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概况了难选氧化铜矿的相关研究,研究重点在于硫化浮选技术,综述了硫化预处理、高压电脉冲破碎预处理、焙烧预处理和超声波预处理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氧化铜矿硫化浮选的影响.对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促进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认为部分难选氧化铜矿强化硫化浮选的预处理方式在现阶段虽使得浮选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如何选择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概况了难选氧化铜矿的相关研究,研究重点在于硫化浮选技术,综述了硫化预处理、高压电脉冲破碎 预处理、焙烧预处理和超声波预处理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氧化铜矿硫化浮选的影响。对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氧化铜 矿硫化浮选促进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认为部分难选氧化铜矿强化硫化浮选的预处理方式在现阶段虽使得浮选指 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如何选择适宜的预处理方式进而强化硫化浮选效果是今后难选氧化铜矿硫化浮选的主要 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郁刘发 《现代矿业》2023,(3):187-191
为了促进高级氧化技术在硫化矿浮选中的运用与推广,针对现阶段可用于开采的硫化矿多为贫矿且伴生情况复杂、易分选硫化矿富矿逐渐减少、浮选分离效率低下、浮选精矿品位低和回收率不理想等问题,综述了高级氧化技术臭氧氧化、芬顿氧化和电化学催化氧化的作用机理及3种氧化技术在硫化矿分选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作用机制。高级氧化技术因可生成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硫酸根自由基及超氧自由基等,使硫化矿表面因氧化产生新物质附着而改变矿物表面亲疏水性,并影响矿物与捕收剂之间的作用。通过对现阶段高级氧化技术在硫化矿浮选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发现通过控制氧化过程从而调控矿物表面性质,可作为实现硫化矿中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铵(胺)盐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中的应用以及优缺点,简述了铵(胺)盐强化硫化氧化铜矿的机理,并指出了铵(胺)盐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应用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黄铁矿为硫化剂, 云南低品位氧化锌矿为研究对象, 采用硫化焙烧使氧化锌和黄铁矿发生反应, 生成硫化锌, 然后用硫化矿的常规浮选工艺回收锌。试验考察黄铁矿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硫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黄铁矿用量为25%、焙烧温度为800 ℃、通氮气保护条件下焙烧180 min, 氧化锌矿的硫化率可达83.59%。处理后的物料采用常规硫化矿浮选法进行浮选, 经过一次粗选, 获得锌粗精矿品位为14.3%, 回收率为64.7%。  相似文献   

6.
随着易选铜铅锌硫化矿资源的日益消耗,大量难选氧化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被重视.硫化浮选法是氧化矿富集回收的主要方法,但硫化效果直接影响浮选指标.分析了孔雀石、白铅矿和菱锌矿的表面特性及难选原因,阐述了这三种典型氧化矿的表面硫化机理、氧化矿的强化硫化方法和研究进展,目的是为铜铅锌氧化矿表面强化硫化及高效浮选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硫化铅矿资源的不断开发与消耗,氧化铅矿的高效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保障我国铅需求量的重要途径。针对云南腾冲地区氧化铅矿,其主要含铅矾、白铅矿和少量方铅矿,含Pb 4.54%,采用硫化—黄药法深度硫化后再利用混合捕收剂进行浮选,分析讨论了磨矿细度、药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铅矿物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矿磨矿细度为-74μm占80%时,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品位和回收率均较高的铅精矿产品,铅精矿含Pb 64.50%,Pb回收率90.74%,分选指标较好。研究可为类似铅矿资源的选矿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主要氧化锌矿物菱锌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硫化温度、铜离子活化、低pH条件硫化等多种方式对菱锌矿硫化程度的影响,并揭示了水洗除去表面的过量的高浓度硫化钠对氧化锌矿硫化浮选效果的影响。在以上基础上,利用分析检测手段对氧化锌矿强化硫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1)硫化时加入铜离子可以改善菱锌矿纯矿物的回收率;(2)以用量为1×10-3mol/L的硫化钠作为硫化剂时,在没有除去溶液中过量硫化钠时,菱锌矿几乎没有得到有效浮选,表明溶液中残存的高浓度硫化钠对浮选过程起抑制作用,水洗除去溶液中过量硫化钠后可以提高菱锌矿回收率;(3)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锌矿硫化有助于提高氧化锌矿浮选回收率,在弱酸性条件下强于强酸性条件;(4)提高硫化温度可以提高菱锌矿硫化效果。通过XRD分析表明,硫化反应生成物结晶度很低,XPS分析表明加入硫化钠硫化时有硫化锌生成,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菱锌矿表面硫化锌含量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铜离子强化了丁基黄药与菱锌矿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某地区的砂岩和灰岩按1.5:1配成的混合矿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无硫化混合矿样和在固定硫化时间180min,矿物粒度-0.074mm占87%以上,液固比1.2:1,硫磺量为原料量的5.5%的条件下,硫化转化温度分别为155℃、165℃、175℃、185℃、195℃、215℃、225℃时的硫化产物的浮选效果。