线,利用趋势项分量确定了轴承故障的发生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提取轴承故障特征,自适应地确定样本临界阈值,避免轴承异常状态的高误判率,准确识别3个轴承异常信号发生的时间戳为760、1 780、1 700,并能够根据异常检测时间点分别给轴承数据添加健康状态、内圈故障、外圈故障及滚动体故障的标签,实现数据标签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对不同工况下的滚动轴承进行故障诊断时,要收集足够多标记的故障样本是非常困难的。为此,以原始振动信号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多表示动态自适应(MRDA)算法多表示对齐可迁移的特征、自适应动态的衡量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相对重要性,从而构建了一种新的深度迁移模型,即一维多表示空洞动态自适应迁移网络(1D MRDDATN)。首先,对迁移学习数据分布进行了问题分析,对DDA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在一维空洞卷积基础上,创建了一维多表示空洞卷积神经网络(1D MRDCNN),并提出了MRDA算法和多表示动态自适应结构(MRDAM),形成了一维多表示空洞动态自适应迁移网络(1D MRDDATN);最后,采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的滚动轴承数据集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深度迁移学习方法相比,上述方法的平均诊断准确率有所提升,可达到98%以上;MRDA通过多表示对齐来完成不同工况下的跨域分类任务,自适应地捕获不同方面的信息,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薛妍  沈宁  窦东阳 《轴承》2021,(4):48-54
针对滚动轴承性能退化状态的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以轴承原始振动信号为输入,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特征和分类的能力,实现由数据到识别结果的“端到端”诊断,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凯斯西储大学不同故障尺寸的滚动轴承故障数据(模拟不同故障程度)加以验证,所建立python-Keras深度学习模型的诊断正确率达到98.2%。用辛辛那提大学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数据对退化全过程进行诊断,根据轴承原始信号时域指标变化将全周期分为正常、轻微退化、中度退化、严重退化和失效5种程度,通过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对轴承原始数据进行有监督学习,所建立python-Keras深度学习模型的故障诊断平均准确率为93%。  相似文献   

9.
胡向东  杨希 《轴承》2023,(7):79-86
针对多工况约束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基于重采样扩充故障样本,通过降采样平衡正常样本,以防止样本不平衡带来的过拟合问题;然后,利用孪生神经网络对迁移学习特征提取的卷积层和池化层进行改进,应对故障样本稀缺问题,缩小不同工况下故障样本分布的差异,提高模型的泛化性;最后,基于公开和实测轴承故障数据集对算法进行全面性能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SDANN)对CWRU,MFPT和实测轴承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及误差均值分别为(97.26±0.42)%,(95.18±0.28)%和(94.04±0.40)%,相比传统域对抗迁移学习(DANN)方法的平均准确率分别提高6.41%,12.5%和2.54%,误差均值分别降低1.16%,2.66%和0.43%,诊断时间分别加快1.39%,3.77%和9.95%;加入0和-10 dB噪声时,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仅降低1.63%;对CWRU与MFPT数据集跨域诊断时,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的准确率及误差均值为(91.04±1.05)%;总体而言,孪生域对抗迁移学习对滚动轴承的故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况复杂多变而产生数据分布不一致,导致传统机器学习进行故障诊断分析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选择性集成迁移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相似度原理,将相似度高的源域数据迁移至目标域,增加了有效训练样本的数据量,然后结合集成SVM进行故障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内类间数据样本分散度的特征选取方法。轴承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性集成迁移学习可以有效解决工况多变导致设备故障诊断精度低的问题,而且特征优选后诊断精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蔡能  武兵  李翔宇  李聪明 《机电工程》2023,(5):655-663+672
采用深度对抗迁移学习算法进行故障诊断时,受到领域中丰富的特征属性的影响,在领域自适应中无法充分学习可用于迁移的共有知识特征,且其在类别水平上忽略了不同类别的对齐程度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MB-SM)的对抗故障诊断模型,以实现对滚动轴承故障进行跨域诊断识别的目的。首先,利用改进的一维多尺度残差网络对数据的特征进行了提取;然后,引入了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完成了对共有知识特征的充分学习,降低了整体网络的数据传输难度,进一步加强了源域和目标域中同一类别内的聚类和类别之间的分离,提高了故障数据的领域适配能力;最后,采用实验室轴承数据集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数据集,对基于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的模型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建实验室数据集中,采用基于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的方法可以达到90.37%的平均准确率;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数据集中,也可以达到99.34%的平均准确率。相较于其他迁移学习对比模型,采用该模型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过度依赖专家经验和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结合深层神经网络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层小波卷积自编码器(DWCAE)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构造了小波卷积自编码器(WCAE),改进了其损失函数,并加入了收缩项限制防止网络过拟合;其次将多个WCAE堆叠构成DWCAE,利用大量无标签样本对DWCAE进行了无监督预训练,挖掘出更有利于故障诊断的深层特征;最后利用深层特征训练LSTM网络,从而建立了诊断模型。仿真信号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轴承进行多种故障类型和多种故障程度的识别,特征提取能力和识别能力优于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传统方法及深度信念网络、深层自编码器等深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伟  邢晓松 《中国机械工程》2022,33(19):2347-2355
