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红外10.6μmTEA—CQ_2选频激光,辐照液氮介质中的UO_2(HCOO)_2·H_2O晶体,研究了光解产物的产额与激光通量、频率及辐照时间的关系,明确了共振吸收的光化学反应与非共振吸收的热反应之间的差异。鉴定与分析了光照产物的组成结构,证明10 P(34)-10 P(38)支,在能量1J/脉冲、重复频率1 Hz的条件下,光化产物组成为UO_2和U_3O_8的混合物。对光化产物进行化学分离,经离子交换分离出U(IV)和U(VI)。对U(VI)未发现~(235)U浓集效应。11个U(IV)样品测得~(235)U同位素浓集因子ε=0.004~0.017,均值为0.0089±0.004。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季铵树脂吸附的硫酸铀酰络合物。树脂吸附UO_2(SO_4)_2~(2-)时,UO_2~(2+)的γ_3峰值为918cm~(-1),吸附UO_β(SO_4)_3~(4-)时,该峰值为910cm~(-1)。树脂在组成接近铀水冶条件的吸附液中吸附平衡后,吸附n值为2.5—2.7的UO_2(SO_4)_n~(2-2n),其UO_2~(2+)的γ_3峰与树脂的季铵峰合并于900cm~(-1);该树脂在KBr压片中会发生转换反应,使硫酸铀酰络离子转成UO_2(SO_4)_2~(2-)和SO_4~(2-)。还利用红外光谱定量测定反应终了的自由硫酸根量,在化学当量法求得的树脂吸附铀量及SO_4~(2-)量基础上,计算了n值。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1HNMR法测定铀酰离子水合数的结果。在高氯酸体系中,随着C_(H_2o)/Cuo_2~(2+)增大,铀酰离子的水合数由4变至5。在盐酸体系中,铀酰离子的水合数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当C_(HCI)/Cuo_2~(2+)达到4.0时,铀酰离子不以水合物形式存在。在硝酸体系中,C_(HNO_3)/C_(uo_2~(2+))≥2:1时铀酰离子以二水合物形式存在。对于C_(H_2o)/C_(uo_2~(2+))值较大的情况,用六甲基二硅醚为内标物测定水合数。根据测得的结果对铀(Ⅵ)配位化合物在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结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热天平在空气、氩气及氩气-8%氢气气氛中对二碳酸铀酰铵(AUC)粉末所进行的热重法与差热分析同时联用分析,给出了三种不同来源的三碳酸铀酰铵粉末的热重曲线和差热分析曲线,并对这些曲线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6-31G**、6-311G**三种基组水平上,对三种铀酰-Salophen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它们的振动频率和化学位移,并对得到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红外光谱、热力学性质和化学位移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三碳酸铀酰铵(AUC)分解-还原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数据为依据,在内径φ60mm单级流化床中进行了AUC分解-还原制备UO_2的工艺研究。以N_2、Ar及AUC分解尾气经催化裂解、转化得到的含H_2和CO的混合气(循环气)作为流化气,研究了反应温度、流化气组成及流化速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在温度≥570℃情况下,以循环气或循环气与Ar的混合气流化时,设备生产能力达到了3.32kg(混料)/(h·L)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9.
试验考察了以7301,TBP,P204和醋酸丁脂 煤油组成的混合萃取体系对硫酸铀酰的萃取情况,同时分别考察了7301,TBP,P204和醋酸丁脂各组分对铀纯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小型试验、台架试验和扩大试验,筛选出混合萃取体系的最佳组成,同时确定了以黄饼为原料制备核电级U3O8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醋酸丁脂虽有助于两相的分离,但溶解损失过大,不宜用作相改良剂;阳离子萃取剂P204可萃取一定量的阳离子杂质,不宜加入;中性分子萃取剂TBP与三脂肪胺一同使用时,其相改良剂的作用优于传统的高碳醇,需要加入;阴离子萃取剂7301可以萃取硫酸铀酰溶液中呈阴离子状态的UO2(SO4)32-。最终确定新混合萃取体系为7301 TBP的煤油溶液。 相似文献
10.
