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用标准件螺钉的热处理质量要求高 ,既要组织、硬度均匀 ,又要无开裂 ,必须 10 0 %合格。通过探索 ,找到了一种新工艺 ,比较可靠地保证了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2.
艺良 《机械工人(热加工)》1985,(7)
我厂生产的连接传动轴,其尺寸详见图1,材料为20CrMnMo、(?)碳层深度为0.15~0.40毫米,渗碳后淬火硬度HRC55~60。过去采用普通固体渗碳法生产,其工艺规范详见图2。由于此零件渗碳层要求很薄,而且公差范围很小(只有0.25毫米),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渗碳层过厚的现象,这样就造成φ19.5×4槽部渗碳层较厚,淬火后此截面强度过 相似文献
3.
张先鸣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6,(1):51-52
螺纹紧固件中的自攻螺钉、自攻自钻螺钉、自攻锁紧螺钉不但要求具有较高强度、耐磨性,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塑性,不论低碳钢或者中碳、中碳合金钢制造,都需通过渗碳(碳氮共渗)淬火处理,以达到设计和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强度起重用圆环链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的要求,薄层渗碳是整个工艺技术的关键控制点。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主辅材料及其参数选取的试验设计与研究是关键的突破点;工作温度的选择、渗碳剂量的配比、工艺流程撑控、表面的碳浓度梯度等都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文中从渗碳时的扩散系数、渗碳层深度与温度关系、链环受力时应力分布、渗层深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着手,研究高强度起重用圆环链薄层渗碳的生产工艺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渗碳速度和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地区汽车方向机厂技术人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对近百件试样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摸索出适合该厂需要的大油量大排气量气体渗碳工艺。该工艺具有渗碳速度快、质量稳定、消耗小、成本低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设备:RJJ—60—9T气体渗碳炉。 相似文献
6.
L.LEFEVRE D.DOMERGUE 《綦齿传动》2002,(1):16-19
实验室和工业条件下的气体渗碳试验都证实,无氮的比例为50/50的一氧化碳和氢混合气比传统的氮/甲醇或吸热型气氛具有更高的碳传递系数,因而可缩短工艺周期近40%,在法国也值得推广这种可控性更好,更均匀而又不降低竣工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培泽 《机械工人(热加工)》1996,(2):17-17
通常把渗碳层深度小于0.50mm的渗碳工艺称为薄层渗碳,而常见的薄层渗碳是把渗碳层深度控制在0.20~0.50mm之间。如果要把渗碳层深控制在0.20mm以下,而工件表面的碳浓度又要达到共析点以上,一般要借助于高级的设备,如,真空渗碳、离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利用VisualC 和ARX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 ,完成汽车模具标准件工艺自动设计系统。可根据标准件型号和规格主参数自动绘制标准件图形 ,生成工艺过程 ,最后输出实用的标准件工艺卡。 相似文献
12.
13.
魏国臣 《机械工人(热加工)》1982,(10)
我厂生产小四轮拖拉机,其齿轮选材为20CrMnTi,技术要求:渗层深0.8~1.2毫米,淬火后硬度 HRC58~62。以前采用普通气体渗碳工艺,生产周期长(一般渗碳保温需4.5~5小时),而且金相组织不理想,碳化物、残余奥氏体等级6~7级,使用中发现断齿等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16.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1972,(3)
总则钢的渗碳,即钢的表面以碳渗入,目的在于使零件获得高的表面硬度,抗磨性与高的疲劳强度。将低碳钢的表面渗成共折组织再随之热处理,使表面呈马氏体或马氏体加碳化物的组织。因此渗炭零件渗炭层的质量与渗入碳的多少有密切关系。而渗碳炉内的炉内气氛又直接决定零件渗碳层含碳量的多少,所以严格控制炉内气氛是渗碳处理的重要过程。我厂为了严格控制渗碳炉气,调换了过去所用的渗碳剂-煤油,因为煤油是属于长链的炭氢化合物,渗碳过程中容易析出大量炭黑、 相似文献
17.
18.
19.
徐定远 《机械工人(热加工)》1978,(12)
用煤油作渗碳介质,在井式炉内进行三段气体渗碳的工艺规范与一般井式气体渗碳工艺是一致的。我们现行工艺如图1所示。一、对工艺的分析(设备为RJJ-90-9T) 1.排气阶段: 即图中a段,包括升温过程加渗碳温度下保温30~45分钟,统称排气阶段。在此阶段操作时须打开探视孔(下试棒的炉盖孔),并加大煤油量:在850℃以下(a′)给煤油120滴/分,高于850℃时(a″),给煤油160滴/ 相似文献
20.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0,(4)
介绍了各种渗碳淬火工艺原理,提出了适用于关键齿轮类产品渗碳淬火的一种改进工艺——马鞍形渗碳淬火工艺。阐述对比了各种渗碳淬火工艺和马鞍形渗碳淬火工艺的特点,重点对马鞍形渗碳淬火工艺的原理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质量进行了分析论证,验证了该工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