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绪祥 《饰》2001,(2):4-6
一、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艺术性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首先在于作品具有开放的特质、多元的特质和非物质的特质。公共艺术坚持其开放性,从结构形式的开放,时间空间的开放,到象征内容的开放,这些都是公共艺术的基本原则。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结构关系和表现内容都要考虑所处的特殊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是一个立体的空间。那么,公众会从自觉或不自觉的空间角度或心理角度去关注作品,公众要审视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还要解读这些作品的象征内容,总想从中寻得具有美感的形式,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人们对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关注时,首先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以期改变长期以来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等方面缺乏规范、梳理和系统研究的状况,尽快摆脱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严重滞后的局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更合理、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论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要求和现实需要两个层面探讨和谐社会构建活动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我国当前还存在公民与政府之间缺乏互信、公众参与机制短缺、公众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必须从转变传统决策观念、完善法律体系、建立有效机制等方面,促进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万蕾  张国华 《饰》2008,(1):26-28
本文旨在分析公共艺术与社区小品的关系问题.通过平时对社区环境的关注,以及有目的性的考察,以笔者在当时当地的观察和亲身体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关于艺术(公共艺术)与实用(社区小品)关系的结论,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关注到这一点,更要有意识地用利用这一点,设计出更能符合大众需要的空间元素,这种需要已不再仅仅是对实用性的满足,同时也是对大众艺术修养的提升,是精神的需要.这种研究并不仅仅是对社区这个公共空间而言,它更是延伸到我们对于许多各种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关系的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美、日等国开始对博物馆等艺术文化空间进行社区化尝试,这一理念除了将关注点放置在优化文化空间的公共服务上,更将作为社会表征的"社区"视为公共策略实施的出发点、路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些举措对实现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博物馆项目为观察主体,考察其社区化行为的具体实施路径和经验模式,并探讨两方面问题:公共文化空间如何介入社区建设,公共文化空间如何通过培育公共精神协助建构良性秩序等新时期"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人文指导、艺术内容、审美情趣和创新源泉.艺术教育应服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应体现艺术教育.通过分析公共艺术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关联与特性,探讨加强公共艺术教育,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活动深深地渗透并影响着公众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等领域;同时公众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扮演了被服务对象、规制对象、参与者、行政诉讼人和基层公务员等角色.作者循着对公众不同角色分析的路径,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公众角色的探析,寻找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与公众互动冲突中的平衡状态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理工科大学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发现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特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选取浙江省5所理工科院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组织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设备投入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以致限制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淮安市主城区的公共艺术按其存在空间的类型可分为街道空间的公共艺术、广场空间的公共艺术、公园空间的公共艺术和其它空间形式的公共艺术。淮安市主城区的公共艺术总体上处于初级和起步阶段,在发展上有很大的空间。淮安市应根据自身的城市特点、文化脉络以及公共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合理地规划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优秀的公共艺术可以成为淮安市的名片,从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淮安市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昌水专学报》2016,(5):50-55
风险社会下公众对社会的共同理解被迅速解构,公共事件后的社会整合能力在公众的习惯性不信任渗透下也逐渐弱化。公众维权后的心理则呈现易碎性,这种易碎心理是否得到有效疏导,成为能否治愈公共事件"后遗症"的重要因素。以"象湖事件"为例,通过对象湖居民的实地调研访谈并辅以质化研究分析,认为公共事件维权后,在信息失衡、社区传播"内卷化"以及新媒体平台工具化的作用下,公众心理将会长期处于一种敏感且易碎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以新媒体与分时发布为技术手段,以媒介素养为人文关怀的传媒疏导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年来在影视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媒介整合研究,重点关注普通高校影视艺术美育效果在传统的认识、教育、愉悦功能基础上所呈现的一些富有新特点的新态势。譬如以经典影像作品引领名著文字阅读,提升审美趣味学会信息取舍,激发人文情怀关注社会民生,普及影视知识指导品评创作等等。  相似文献   

12.
虽然设计艺术教育和美术教育都同属于一个范畴,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设计艺术和美术教育无论在表现形式、手段还是表现目的、欣赏对象上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艺术中进行中国画教学就有别于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学,本文通过对国画和设计艺术规律的认识,针对设计艺术的特殊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中国画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公共艺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艺术设计学科新生的一个专业方向。通过从公共艺术学科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与分析公共艺术设计的学科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并指出师资队伍建设及公共艺术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的几个方面,从而创造一个能培养具有学科特色的设计艺术人才的实践环境及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中,几十年历史原因形成的重理轻文现象引发了一浪又一浪要求文理并重的呼声.实践证明,重视科技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实施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对能力的必然需求,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切实在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教育,必须构建全面的人文教育评估体系,丰富人文教育课程内容,改善人文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代表城市的形象,放大了城市的功能价值,因此,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国际上,人们对公共艺术功能的解读逐渐清晰,不再将其简单看作城市装饰品,而是更高地定位在创造和提升城市美学品质,注重物质文化消费,平衡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对相关城市公共艺术案例的解读分析,试图揭示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营造理想的公共艺术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艺术类教育渐现出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趋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因为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等原因,呈现出了较之其他学科大学生有所不同心理特征。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日常工作中,要准确把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国家与人民培养出更多的高标准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美术素描基础教育从教学大纲到教学法,从课程设置到教学目标,都与传统美院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又要有很大的差别。各职业技术学院的素描教学基本都是根据自身条件参考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相关课程来设置的,缺少权威范本。作为基础课,职业技术学院的素描一定要和普通美术院校的素描保持距离。它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关注将来毕业生的现实出路,它突出的适应性比追求艺术上的深度在教学上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培养21世纪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是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紧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作用,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美育意义尤其重大和深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讨论文化与艺术的概念和关系入手,提出高校的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当前高等教育中艺术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文化建设与艺术教育的融合模式,构建了艺术教育课程之间、教与学之间、第一、二课堂之间、资源之间有效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德育与艺术教育不论在目的、内容、形式、手段诸方面都存在着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内在浸融关系,因而使得二者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上的同构性。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内在浸融主要表现为:德育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也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德与艺术这两种文化意念本身也渗透着相互浸融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