锕酰离子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本质在锕系元素组分离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组近几年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铀酰与大环配体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结构、稳定性和成键性质进行了综述和规律性总结。首先,研究发现锕酰大环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取决于大环配体的腔体大小;其次,侧配位时,铀酰倾向于形成1∶2稳定结构,而嵌入式结构时,铀酰倾向于形成1∶1稳定结构;再次,通过对一系列配体的研究,发现环尺寸为18的配体,在与铀酰结合时表现了优异的配位能力,其中[CHP]4-具有最强的结合能力;最后,这种稳定主要是由于U-N共价性大于U-O及U-S。这些结构规律和成键特征,为实验上筛选合理且高效分离锕系元素的配体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12.
用Ar~+激光器的4880A单色光对铀酰离子-肼-硝酸水溶液体系的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鉴定了反应产物。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有U(Ⅴ)生成,反应的最终产物是U(Ⅳ)、N_2和NH_4~+,其摩尔数之比为1:1:2。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计算了生成U(Ⅳ)的初始速率和量子产额。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铀酰离子在磷酸体系中的发光现象。在氮分子激光激发下,铀酰激发态在磷酸体系中呈不同形式的发光衰减。当铀酰浓度或磷酸浓度较低时,呈现单指数发光衰减。而当铀酰浓度或磷酸浓度较高时,呈现双指数发光衰减。我们还测定了它们的时间分辨发光光谱。并对发光现象的产生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硝酸铀酰与5-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及5-溴水杨醛缩乙二胺和溶剂的6种配合物。通过元素,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热重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UO2(Bsal-o-phdn)L及UO2(Bsalen)L(L=MeOH,EtOH,Py(yridine))。并讨论了配体性质对配合物Rf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系列N-烷基己内酰胺的铀酰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UO_2(NO_3)_2·L_2,通过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6.
新型配体氧杂烷酰基双苯并三唑铀酰配合物的合成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型配体氧杂烷酰基双苯并三唑及其与铀酰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1R、UV及^1HNMR分析,并对其组成,结构及波谱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氩离子激光器的4880A激光照射UO_2(NO_3)_2-C_2H_5OH-HNO_3溶液体系,研究了乙醇浓度、硝酸浓度、铀(Ⅵ)浓度和温度对铀(Ⅳ)表观量子产额φ的影响。0.01MUO_2(NO_3)_2-1.5MC_2H_5OH-0.5MHNO_3溶液驱氧并保持在氮气氛下光照,φ最高可达0.8左右。当HNO_3浓度大于1.0M时,φ的下降与体系中形成HNO_2有关。对比了加入氨磺酸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初步讨论了可能的光化还原U(Ⅵ)-U(Ⅳ)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DHDECMP萃取硝酸铀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作者在前文中所做的研究表明,用DHDECMP从强酸介质中提取超铀元素及三价稀土元素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然而有关DHDECMP萃取铀(Ⅵ)及铀的反萃研究迄今尚未见系统报道,在文献中所看到的也只不过是一些零星资料。为此,本工作选择这一体系,研究了DHDECMP(溶于DEB)萃取常量铀(Ⅵ)(0.3~5 g/I)的各种影响因素。对铀的反萃问题也做了一些探索,试图从中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反萃剂。 相似文献
19.
UO_2(NO_3)_2-U(NO_3)_4-HNO_3/30%TBP-煤油体系萃取平衡分配数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下列条件下,系统地测定了U(VI)-U(IV)-HNO_3/30% TBP-煤油体系中各溶质的萃取平衡数据187组。条件为:25±0.5℃;原始水相中U(IV)浓度为5—50g/l;U(VI)浓度为15—150 g/l;肼浓度为0.1mol/l; HNO_3 0.4—4 mol/l。经物料衡算检验,数据基本可靠,可用于萃取平衡的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