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了提高纳他霉素(natamycin)高产菌株诱变后的筛选效率,建立一种24孔深孔板/酶标仪发酵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的高通量筛选检测方法,得到在24孔深孔板发酵结果与摇瓶发酵有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酶标仪检测可以替代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于突变菌株的快速高通量筛选。以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TUST0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多轮的紫外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以及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孔板初筛与摇瓶复筛,从887株突变株中筛选出遗传性稳定的高产菌株S. gilvosporeus Y-4-75,其摇瓶纳他霉素产量(5.95 g/L)与生物量(29.19 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31.93%和15.19%。 相似文献
3.
考察溶氧量、补糖及pH值等因素对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发酵罐生产纳他霉素的影响。以摇瓶发酵结果为依据,确定了发酵罐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控制溶氧在30%~35%,补糖控制在发酵液糖质量浓度约为2g/dL,在纳他霉素大量合成阶段,维持发酵液中的pH值在5.2~5.4。该发酵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从分批发酵的3.01g/L提高到5.32g/L。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固体发酵过程中纳他霉素含量快速测定和生物效价准确测定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管碟法测定了同一批褐黄孢链霉菌固体发酵产物纳他霉素的含量。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他霉素固体发酵产物含量分别为2351.52 mg/L和1979.87 mg/L,前者结果准确而稳定。后者测定准确率为96.97%(以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结果为100%计)。适用于固体发酵过程中的纳他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管碟法测定纳他霉素平均效价为1979.87 mg/L。改良管碟法采用正己烷封盖纳他霉素溶剂甲醇后,测定的平均效价达到1990.29 mg/L,准确率由84.20%提高到84.64%(以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结果为100%计)。采用正己烷封盖能有效控制纳他霉素溶剂甲醇的挥发性并提高管碟法的准确性和测定的浓度范围,而正己烷本身不具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找到金褐链霉菌较适合的发酵培养基:玉米淀粉和葡萄糖为主要碳源,黄豆粉和酵母粉为混合氮源.较优的发酵条件为:接种体积分数为10%、pH 7.5、装液体积分数为20%、种龄为40 h、转速为220 r/min、发酵时间为66 h,其产素单位达到2 897.41 μg/mL.金褐链霉菌原始菌株经紫外诱变,照射时间30 s的金褐霉素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育核糖霉素高产菌株,提高其生产发酵水平。方法以核糖苷链霉菌03-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处理后,再采用微波诱变,筛选自身产物抗性解除反馈调节突变株,同时结合单菌落自然分离纯化法进行选育。结果获得了稳定高产菌株563-44,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201.1%,其生产能力在5吨发酵罐试验中得到验证。结论变异株563-44确实是1株高产的工业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7.
8.
9.
利用单因素摇瓶发酵的实验方法,以多种液态烷烃作为氧载体,分别研究了其不同添加浓度、添加时间对褐黄孢链霉菌生长及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正十二烷和正十六烷都不能作为碳源被细胞利用,是有效的氧载体。正十二烷作为氧载体效果较好:接种同时添加6%的正十二烷培养,细胞干重和纳他霉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9%和46.4%;而最佳添加时间为发酵后24 h,纳他霉素含量比接种同时添加提高了7.0%。添加6%的正十六烷,纳他霉素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43.3%。添加高于3%浓度的正己烷,菌体干重和那他霉素产量均低于对照组,推测可能是正己烷对细胞产生毒性而抑制了菌体生长和纳他霉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11.
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嗜酸乳酸杆菌PB1 (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 ,获得一株CLA高产菌株U N f3 4,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优化的发酵条件是 :培养温度 43℃ ,pH值 7 5 ,培养时间 48h ,在优化条件下 ,U N f3 4可以生产共轭亚油酸达 42 0 5 μg/mL。 相似文献
12.
以植物乳酸短杆菌RS2-2(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获得1株乳酸脱氢酶高产菌株U-N-B14,通过优化实验对该菌株生产乳酸脱氢酶的营养要求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g/L):酵母膏10,麦芽糖12,乙酸铵4,K2HPO44,NaCl 8,吐温80 2mL/L。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30℃,pH值6.5,培养时间24 h,接种量8%。在此条件下,1.5 m3罐中试生产的乳酸脱氢酶产量可达1 497 U/g。 相似文献
13.
14.
以谷氨酸棒杆菌AS1542为出发菌株,经过硫酸二乙酯诱变和紫外原生质体诱变,定向选育出一株稳定的色氨酸生产菌T11-6,该菌株具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双重营养缺陷及对氟苯丙氨酸、5-甲基色氨酸、6-氟色氨酸三种结构类似物抗性遗传标记。对T11-6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引进均匀设计理论,以微机为辅助手段,确定出以葡萄糖为原料直接发酵生产色氨酸的优化配比。在最佳条件下,摇瓶产酸平均达10.01g/L。 相似文献
15.
16.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自筛曲霉CJ2 2 -3为出发株 ,经紫外线和6 0 Co诱变处理 ,获得 1株壳聚糖酶高产菌株CJ2 2 -3 2 6,经正交实验初步优化了其液态产酶培养基 :壳聚糖 1 5 % ,麸皮 2 % ,(NH4 ) 2 SO4 0 2 % ,KH2 PO4 0 2 % ,MgSO4 0 0 5 % ,Tween -80 0 0 5 % ,pH5 5。优化的发酵条件为 :装液量 75mL/ 2 5 0mL三角瓶 ,摇床转速 1 5 0r/min ,发酵温度为 3 0℃ ,发酵时间为 96h。在此条件下 ,CJ2 2 -3 2 6产酶活力为3 0 6U/mL。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