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东湾丛式井集中钻表层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伟 《石油钻探技术》1993,21(3):59-60,24
  相似文献   

2.
刘匡晓 《钻采工艺》1994,17(2):85-86
利用SRG电子陀螺仪对老井开窗侧钻定向。文中叙述了该仪器在定向中的施工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填井侧钻是钻井施工中处理井下事故和井身质量超标的一种老方法。随着油田的开发,调整井中小位移限方位直井和定向井的数目也日益增多,对填井侧钻也提出了方位要求,由一般侧钻发展成定向侧钻,本文针对侧钻点深度选择的老方法提出了以井眼到靶的最小狗腿严重度为准则的定量选择方法,同时对填井施工、侧钻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定向侧钻工艺进行了论述。对定向侧钻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匡晓 《钻采工艺》1995,18(3):74-75
在油井老井开窗侧钻定向工作中,运用随钻测斜仪和陀螺仪各有优势。文中通过现场实例分析,认为井斜大于4°时,用随钻测斜仪较理想;井斜很小则应采用陀螺仪。  相似文献   

5.
99617井套管内开窗定向侧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在中曲率造斜定向侧钻井中,首次下Φ127mm套管完井。该井通井下斜向器至固井完毕仅施工8d,设计和施工满足采油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川孝267井为西南石油局第一口段铣式套管开窗定向侧钻井,在定向侧钻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卡钻事故,在分析卡钻事故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手段对事故进行了处理,获得了一定的定向井卡钻事故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小井眼定向侧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井眼定向工艺是大井眼定向技术的扩展。一些新型工具的运用拓宽了小井眼的开发前景,在成本低、占地少、效益高的驱使下,小井眼钻井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小井眼开窗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文章结合生产实践,针对小井眼施工特点,对小井眼井眼轨迹控制、小井眼固井、如何提高钻并速度、钻井液工艺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文中指出,使用单弯小螺杆、单牙轮钻头等工具能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8.
Φ139.7mm套管内定向开窗侧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部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因各种原因造成停产的事故井达数千口之多,如何再利用这些老井,恢复老井产能,是“稳定东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东部油田针对各自的特点,不同程度地开展了Φ139.7mm套管内定向开窗侧钻工艺,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本文根据中原油田老井的基本特点,着重介绍了Φ139.7mm套管内定向开窗,侧钻轨迹控制,完井作业等工艺技术,并提出了小井眼定向侧钻存在的普遍问题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因井况恶化等原因造成的各类事故井逐年增加。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水平条件下,采取打捞、磨铣、套铣、取换套等方法,能修复80%左右的事故井。对以现有技术、装备水平, 暂时难以修复的,从地质角度分析还有重要价值的复杂事故井,现场一般采取3种措施:一是报废打更新井;二是在油层套管内开窗侧钻,这2种办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打新井投入费用高,开窗侧钻对开窗位置以上的套管质量要求较高,并且修复后不便于进行分层工艺技术; 三是裸眼侧钻工艺技术,它可以避免前2种方法的局限性,是解决复杂事故报废井再利用问题的一种新途径。文中就裸眼侧钻工艺技术的原理、现场应用和效益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河油田井身结构侧钻开孔尺寸受限、固井环空间隙小、地层压力系统复杂等难点,决定采用斜向器开窗侧钻定向随钻扩眼技术,与膨胀管和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相配套结合,同时验证定向随钻扩眼技术在塔河油田深井应用的可行性。定向随钻扩眼技术可在套管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套管环空间隙,扩大井眼尺寸,提高固井质量,给后续的完井和采油作业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量物性数据的分析与整理,结合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技术,重点对辽西凹陷、辽西低凸起、辽中凹陷几个地区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储层质量分析。结合辽东湾地区的各种沉积环境,分析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认为物源控制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相带控制储集体的展布;成岩作用控制储层物性的好坏。根据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标准,对辽东湾地区不同层序做出储层评价及预测。依据层序格架、沉积类型和成岩作用综合研究,指出东二段储层的物性好于古近系其他层序的储层物性,辽西低凸起东二段物性较辽西凹陷和辽中凹陷的要好。  相似文献   

