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达到较准确地控制冷却液温度的目的,采用模糊控制方式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控制。分析了发动机电液混合驱动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对系统主要参数进行了匹配,提出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模糊控制方法,实现了稍微改进发动机冷却系统,解决了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难于准确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测功机模糊PID控制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起来运用于发动机——测功机试验台测控系统中,确定模糊控制规则,并建立发动机——测功机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发动机的转矩、转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方案有着比常规PID控制方案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PID控制精度高和模糊控制鲁棒性强的优点,采用了将PID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模糊-PID控制算法.在建立了轮式摊铺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以滑转率为调节对象,设计了以发动机油门为控制对象的模糊PID控制器.并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性能优于单一的模糊控制,并能有效的抑制摊铺机的过度滑转,保证了摊铺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软管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和性能检测,通过模拟汽车发动机冷却液软管实际工作的振动状况,建立发动机冷却液软管高、低温振动试验系统。首先,根据车辆实际行驶状况,设计出发动机冷却液软管振动试验系统;然后将试验装置置于步入式环境试验舱中,分别进行-40℃、23℃、70℃不同环境温度的振动试验。三种温度试验下,软管的最大外径变化率分别为17.68%、15.96%、19.22%。试验数据表明:高、低温振动试验更适于产品开发设计和标准参数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温室内温度这一重要环境因子控制的特点,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控制研究;建立了系统控制模型,进行了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通过结果分析可知,在温室内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控制温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发动机怠速过程的稳态和动态特性,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发动机怠速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了模糊控制理论在发动机怠速控制中的应用,根据3种不同控制策略的控制结果的对比,得出了采用PID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控制效果最佳的结论.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不仅提高了汽油机怠速的稳定性,而且降低了怠速时转速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AMEsim/Simulink的发动机悬置半主动控制联合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法对发动机悬置的半主动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AMEsim对发动机悬置的物理结构进行仿真设计,采用Simulink工具箱中模糊控制方法对悬置控制部分进行仿真.通过两者接口,实现数据实时互换,达到最优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显示,和被动控制相比,采用模糊控制的发动机半主动悬置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使发动机的减振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火电厂化水检测中难以建立数学模型以实时精确控制温度的问题,提出了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化水温度的特点,确定模糊控制规则表,实现了系统控制的目的。模糊控制与PID控制仿真实验表明,模糊控制方法在超调、响应时间方面比PID控制效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喷油加浓修正均值模型的汽油机转矩估计建模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传统汽油发动机平均值模型在节气门开度变化率较高时未对其喷油量进行修正,从而影响对发动机转矩正确估计的问题,基于平均值模型,对其中的加速工况进行了必要的加浓修正处理,建立了加浓仿真模型,并与未加浓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汽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为20℃时,在刚开始加速时,加浓仿真模型输出的转矩与未加浓处理模型输出的转矩相比,最高可提高35%;在冷却液温度为80℃时,加浓模型与未加浓模型输出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加速时对汽油发动机喷油进行加浓处理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和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乘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水温控制问题.建立某车型冷却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设计PI反馈控制和前馈-反馈综合控制的控制策略,将3种冷却系统控制方式在暖机、负荷突变情况下进行对比,并在新欧洲行驶循环 (NEDC)下考虑冷却系统功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I反馈控制策略可将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水温波动控制在±1.5 ℃,而综合控制则将温度波动控制在±0.5 ℃,PI反馈控制和综合控制较原机减小暖机时间, 相对原机系统在NEDC循环下分别降低功耗55.3%、58.0%.采用前馈-反馈的综合控制方式较PI反馈控制策略冷却液温度波动更小且冷却系统附件功耗能够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了模糊PI并行控制器。研究了控制棒(R棒)棒速输入下的冷却剂平均温度特性并基于棒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为了优化控制品质以及减少调节时间,引入先进控制算法进行控制方案的优化。根据秦山二期核电站相关数据建立冷却剂平均温度被控对象模型,采用模糊控制与PI控制并行切换的方法,以弥补模糊控制在被控量小范围变化下精度不高以及PI控制难以提升控制速度的缺陷。最后与传统PI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的冷却剂平均温度模糊PI并行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更快,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油冷却方法,在一台小型高速直喷式油机上,通过对燃烧室壁面稳态温度和瞬态温度的测试得出结论:油冷后稳态壁温升高,瞬态壁温波动减小;油冷后取得的高温冷却效果,使部分负荷时传热损失减小,燃料经济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冷却液的温度、怠速转速、点火提前角、附属机构消耗的功率等运转参数对电喷汽油机的怠速排放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冷却液的温度越低,HC和CO的排放量越大;当怠速转速增加时,HC和CO的排放量明显降低;推迟点火提前角会使HC的排放量减小;怠速工况时NOx的排放量较少,但会随着附属机构消耗的功率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冷却系统组件为电子风扇和机械水泵的汽油发动机的水温控制要求,建立面向控制的冷却系统传热动力学模型,并提出水温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根据传热学原理建立燃烧室对壁面的加热功率精确模型,据此获得较为精确的传热动力学模型;将动力学模型简化为对控制变量具有仿射形式的非线性模型,并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建模误差,进而获得相对简单且精度较高的面向控制器设计的模型;在Lyapunov稳定性框架下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引入非线性史密斯预估器补偿系统延迟,并在输入到状态稳定性框架下证明闭环误差系统的鲁棒性.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水温跟踪效果,在瞬态工况下水温波动小于0.5 K,且在模型失配扰动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冰蓄冷系统蓄能的非线性特性,将自适应神经网络应用于封装板式圆罐型蓄冰装置的蓄能初始化和释冷出口温度实时运行的模糊建模,进行了冰蓄冷系统蓄冷量的模糊建模,确定了实验影响因素载冷剂进口温度、载冷剂流速、蓄冷时间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推理规则.运用减法聚类法和网格法对模型进行初始化训练与运行对比,使蓄冷系统能够跟踪负荷情况.通过调控影响因素的参数,可以更合理地初始化设定蓄冷阶段的蓄冷量.利用该建模程序进行实时释冷出口温度模糊建模策略验证,模型运行平稳.冰蓄冷装置蓄能模糊控制性能的优化保证了蓄冷量与负荷相匹配,实时输出释冷出口温度,进而达到冰蓄冷空调系统优化及经济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发动机怠速工况显著的时变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以80C196KC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设计了一种以发动机转速偏差及偏差变化为模糊输入、以旁通电磁阀占空比和点火提前角为模糊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实现了稳定怠速控制,且与原系统相比,降低了怠速目标转速,并具有更好的冷却水温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新研制的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此系统以发动机转速、进气管压力和冷却水温等作为输入参数,采用静态存贮器控制方法,控制点火提前角和闭合率。与传统的点火系统相比较,此系统具有点火稳定和均匀等优点。通过试验证明,使用这种系统可以降低发动机循环变动量,改善各缸工作的均匀性,从而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剂夏季是水,冬季是乙二醇型防冻液,对发动机水箱前、后集水槽钢板普遍腐蚀严重。通过对刮涂SB-99阻尼防腐涂料实车挂片实验,结果证明能使发动机水箱集水槽耐蚀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