轴承样本较少会使模型学习不充分,导致诊断准确性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一种改进的卷积生成对抗网络,借助生成对抗网络的数据生成能力和改进深层卷积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复杂工况下少样本轴承故障诊断准确性。首先,构建了一种深度卷积对抗生成网络,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对抗学习挖掘真实数据的深层特征,用以生成相似的模拟数据,以弥补少样本的不足;其次,将密集块与扩容卷积引入卷积神经网络中,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提升网络的学习能力,挖掘多类别数据中细微差距,增强复杂数据的故障特征提取性能;最后,采用定工况和变转速两种少样本轴承数据进行方法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构建的对抗网络在少样本、含噪声等复杂情形下仍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一维振动信号常常被用于齿轮箱的监测与故障诊断中,使得能及时地对齿轮箱维护以减少损失。因此,从一维振动信号中提取出关键故障特征决定了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典型的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 DNN),如卷积神经网络已经在故障诊断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监督式训练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标签数据而限制了其可应用性。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一维残差卷积自编码器(1-dimension residual 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1DRCAE),成功应用于振动信号的无监督学习及故障特征提取,显著提高了齿轮箱的故障诊断率。首先,提出了一维卷积层与自编码器的有效集成方法,形成了深度一维卷积自编码器;其次,引入残差学习机制训练一维卷积自编码器,实现对一维振动信号有效地特征提取;最后,基于编码器提取的特征,使用少量标签数据进行分类微调实现齿轮箱故障模式识别。通过齿轮箱试验台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实验验证表明,这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去噪能力和故障特征提取能力,其特征提取效果好于典型的深度神经网络,如深度置信网络(Deepbeliefnetwork,DBN)和堆叠自编码网络(Stackedauto-encoders,SAE),同时故障诊断效果也优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imens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DCNN)。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齿轮智能识别算法能有效地识别齿轮故障,但卷积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已标注训练数据,制约了卷积神经网络在齿轮故障诊断上的应用。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布适配层和软标签学习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和软标签;通过分布适配层提取分布差异,软标签学习生成软标签损失;以分布差异、软标签损失与分类损失生成的联合损失为目标函数,训练模型并进行目标域故障诊断。采用齿轮振动信号验证了提出方法,结果表明,提出方法能准确有效地分类齿轮故障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以高速列车轴箱轴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有限数量变工况下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以有监督的学习模式构造自编码器,将不同工况下特征值集向参考工况下特征集做映射迁移,从而减弱由工况变化引起的轴承故障特征值改变的影响。再将迁移后的特征集输入由参考工况特征集预训练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实现变工况下轴承故障的诊断。凯斯西储大学轴承公开数据集和高速列车轴箱轴承数据集的试验结果表明,经监督式自编码器特征迁移后的轴承故障识别准确率有了较大提升,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实现有限工况下的特征序列的迁移,解决工况变化带来的故障特征的畸变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旋转机械零部件故障诊断领域。目前,大多数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定长数据分割产生的大量数据,但分割的数据通常为短周期的小片段信号,而实际长周期冗余信号由于数据尺度不匹配,无法直接作为测试样本进行故障识别。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据概率密度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Data Probability Density and 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PD-1DCNN)的故障诊断方法,其具有两个特点:(1)提取信号的密度特征可抵抗数据的冗余;(2)适应不同长度的冗余信号可作为诊断模型的输入。该方法采用DDS试验台产生的行星齿轮箱故障数据进行了验证;其在保证高诊断精度的同时,又增强了诊断模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轴承振动信号易受负载不平衡干扰以及轴承故障样本量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惩罚Wasserstein距离生成对抗网络(WGAN-GP)和自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SeCNN)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易于WGAN-GP处理的时频谱样本,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到WGAN-GP中进行对抗训练,生成与训练样本分布相似的新样本,并添加到训练集中以扩充训练集;将扩充后的训练集输入到SeCNN中进行学习,并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测试集,输出故障识别结果。对CUT-2平台负载不平衡轴承数据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对轴承故障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9.
陈维望  李军霞  张伟 《机电工程》2022,39(5):596-603
在对矿山机械装备中使用的轴承进行故障诊断时,易受噪声干扰及多变工况的影响,同时也难以适应不同诊断任务,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支卷积神经网络(B-CNN)的托辊轴承故障分级诊断方法。首先,根据具体的诊断任务故障的层级结构进行了划分,采用多层标签表示健康状态、故障类型和损伤程度;通过交替卷积和池化层,构建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特征提取块;然后,将层级结构和特征提取块融合,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分支一维卷积神经网络(B-1DCNN)的轴承故障分级诊断模型;最后,使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和自建的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模拟实验台数据,对托辊轴承故障进行了模拟实验,对该方法在噪声干扰和多变工况下的诊断性能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对托辊轴承故障从粗到精的分级诊断,对噪声干扰和变工况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与支持向量机(SV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相比,该方法的故障诊断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王俊年  王源  童鹏程 《机电工程》2023,(3):317-325+369
在风力发电机轴承故障诊断过程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受限于有限的标注样本,存在模型收敛困难和识别准确率较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卷积神经网络(P-CNN)和特征融合的小样本风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将轴承的原始振动信号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以及残余分量;然后,分别对其进行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将其转换为时频特征图,同时构建了多个相同的卷积神经网络分支,以此作为特征提取器;最后,在融合层中,将提取到的时频域特征进行了通道特征融合,作为最终分类器的输入数据,对风机轴承进行了故障识别;并采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不同大小的轴承数据集,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仅含有160个样本时,基于并行卷积神经网络(P-CNN)和特征融合的诊断方法的平均准确率高达94.5%;与支持向量机(SVM)、故障网络(FaultNet)、第一层宽卷积核深度卷积神经网络(WDCNN)相比,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