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史·河渠志》,明宋濂等著。宋濂(公元1310~1381年)字景濂,浙江金华人。元末,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任“江南儒学提举”。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升任“翰林院学士”。其后历任“编修”、“国子司业”、“侍讲学士”等职。明代官修《元史》,分两次成书:初修为洪武二年八月,续修为次年十月,宋濂均为总裁。这两次分修的成果在《河渠志》上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
近日从《人民日报》读到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先生《我们是三峡》一文,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大使命、大胸怀、大品格。而去年六月曹先生在央视《对话》栏目,面对主持人“听到质疑三峡工程声音时的心情”的发问,给出的答案却是“人有难,我相助;人有言,我倾听;人误解,我淡然。”平静至极,平淡至极。曹先生前后两次的表白,迥然不同,又一脉相承,足堪玩味。  相似文献   

3.
《山西水利》2013,(11):51-52
浍河,古名浍水、翼水,汾河第三大支流。《左传·成公六年》:韩献子日:“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杜预注:“浍水出平阳绛县南,西入汾。”《史记·赵世家》:“魏败我浍,取皮牢。”正义引《括地志》:“浍水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元和郡县志》翼城县:“浍水,今改名翼水。”《水经注·浍水》日:“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西过其县南,又西南过篪祁宫南,又西至王泽,注入汾水。”  相似文献   

4.
三、水力机械 (一)水磨 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硝、纸、墨之匠,并许焉。”《新唐书》记载类似:“高宗即位,……弄赞……又请蚕种、酒人与碾硙等诸工。诏许。”碾硙只是个形制,但用水力驱动则较难,吐蕃所求碾硙之工当包括后一技术要求。康熙以来有关西藏水磨的资料渐多,如康熙五十九年(1720)秋,清朝官员吴廷伟来到今林周县达隆寺附近,发现路旁有水磨(见其《定藏纪程》);1774年10月底,英国人波格尔来到今康马县嘎  相似文献   

5.
《汉书·沟洫志》,后汉班固著。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县(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永平五年(公元62年)任“兰台令史”,随升“迁为郎,典校秘书”。永元元年(公元89年)随窦宪出征匈奴,任“中护军”。班固承继其父班彪遗业,用了20多年的时间,编著《汉书》,成为与《史记》同享盛名的重要史籍。《沟洫志》是《汉书》的十“志”之一,撰著年代约在建初八年(公元83年)前。它继承发展了《史记·河渠书》的传统,对古代河渠水利史实作了通贯古今的叙述,成为我国第二部水利通史。全文共5317字,按叙述结构可划分为29段,其中1~12段除个别(例如引漳溉邺等)外,基本照引《史记·河渠书》,记述从禹治水至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两千来年的水利史实;13~28段则系统记述汉元鼎六年至元始四年(公元前111年~公元4年)一百多年来的水利史实,并多次记述了西汉及其以前、未被《史记·河渠书》收录的禹治水传说及战国、秦、汉的黄河情  相似文献   

6.
水岩 《山西水利》2013,(9):51-52
汾河左岸一级支流,古名洞过水,亦称洞涡水、同过水、涂水,俗名小河,“潇河”之名始于1945年,因“潇”、“小”谐音而得名,是汾河的第二大支流.《水经·河水》:“洞过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水经注·汾水》:“(汾水)又南,洞过水从东来注之.”《清一统志》太原府:“洞涡水,俗名小河.”《水经注·洞过水》:“洞过水出沾县北山.”《魏书·地形志》晋阳:“同过水,一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一出大廉山,一出源过祠下,四水合道,故日同过,西南入汾.”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马道岭,在太原市小店区洛阳、南马村间汇入汾河.  相似文献   

7.
以写生态报告文学而著名的作家王治安,在完成《人类生存三部曲》(《国土的忧思》、《靠谁养活中国》、《悲壮的森林》)、电视文学剧本集《血祭黄土地》、散文集《唤醒大地》之后,又于2001年6月下旬开始,深入三峡库区,进行一次历时数月的“马拉松”式的采访,终于完成了长达40万字的报告文学《三峡大移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相似文献   

8.
井灌,是指用井作为取水建筑物,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 井灌在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中国北方的凿井就是首先从山西南部开始的。《世本》载:“皇帝见百物,始穿井”。尧时有击壤人“凿井耕田”之歌。“击壤处”在今临汾康瞿村,明代杨二酉曾在击壤处题词建碑《山西省大观》卷3)。《史记·一帝本纪》载:“虞舜穿井”,“舜耕历山”,“历山南有舜井”。历山在今垣曲县东北40公里处,俗称“舜王坪”,传说舜躬耕历山,并在此凿井。《淮南子·本经训》载:“伯益作井”。伯益是大禹  相似文献   

9.
水文化浅释     
一门综合性人文科学正在兴起——那就是“文化学”。于是,带来了社会上的文化热。一时间,楚文化、蜀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食文化、鬼文化……纷至沓来,在这迷濛的文化之林中,突起了一支异军——水文化。还没考证过“水文化”一词最早由何人何年提出。至少,它在1989年就露面在报刊上了。“水文化概念一经提出,人们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似乎很陌生,又好像很亲切。”(见《水文化文辑·第一集·前言》) 对呵!只要从文化的角度看一看水的性质,我们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会更深。  相似文献   

