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煤炭中的C转化成CH4,需要进行煤气化、脱硫、CO变换、脱除CO2,然后甲烷化反应。在这一生产过程中,碳的利用率和热能转换率均约为1/3,制取1000m3的CH4要放出约3.34t的二氧化碳。按照我国拟建和在建的煤制天然气规模360×108m3/a、碳的利用率1/3计,将浪费煤炭5664×104t标煤,排放二氧化碳1.2×108t,总投资需2100亿元。据测算,煤制天然气生产成本约为3元/m3CH4,与管输进口天然气相比,价格上没有竞争性,并带来环境污染。由于煤制天然气投资费用高(1000m3/a天然气的投资费用约合5833元)、碳与热能利用率低、污染源处理费用高,所以煤制天然气不应该是煤清洁利用的发展方向。我国常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迅速增加,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2000×108m3(约合2×108t油当量),而有关机构预测我国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为1.46×108t油当量,国产常规天然气产量就可满足国内燃料消费需求,为此我国完全没有必要大规模建煤制天然气项目。 相似文献
2.
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而利用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求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煤制天然气产品的低热值比国家天然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低热值高17.8%~21%,能量转化效率高。当石油价格为80美元/bbl时,与进口天然气、进口LNG相比,煤制天然气价格具有竞争力。固定床鲁奇炉加压气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较好的选择,而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硫回收、丙烯制冷、压缩干燥等工艺单元不存在技术问题。如果我国企业开发的低温甲烷化技术获得成功,那么煤制天然气项目就可以完全实现国产化,使我国煤制天然气技术居于世界前列。利用低品质的褐煤、采用碎煤固定床鲁奇炉加压气化技术,粗煤气中含有8%~12%的甲烷,气化单元投资仅为气流床气化技术的一半,电耗低,同时可实现焦油、轻油、酚、硫磺、硫酸铵等多联产。但对于排出的"黑水"问题,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快予以解决。煤制天然气项目最好在示范装置取得圆满成果之后,特别是环境保护问题解决之后,再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建设。厂址最好设在坑口或煤炭产地附近,并且要考虑输送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煤炭气化将部分煤炭转化成天然气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经济性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煤制天然气的热值高于国家质量标准17.8%-21%,其他指标也高于或满足国家标准.对不同工艺煤制天然气生产成本的分析表明,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费用所占比例高达60%左右,折旧和修理费用所占比例约为22%-30%,说明煤炭价格是影响天然气生产成本的最敏感因素,投资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也较大.再考虑到管道输送等因素,建议煤制天然气项目应重点布局在新疆、内蒙古东部等地区.但无论是在新疆、内蒙古或其他地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都难以与西气东输一线和陕京线国产天然气相竞争.新疆煤制天然气的竞争力高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内蒙古、山东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可与西气东输二线进口天然气竞争.此外,新疆、内蒙古和山东等地区的煤制天然气可与新增进口LNG(石油价格在80美元/bbl时)相竞争.从新疆到达华南地区的煤制天然气竞争力强于进口LPG.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天然气供需现状及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和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持续增长,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达807×10^8m3,比上年增长10.1%;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增至2500×10^8m3,供应缺口达1000×10^8m3。与国际天然气价格相比,我国天然气价格水平仍然偏低。煤制天然气可以作为液化石油气和常规天然气的替代和补充,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缺口。其竞争力主要源于可采用低价劣质煤.需要选择的主要是煤气化及甲烷化技术。含水含灰高、低热值的褐煤比较适于碎煤加压固定床或流化床气化。鲁奇煤气化工艺是煤制天然气项目首选的煤气化技术,此外还有流化床气化炉技术、BGL块/碎煤熔渣气化技术。鲁奇甲烷化技术是世界上首个商业化业绩,此外还有托普索公司甲烷化循环工艺技术和Davy甲烷化技术。以某年产10×10^8m3(标准)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其投资利润率16.16%(平均),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16.21%(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7.72年,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对煤制天然气项目的风险认识不足,首先应正确评价煤制天然气的能源效率和CO2排放,过分强调和夸大煤制天然气这个单一过程的高能源效率是不客观的:其次应认识到原料煤及产品价格是制约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关键因素;同时此类项目产品关联度低,并会受到天然气管网建设和管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7.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需求总量呈强劲增长态势,石油供需矛盾、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城市大气污染进一步加剧。依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我国到203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4亿辆,届时汽车能源消耗量将超过4亿吨当量化石燃料。因此,发展我国汽车车用燃料的多元化和清洁化替代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8.
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问题,要求中国天然气消费与生产保持高速增长,资源的特征决定了须从多种渠道解决天然气来源问题,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作为煤制天然气的一个路线,也将逐步地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而快速成长与发展,国家已将此技术列入了近年重点示范推广的关键技术。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冷热电能消耗都比较大,本文研究的是运用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实现"冷热电"三联供的典型分布式能源系统,使系统的循环效率从22~23%提高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9.
煤制二甲醚——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二甲醚的性质、应用前景及国内外研发进展情况,并结合我国能源现状及能源结构特点阐述了发展煤制二甲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在CA4DF3R-13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研究了欧Ⅲ石化柴油、煤制-石化混合柴油和煤制柴油(CTL)的排放性能,以及添加不同剂量的润滑改进剂和十六烷值改进剂对煤制-石化柴油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TL比油耗比石化柴油略高,排放基本相同,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可以改变比油耗,添加润滑改进剂可以改变排放。 相似文献
11.
12.
天然气发电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改善电力供应结构和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海南省发展天然气发电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环境的支撑关系,并剖析天然气发电对海南省建立低碳经济、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和用电调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从煤矿瓦斯中提纯液化天然气(LNG)的直接深冷法工艺流程及其安全性,旨在解决制约煤矿瓦斯利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发展天然气工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燃气市场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天然气定价、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的发展、燃气管网的建设与经营等问题,建议在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天然气开发、利用与监管的法律框架的同时,加快城市燃气市场的市场化进程,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参与城市燃气市场的开发和建设,并建立加快城市气化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利用CHEMKIN软件中的零维单区HCCI模型模拟了不同的边界参数包括:压缩比、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和转速对天然气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及排放物的影响。利用模拟的结果分析了边界参数的变化对发动机缸内温度、压力、着火时刻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为合理选择天然气HCCI发动机的边界参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T6120F风冷天然气发动机是借鉴风冷柴油机而研制开发的我国第一代风冷天然气发动机,它采用强制式空气冷却方式,避免了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便于实现无人值守。重点介绍T6120F风冷天然气发动机的结构特点、性能指标和台架试验。 相似文献
18.
19.
20.
加快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气是世界公认的最清洁能源。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但资源的分布却不均衡。近10年,天然气可采储量和产量迅速增长。随着天然气管线建设和LNG压缩技术的提高,预计2020年,天然气消费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我国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和市场开发等多种原因,储量动用率低。我国有必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快天然气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