结果表明,硫化产物比无硫化的氧化锌矿的浮选效果好。无硫化的氧化锌矿直接浮选时,铅、锌的回收率分别为33.58%、35.77%,而当硫化转化温度达到225℃,铅、锌的回收率较高,分别达到95.77%、93.52%。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主设计的水力空化循环装置处理氧化锌矿浆后进行浮选,研究了浮选条件对有、无空化处理的氧化锌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空化能大大提高氧化锌矿的回收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空化时间、空化管结构、充气量等因素对空化处理氧化锌矿回收率的影响,并对空化泡提高浮选回收率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硫化浮选从某铜矿尾矿中富集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氧化铜处理的现状,介绍某铜尾矿浮选的条件和结果,讨论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对某铜尾矿浮选的影响。两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的开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95%-74μm、硫化钠3000g/t、丁基黄药300g/t、羟肟酸80g/t、松醇油60g/t、pH值8.5左右、矿浆浓度30%、浮选时间20min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品位18.63%的铜精矿,铜回收率53.28%,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铜镍硫化矿浮选中抑制蛇纹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镍矿石资源主要为富含蛇纹石脉石矿物为主的低品位铜镍硫化矿,为解决浮选精矿降镁这一技术难题,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对国内抑制蛇纹石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郭玉武 《矿冶工程》2016,36(4):53-56
为提高吉林某铜锌硫化矿选矿指标, 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铜锌优先浮选-铜粗精矿再磨-铜中矿部分集中返回”的工艺流程, 配合使用高效铜捕收剂YK-0和强力锌组合抑制剂ZnSO4+YK-5, 获得了Cu品位28.65%、回收率93.49%的铜精矿和Zn品位48.82%、回收率84.60%的锌精矿。根据试验结果对现场流程进行改造, 与改造前相比, 铜精矿Cu品位提高6.59个百分点, 含Zn降低5.64个百分点;锌精矿Zn回收率提高15.19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硫酸铵在氧化铜矿相转移活化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保梁  张覃 《有色金属》1999,51(1):22-24
硫酸铵不仅对氧化铜矿的硫化-黄药浮选具有硫化促进作用。而且在氧化铜矿的直接浮选中具有活化作用。这种活化作用经历了从固相到液相再到固相的基转移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铜锌硫化矿浮选研究方面的进展,主要包括铜锌硫化矿浮选理论研究的进展,铜锌硫化矿浮选药剂的研究状况及铜锌硫化矿浮选工艺研究状况。结果表明,加强硫化铜锌矿石浮选理论的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的新药剂,改进浮选工艺流程是铜锌硫化矿浮选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阅兵 《矿冶》2014,23(4):28-30
云南金山氧化铜矿含铜3.184%,氧化率70.85%,属于高氧化率的氧化铜矿石。针对该矿石的特点,采用硫化浮选工艺,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2.087%、回收率为87.06%的良好指标,为开发该铜矿资源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常胜 《矿冶》2017,26(5):5-10
从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出发,在查明试样化学成分、矿物组成、赋存状态和嵌布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艺流程对比试验,推荐采用全混合浮选—精矿化学分离工艺流程,基本解决矿物主要以包体形式存在,且粒度非常细而造成选矿难度大的问题,试验获得了理想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有机抑制剂在硫化矿浮选中抑制砷黄铁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砷黄铁矿有机抑制剂包括小分子有机抑制剂和大分子有机抑制剂。阐述了有机抑制剂的结构与活性关系, 分别说明了小分子有机抑制剂和大分子有机抑制剂的结构及其在硫化矿浮选中对砷黄铁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组合抑制剂在铜铅分离浮选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采用铜铅优先浮选,水玻璃 亚硫酸纳 羧甲基纤维素组合抑制剂进行铜铅分离的试验方案,成功实现了铜铅的有效分离,获得了较佳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丽江某难处理氧化铜矿尾矿品位为0.58%,原矿中铜矿物种类多,矿石可浮性差异大,氧化率高,钙镁等碱性脉石含量较高,矿泥含量较高,属于泥质铜矿。大量矿泥的存在不仅消耗大量药剂,增加了操作控制难度,导致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低。因此,在原矿性质研究基础之上,试验采用两次粗选、两次扫选、一次精选的工艺流程,通过添加高效活化剂HS,有效地活化了目的矿物的上浮,最终获得了铜品位15.36%,铜回收率为83.80%的铜精矿,试验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