10.
“水”字,在中国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上就有了。但甲骨文中是否有“水利”二字,至今未见有出土文物证明。“水利”见书者,细检古籍,《管子·禁藏》载有“渔人之人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记有“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掘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这里的“利在水”或“取水利”,皆泛指捕鱼、编织、捕鸟等个人或者少数人就可以做的事儿,当然也算是水利的内容之一,但它终究不能和“自由人  相似文献   

11.
《明史·河渠志》是《明史》的十五《志》之一。《明史》为清代官修,编修时间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最后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刊印成书。先后担任修史“总裁”的有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等,参加具体编撰工作的人数不少,其中以万斯同用力最多。成书后署名“张廷玉等撰”。  相似文献   

12.
1994年6月24日至7月12日,商洛地区七县(市)先后程度不同地遭受了暴雨袭击。特别是7月2日至11日的10天里,就发生了六次高强度的大暴雨,山洪暴发,泥石俱下,河水猛涨,出现了继“87·6”、“88·8”水灾以来又一次毁灭性暴雨洪水灾害,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13.
法治名人     
《山西水利》2022,(3):37-40
<正>管仲GUANZHONG管仲(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失败,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我省纪念“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确保江河行洪畅通。请看—— 《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经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 2000年 12月 2日公布实施;《陕西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同时废止。这是我省为加强河道管理,确保河道行洪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河道管理法制建设方面采取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它必将促进我省河道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条例》的实质性新内容   《条例》与《规定》相比较,其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沮目后面括弧里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夏数)在总路换的体大旗帜下前进’ ’一“赶旗”一九六一年第一期社豁·一一一(l .3)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盈会第九次全体会锻公报·…(3 .3〕大兴朗查研究之风 —九六一年‘月廿九日“人民日报”社流。·一(3 .5)大兴剔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 —“赶旗”一九六一年第三、四期社盼·““”一(4.习争取我国工业生产互达畏受的新胜利··········……礴一波(4,,)发锡革命热情和科学情神相桔合的优良作风 —一九六一年三月九日“人民日报”社睑……(6 .3)坚持政治挂帅抓紧具体措施 —“…  相似文献   

16.
漫话绿竹     
竹与松梅联袂,被世人赞为岁寒三友;又与兰草、白梅、青松并珮,令趣味高雅之士引为园中四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诗人苏东坡对竹子偏爱至深。竹子,为多年生、禾本科、木质常绿植物,秆直多节,节间中空。清人郑板桥善画竹,其嘉褒竹子的诗亦颇多,最令人击节叹赏的要数“未曾出土先有节,待到凌空尚虚心”。这诗句道出一种美德,也寓意着一个哲理。我国植竹历史久远,《诗经·卫风》中记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礼经·乐记》则写道:“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由此可知,早在周代不仅栽植有繁茂的大片竹林,而且已经将竹子制作为乐器了,推想我国的管弦乐器,取材于竹子的可谓不胜枚举,箫、笛、笙、竽、筑、茄、筝、龠、箜篌……因而有万籁齐鸣(籁亦一种古箫)之词。缘此,古代称乐器演奏艺术家为竹人,《旧唐书·音乐志》即如是说:“登歌工人坐堂上,竹人文堂下,所谓‘琴瑟在堂,竽笙在庭’也。”颇有现代舞台演唱者在台上,演奏者在乐池的味道了。  相似文献   

17.
《治淮》1995,(3)
1994年,我市水政水资源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贯彻《水法》和《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水法规,通过强化水行政管理,全市的水事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局面基本形成。其做法是: ——深入开展以纪念“世界水日”为重点的水法宣传活动 根据水利部和江苏省水利厅的部署,我市对“3·22世界水日”纪念活动和第7个“水法宣传周”活动做到从早部署,从紧安排,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年初,我市就拟订“水日”、“水周”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水库是防控洪水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这已得到无数次实践的充分肯定,在“05·8”辽河抗洪抢险中又一次得到出色的验证。一、水库为成功抗御“05·8”辽河大水发挥了关键作用2005年8月,辽宁东北部遭遇大暴雨袭击,随之而来的是辽河等发生199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称“05·8”辽河大水  相似文献   

19.
《宋史》、《金史》以及《辽史》,均为元代同时官修,署名脱脱等撰,实际成于众手。《宋史》成书于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金史》则早一年。宋、金二史都遥继《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的传统,恢复了《河渠志》专篇,从而纠正了《后汉书》等史书不列水利专篇的缺陷,并为元、明、清各史提供了范例。宋、金二史《河渠志》的特点是,取材范围各以本朝为断限(宋《志》有个别部分简略地追溯前代);采用先按水系(或地区)分门别类,再按史事发生的年代先后,依次编述,形成与《史记·河渠书》等水利通史相区别的断代水利史的新体裁。《宋史·河渠志》是《宋史》的十五《志》之一,分为七卷,全文约6万多字。按所叙内容有具体河名、水系和年代可考的,约580事。依该《志》编排次序,总序之后,首列黄河167事,记述周显德元年至宋靖康元年(公元954~1126年)史事,篇幅占该《志》1/3以上。次为汴  相似文献   

20.
《史记·河渠书》,司马迁著。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字子长,汉夏阳县(今陕西韩城县)人。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任郎中,参加过黄河瓠子堵口工程。次年继任其父司马谈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遗职。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撰著《史记》,历时十多年完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具有空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它首创“纪、传、表、书(志)”等体裁,为以后各代提供了编史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