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超限问题越来越多。作者近年来参加了上海地区50多项(100多个单体工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专项审查和计算分析工作,对评审专家的讨论意见和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本文介绍了超限高层建筑设计中抗震计算分析的要点和应采取的相应抗震构造措施,主要针对高层建筑中高度和高宽比、平面布置规则性和竖向规则性等三方面的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2.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限高层建筑由于在高度或结构规则性等方面超出了现行国家规范、规程的适用高度和有关的抗震设计规定,在设计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较多,对其进行抗震设防专项管理、对抗震设计实行专项审查,是确保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安全可靠、避免和消除抗震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本文对超限高层建筑的界限范围、抗震专项审查的主要内容及设计计算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可供超限高层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建筑用地面积日益减少的形式下,使得超限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超限高层建筑主要是指超过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规定限制要求的高层建筑,其层数及高度没有统一定数,因此在抗震设计方面及抗震审查方面,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以确保该类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本文主要对超限高层建筑建设中的抗震设计相关要点及审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叮咚  鄢云 《建筑工人》2011,(4):51-51
凡属超限高层建筑.在未经全国或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之前。不得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近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审查进行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5.
关于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的若干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审查,是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的有力手段,本文就抗震设防审查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实现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概念及关键技术措施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须根据其超限类型和超限程度不同,采取比现行标准和规范更严格、更有效的加强措施,以保证其结构抗震安全。在此,结合多年从事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参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审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分别对具有结构高度超限、平面规则性超限、竖向规则性超限、结构类型超限等不同超限类型的高层建筑,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加强措施和抗震设计要点,可供结构工程师在从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各大中城市的超限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为了增强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安全性建设部最近进一步加强了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问题的管理力度。所谓"超限高层建筑"并不仅仅指超高层建筑(120m以上的建筑),还包括高宽比超过规定的建筑和体型复杂度超过规定的建筑。随着这几年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限高层建筑大量涌现。目前全国已建成的超限高层建筑达300多栋,每年新建100多栋。据建设管理部门对全国10多个城市的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审查发现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体型复杂,有些又未…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现代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本文通过某实际建筑工程项目,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其抗震性能,提出了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抗震设计策略及其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基础、结构选型的合理设计以及超限高情况加固措施的合理应用是确保整体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质量的关键。而通过抗震计算结果、弹性时程以及静力弹塑性推覆等的科学分析,则可以有效确定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9.
《工程质量》2008,(1):60
2007年10月31日,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2007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委员会徐培福主任委员和35位委员参加了会议。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曾少华副司长到会并讲话。专家委员办公室主任王亚勇报告了第三届专家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基本情况、审查的具体项目以及近年来高层建筑超限特点。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工作的建议》、《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建议》、《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l生论证报告的参考格式及要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百例》等文件,并就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要点进行了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10.
该工程由于高度超限、平面扭转凹凸不规则,属超限高层建筑。本文针对该工程超限审查要点,对该工程的工程概况、设计依据、性能化设计目标及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对于该类型的高层建筑采取的抗震构造措施,以保证此类超限高层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某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伟 《福建建筑》2010,(11):31-33
本工程为一栋19层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位于高烈度设防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g)。本文介绍了对该工程所采取的隔震结构设计,隔震层设置于地下室顶板以上,采用了57个隔震垫和8个阻尼器。设计中比较了结构隔震前后的动力特性,分析了结构的隔震效果,并对隔震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验算和抗风载验算等。计算分析表明,采用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提供对建筑结构、房屋设施和人员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厦门市的地震环境,然后全面总结了厦门市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高层建筑设防审查的分类管理办法。最后,本文还就如何抓好高层建筑抗震专项审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的工作可供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抗震设防管理中借鉴。  相似文献   

13.
灰色系统参数识别方法对桩承载力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传 《福建建筑》2010,(11):64-67
根据超长桩承载力序列数据的变化特性,建立相应的非等步长灰色GM(1,1)模型,在确定模型的系统参数时,通常采用差分方程代替灰微分方程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进行超长桩承载力预测会产生较大误差,预测结果会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为了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本研究基于优化理论,建立误差目标函数,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识别超长桩承载力灰微分方程的系统参数,建立基于优化法的灰色-优化模型。采用优化法建立的模型系统预测超长桩的承载力,预测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与采用差分法建立的灰色-差分模型相比,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可为超长桩承载力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某超高层场地地震反应及设计反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规范对超高层结构设计的强制要求,场地地震反应特性及设计反应谱是超高层结构设计的重要计算依据。本文结合某不规则超高层建筑,讨论了场地地震反应特性及设计反应谱,在对场地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比较了天然地震波与设计反应谱的统计误差,不仅证明了设计反应谱的准确性,还为结构抗震验算提供了可靠的天然地震加速度时程波,本文的研究可为同类型超高层结构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抗震设计规范的结构体系适用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行抗震设计规范 (GB5 0 0 11- 2 0 0 1)对泉州市部分地区的设计地震作用规定的较大幅度调整 ,对该地区的建筑结构在新、旧规范下的地震作用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利用 TAT设计软件 ,对某 15层建筑分别采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结构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 ,探讨了该地区这类建筑的合理结构类型。本文结论可供从事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州市天成开发国际贸易中心二期工程高度197.7m,框架-核心筒结构,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高度超过B级高度高层建筑百分比为9.8%。结构设计时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针对超限情况和结构体系,提出性能设计目标,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破坏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特别强调了进行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指出了房屋抗震概念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厦门市思明区中、小学校舍建筑抗震性能现状摸底普查结果汇总分析,指出了辖区内校舍建筑在抗震构造措施及结构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防灾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building codes aim to ensure the acceptable performance of structures implicitly. Because these provisions are empirically developed for low‐ to medium‐rise buildings, their applicability to high‐rise building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design drift limi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dual high‐rise buildings is considered. Nine buildings are designed for 3 drift limits: the code limit (i.e., 2%), one that is lower than the code limit (i.e., 1.5%), and one that is higher than the code limit (i.e., 3%). For each drift limit, buildings of 3 heights (20, 25, and 30 stories) are designed. Finite element models are constructed in OpenSees, and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develop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s, where model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to incorporate equality and censored data. Reliability analysis using probabilistic demand models is conducted to derive seismic fragility and demand hazard curves. In addition, the collapse performance of the drift limits is evaluated using th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P695 procedure.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drift limit affects the building's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the effect depends on the performance level considered. Moreover, from a structural integrity perspective, a larger design drift limit does not induc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and might yield a more cost‐effective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