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聚偏氟乙烯(PVDF)与聚全氟乙丙烯(FEP)共混,考察了不同组成PVDF/FEP共混物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并利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平衡扭矩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组成对共混物的平衡扭矩影响较小.力学测试表明,与FEP相比,PVDF的冲击强度较低,而弹...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对电解液体系的亲和性和导电性,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并添加有机增塑剂聚乙二醇PEG-400对PVDF基聚合物隔膜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先干法后湿法的相转化方法制备PVDF/PMMA/PEG型聚合物隔膜。通过对制备的聚合物隔膜的孔隙率、吸液率、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分析研究,确定制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物占溶剂质量百分比为8%,PVDF∶PMMA=7∶3,增塑剂含量为30%,非溶剂含量为3%,反应温度为4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VDF/PMMA/PEG隔膜的离子电导率可达2.848 m S/cm,对电解液体系的亲和性和导电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丙烯腈(AN)含量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考察了AN含量对PVDF/SAN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N含量增加,PVDF的Tg向高温移动,PVDF与SAN的相容性提高。X射线衍射仪测试得出PVDF结晶为α晶型,不同AN含量的SAN对PVDF的晶型没有影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发现PVDF及其共混物中,PVDF具有双重熔融行为。随着AN含量增加,PVDF结晶温度向低温方向有所移动,结晶能力降低。扭矩测试发现,PVDF具有较高的黏度,SAN的引入降低了PVDF的黏度。接触角结果表明SAN提高了PVDF的表面亲水性,AN含量越高,共混物极性越大,材料表面亲水性越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巴胺自聚合原理生成聚多巴胺,通过聚多巴胺对PVDF膜进行共混改性,制得聚偏氟乙烯/多巴胺(PVDF/PDA)共混膜.采用SEM、纯水和酵母悬浊液超滤杯恒压过滤测试以及抗污染能力测试等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考察,同时探讨了不同共混浓度及不同PDA添加量对膜抗污染能力的影响.PDA添加量为0.3%(质量分数)时,纯水通量从PVDF对照膜的56.19L/(m2·h)提高至69.63L/(m2·h).通过重复过滤实验考察共混膜的抗污染能力,结果表明,加入PDA后共混膜的抗污能力有很大提高,PVDF对照膜的一次和二次通量恢复率仅为68.5%和56.4%,而PDA改性后的共混膜通量恢复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PVDF/CA共混超滤膜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以醋酸纤维素(CA)作为第二种聚合物成分与聚偏氟乙烯 (PVDF)共混 ,采用相转化法流涎成膜 ;测试了膜的化学稳定性、抗污染性能以及亲水性等性质 ,对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 ;利用DSC扫描等多种手段对PVDF和CA的相容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SMA),并按不同质量比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成膜法制备了PVDF/SMA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膜通量测试等对不同铸膜液所形成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所成膜及膜表面交替共聚物含量增大,膜孔尺寸增大,膜孔隙率升高,纯水通量增大,蛋白质截流能力下降,膜表面亲水性和耐蛋白污染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PVDF(聚偏氟乙烯)/PVC(聚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混中空纤维膜,讨论了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PVC/PMMA体系中,聚合物总浓度是影响膜的水通量的主要因素;PVDF浓度对膜强度影响最大;PMMA对膜的亲水性有较大的贡献.得到优化的制膜条件为:铸膜液中PVDF:PVC:PMMA=7:1.2:1.8(质量比),聚合物溶质的总质量分数为17%;添加剂吐温-80的质量分数为6%.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挤出流延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能够大大改善其微观结构,不但使结晶度降低,而且红外分析(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XRD)证实,其中部分α晶型能明显地转变成β晶型;TGA研究表明,共混体系的稳定性比纯粹的PMMA稳定性提高,但PVDF的热稳定性只有很少降低;流变性能研究显示,PMMA含量在很宽的范围内体系扭矩变化不大,为选择加工条件提供了依据;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出共混膜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PVDF/PMMA共混挤出膜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9.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共混改性的两亲性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接枝、嵌段、交替、超支化等)和链形态(包括梳状、哑铃状、链球状等).将这些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膜材料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法制备共混合金膜.在对成膜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调控成膜工艺参数,实现了对PVDF共混合金膜的结构控制.通过研究发现:两亲性共聚物在成膜过程中自发地向膜表面迁移富集,并进行自组装,显著改善了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通过两亲性共聚物中的反应性基团,还可在膜表面固定某些功能分子或基团,进一步对膜进行表面修饰.  相似文献   