12.
辽东湾地区是在前第三系基础上形成的新生代沉积区。沉陷期间沉积有丰富的烃源岩,同期的重力流沉积和盆地扩展期形成的大型三角洲体系则成为烃类积聚的有利场所,气源岩主要是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渐新统东营组下段可能为本区另一套气源岩。具有良好的天然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3.
�ɶ���SZ36��1������Ѷȴ�ʽ�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伟 《天然气工业》1991,11(5):53-57
本文介绍渤海辽东湾SZ36-1 油田实验区AⅡ平台丛式钻井的情况。该平台造斜点浅,水平位移大,井斜角大,且地层疏松不胶结,裸眼段长,中靶精度要求高。用275天累计进尺32572m钻完了16口定向斜井,中靶率10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渤海辽东湾绥中36—1油田实验区B平台丛式钻井及其技术特点。该平台采用了集中钻表层、新型的井身结构设计、新的工具和技术、MWD随钻测斜、顶部驱动钻井技术,使整个平台作业安全吸利。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Paleogene developed in Liaodong Bay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hird-order sequences bounded by six sequence boundaries. Through analyzing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each sequence in detail, the Es-3 time was defined as fast rifting.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Es-3 member, the lake basin was continuous along the N-S direction but compartmentalized along the E-W direction by several N-S trending faults. Deposition was dominated by steep slope fans and fan deltas. The time of Es-2 and Es-1 was stable settling. The lake basin expanded substantially. The fan delta system and braided fluvial system were developed. Carbonate and clastic deposits were formed on the Liaoxi (west Liaohe) Rise. The time of Ed-3 time was again fast rifting. During this time, shale was deposited. In the time of Es-2, tectonic movement weakened. The basin was higher in the west and north, and lower in the east and south. A series of 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s were developed and smallscale slumping turbidite fans were present in semi-deep lake to deep lake. In the time of Ed-1, tectonic movement stopped. Flood plain deposition occurred.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相似文献   

16.
浊积岩油气藏具有分布广、埋藏深、隐蔽性强等特点,常规勘探技术往往难以有效识别。针对上述 问题该文在小波分频成像、构造约束保边滤波、井控提高分辨率等地球物理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运用 有色反演、地层倾角、方位角与相干分析等技术来描述浊积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开展对浊积岩油气藏有效 勘探方法的研究,并有效指导浊积岩体隐蔽油气藏勘探工作,总结出一套适合辽东湾探区浊积体识别的 地球物理技术流程,对指导该区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一段及东营组东三段为主要的烃源岩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了揭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生物来源,利用岩心和岩屑样品,通过热解、总有机碳含量测定及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等方法,对这3套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沙一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沉积于较高盐度的还原湖相环境,有机质多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且多为混合型来源,沉积于淡水湖相沉积环境;东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低,多来自于陆源高等植物,沉积于淡水湖相沉积环境。3套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和生物来源具有明显差异,通过伽马蜡烷指数,姥植比以及规则甾烷相对含量能有效识别和区分这3套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中原油田老井侧钻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中原油田老井侧钻的主要技术难点,给出了其工程技术措施,介绍了该油田老井侧钻技术的现状及在中原油田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与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辽东湾坳陷是中国东部海上的主要含油气区之一,包括3凹2凸共5个次级构造单元,其中辽中凹陷面积最大、埋藏也最深,整个盆地充填古近系及新近系沉积。通过对全盆地范围内的地震、钻井、测井和古生物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辽东湾坳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将辽东湾坳陷沙河街组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并对各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确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深水浊积扇3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建立了沙河街组各个层序的沉积模式。Es4沉积范围较小,Es1+2和Es3沉积范围较大,Es3沉积水体比Es1+2沉积水体深,Es1+2层序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有利勘探区带。图11参10  相似文献   

20.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生储盖组合、圈闭及输导条件等方面对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辽东湾坳陷烃源岩总体上呈北北东向展布,发育沙河街组三段、一段、东营组三段3套烃源岩,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是主力烃源岩层段;储集体分为基岩储集体和碎屑岩储集体,储集条件优越;生储盖层组合方式主要有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新生古储式;输导系统以断层为主,同时断层把彼此不相接触、时空跨度较大的烃源岩与不整合面联系起来,构成断层-不整合输导系统;圈闭形成于古近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多为同沉积构造圈闭,单纯的岩性圈闭发现较少。油气藏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郯庐断裂带附近,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低凸起构造带是油气主要富集带;纵向上具有从北向南逐渐变新,埋藏深度变浅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