10.
PVDF/PMB的相容性与结晶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DSC、动态力学测试、WAXD等手段,对聚偏氟乙烯(PVDF)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PMB)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DF/PMB为半相容体系,晶胞参数与组分比无关,结晶度、微晶尺寸随PM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晶格畸变则随PM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含酚酞聚苯醚酮(PEK-C)、液晶聚合物(LCP)及其共混物的流动性能,测定了ηa-γ曲线及流动活化能(△E)。结果表明,(1)PEK-C、LCP及其共混物均属假塑性流体;(2)LCP可增加PEK-C的流动性;(3)它们的粘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共混物的△E随LCP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
PET/EVA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和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恒负荷式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ET/EVA共混物的流变行为,讨论了EVA对PET流变行为的影响;并用SEM观察了挤出条横截面的形态。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加入EVA能够提高PET的表观粘度,改善其加工性能;电镜结果表明PET和EVA明显分相;动态力学结果证明PET和EVA不相容。  相似文献   

13.
尼龙11/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XLY-Ⅱ型流变仪研究了尼龙11和尼龙11/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并对其1gηa~1/T、1gηa~1gγw、1gτw~1gγ,曲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尼龙11和尼龙11/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均为假塑性流体,在215℃~245℃的非牛顿指数范围为0.35~0.69.其表现粘度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高剪切速率下,蒙脱土对粘度的影响减小。荥脱土的加入使尼龙11的粘流活化能降低,故熔体流变特性受温度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高聚物二元共混物及嵌段共聚物熔体的静态流变性,分析了不同共混体系的流动曲线,总结了共混物的流动特性及规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先驱体合成法得到PST-PT陶瓷粉体,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显示粉体为纯四方钙钛矿结构。SEM分析表明,其颗粒大小比较均匀,粒度约为500 nm。采用模压/固化工艺,制备了PST-PT/PVDF 0-3型复合材料。测试了PST-PT/PVDF 0-3型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质,测试结果显示,其介电常数强烈地依赖于两相的相对比例、测试温度和测试频率。当PST-PT含量(质量分数)为9%时,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大幅度提高,在40℃~60℃左右有一个极值峰出现。   相似文献   

16.
大豆蛋白质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毛细管流变仪和布拉本得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大豆蛋白质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通常的挤出加工条件下,大豆蛋白质是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非牛顿指数在0.2-0.6之间,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粘度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对粘度的影响十分复杂,在蛋白质变性前,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蛋白质变性后,粘度明显增大,在120℃左右,粘度的动态变化剧烈,粘度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蛋白质基生物高分子材料的挤出加工和功能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和先进流变扩展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PVDF熔体在较宽剪切速率范围(1×10-2s-1~5×103s-1)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在极低的剪切速率范围内,PVDF熔体黏度几乎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牛顿流体特性;而在较高的剪切速率范围内,PVDF熔体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表现出强烈的剪切变稀行为,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同时探讨了分子量、剪切速率、温度对PVDF熔体非牛顿指数、粘流活化能等流变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SiC-C纤维有机先驱体流变可纺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SiC纤维的先驱体聚碳硅烷与碳纤维先驱体沥青共混得到叮制备SiC-C纤维的先驱体PC-P共混物。它的流变纺丝性与组份聚碳硅烷和沥青的性质相关,只有两组份的可纺丝温度区间叠合,才可以得到可纺性好的PC-P共混先驱体。此研究结果对SiC-C纤维选择聚碳硅烷和沥青组份及共混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PET与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VectraA900共混物对初生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以及热处理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纤维的取向与力学性质受纺丝上拉伸比和共混物组成的影响,尤其是TLCP含量在10%(质量)以上时,影响更为显著,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初生纤维基本无为形结构。初生纤维最佳的热处理条件是在180℃处理2.5h,处理后纤维的结晶度提高,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SiC-C纤维有机先驱体流变可纺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SiC纤维的先驱体聚碳硅烷与碳纤维先驱体沥青共混得到叮制备SiC-C纤维的先驱体PC-P共混物。它的流变纺丝性与组份聚碳硅烷和沥青的性质相关,只有两组份的可纺丝温度区间叠合,才可以得到可纺性好的PC-P共混先驱体。此研究结果对SiC-C纤维选择聚碳硅烷和沥青组份及共混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