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虚拟样机协同设计并发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虚拟样机协同设计中数据量大、事务长、多层嵌套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事务语义的并发控制策略,阐述了并发控制机制中事务结构、事务提交、锁机制和冲突协调等关键性问题。根据数据要求生成复制事务,事务发生改变后 ,其他站点能够实时显示图形、实时读取数据。实例证明 ,基于事务语义的并发控制策略保证协同用户自由地操作共享资源 ,提高了并发控制的可靠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实时事务并发控制机制的设计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结合实时事务并发控制机制的设计要求,叙述了实时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MAXDBforPC中有关实时事务并发控制机制的设计及实现,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相似文献   

3.
实时协同设计是CSCW应用的重要领域。文章在研究经典并发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基于AutoCAD环境的实时协同设计系统的四种冲突类型;通过考虑响应时间和网络流量,提出了解决这些不同类型冲突的方案和并发控制策略,以确保多个用户对于AutoCAD对象的操作实现准实时传递,为实现原型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297-299,336
作为一类支持人机交互的分布式系统,实时协同设计系统允许多个用户通过网络同步的对同一文档进行编辑.实时性、分布式、用户操作无限制是该系统的3个重要要求,但由于用户的同步操作和网络传输延迟的存在,协同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不同步的现象.对由于站点迟到或者非正常退出协同设计系统而引起的同步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同步过程,包括主控站点发送同步队列、状态矢量轮询、缺少操作补齐等步骤,解决了站点迟到或非正常退出系统而引起的同步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考虑工程图形协同应用特点的并发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并发控制是CSCW系统的关键技术,没有统一标准,通常要根据协同应用的特点来构造。文中以CAD系统内部数据库拓扑结构的一致性作为显示一致性的基础,适时放宽整体一致性模型中的事件定义条件和一致性判定条件,提出一种改进的整体一致性模型。按照该模型的事件关系定义,通过图形对象全局ID标识的一致性维护和添加操作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一种添加操作优先的并发控制策略。基于上述模型和策略,研究了一种偏复制式混合体系结构下的悲观和有限乐观的并发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并发控制协议实施技术。工程实践证明,这些并发控制模型、策略、方法和技术充分考虑了工程图形数据结构及其协同应用特点,从而有效地支持设计过程中的人人交互。  相似文献   

6.
一个好的并发控制方法应在操作不发生冲突的同时具有最大限度的并发度。针对复制式协同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依赖关系的自适应粒度的并发控制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协同设计的并发度,最后采用C++编程语言结合WinSocket技术建立一个实现该并发控制方法的协同特征造型系统。  相似文献   

7.
并发控制是数据库保护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在研究数据库并发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数据库系统中并发控制的实现进行了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8.
郭金良  张文鹏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6):166-167,172
网络新时代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并发控制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PowerBuilder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机制,并介绍了其在实现数据库多用户并发控制、分布式事务并发控制及其嵌入SQL语句并发控制的原理及其部分技术案例。  相似文献   

9.
网络新时代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并发控制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PowerBuilder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机制,并介绍了其在实现数据库多用户并发控制、分布式事务并发控制及其嵌入SQL语句并发控制的原理及其部分技术案例。  相似文献   

10.
协同图形编辑系统使得地域分散的一个设计群体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通过协调与协作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在协同图形编辑系统中,并发控制是实现设计者之间自然、高效地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面向图形对象的协同图形编辑系统,设计了一种在混合式系统结构下的基于协同服务器的并发控制策略,有效地维护了各站点副本的一致性,很好地解决了针对图形设计的并发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曹杰  刘弘  孙玉灵 《计算机工程》2011,37(23):291-292
目前关于Maya系统的协同设计研究较少。为此,根据该系统的特殊性,采用基于角色及造型指令类型的优先级,调整Mel造型指令序列的并发控制机制,克服传统令牌环机制存在的缺点,解决Maya多用户协同的冲突问题。使用Maya C++ API以及WinSocket技 术,通过插件扩展Maya协同设计功能。在局域网基础上的Maya协同实验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嵌入式实时数据库并发控制的方法进行了仔细研究,分析比较了嵌入式实时数据库eXtrem DB与ARTs-EDB并发控制的实现,指出了各自的应用领域,并对嵌入式实时数据库并发控制机制及其今后的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事务并发度,论文通过对已有的并发控制协议及实时事务冲突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优先权顶的方法解决了事务间的冲突问题,提出了基于优先权顶的实时事务并发控制协议—PCCR协议,该协议能有效减少事务的重启率,使事务的并发性得到改善,同时能保证事务调度的可串行性,最终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事务重要性的实时乐观并发控制协议。其基本思想是当系统中事务属不同类时,有一些事务的重要性要大于其它事务,在冲突消解中利用关于事务重要性的信息来减少重要性大的事务被延误的数量,提高并发控制机制性能。通过模拟试验分析该协议,表明其能有效地减少重要性大事务的失效率,但对总体事务的失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一种面向混合实时事务调度的并发控制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给出了一个两层结构的混合实时数据库系统模型,其中支持采用非定期任务调度算法来改进系统的性能.进一步,针对这种模型下混合事务的数据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并发控制协议——MCC-DATI.该协议采用动态优先级驱动的调度算法,通过限制非定期的软实时事务对硬实时事务的阻塞时间,保证硬实时事务的可调度性;同时,采用非定期任务调度算法以及基于时间戳间隔的动态串行化顺序调整机制来减少软实时事务的截止期错失率.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先前的混合事务的并发控制协议,该协议在不同的系统负载与截止期约束下都能够改进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移动实时嵌套事务的并发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国琼  刘云生  杨进才 《计算机学报》2003,26(10):1326-1331
在移动计算环境中,事务移动性和无线网络固有的缺陷使得传统分布式实时事务管理机制不足以支持移动实时事务的执行,故有必要为移动实时事务研究新的事务处理机制以提高其成功率.该文着重研究移动实时事务的并发控制机制.首先,该文给出了一个考虑事务定时限制以及移动性的嵌套事务模型.然后,为减少移动分布式环境中解决数据冲突的开销,该文研究了一种结合优先级夭折和优先级继承的基于封锁的并发控制协议PAI-2PL.当高优先级事务被低优先级事务阻塞时,对于相同家族事务,采用优先级继承方法解决冲突;而对于不同家族事务,则夭折重启低优先级事务.另外,为减少由于断接所引起的无效阻塞,PAI-2PL允许低优先级事务夭折处于断接状态的高优先级事务.通过性能测试,表明所提出的事务模型及并发控制机制能提高实时事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诸如带宽、移动性、频繁断接等限制,传统可串行化并发控制协议显得过于严格而无法满足移动实时数据库环境的要求。该文首先形式化定义并分析了弱可串行化正确性准则,弱可串行化比传统冲突可串行化宽松且能始终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进而给出了一种适宜于移动实时数据库的弱可串行化并发控制协议WMHP-2PL。最后性能实验证实了新协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XML数据库并发控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波  张春海  李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21):198-201,205
并发控制是改善数据库系统事务性能的最重要的机制,多用户事务并发问题在XML原型数据库领域是一个难点。通过一种类XPath数据模型,定义基于此模型的几种XML数据库操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XPath的锁协议(XPL)以及锁模型,并验证在此锁协议机制下的调度是可串行性调度,从而实现了XML原型数据库的多用户事务并发控制。最后通过实验对XPL协议的并发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许亚梅  张立臣 《微机发展》2010,(1):90-92,96
在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中,事务的关键性代表实时事务的时间紧迫性,由于实时事务的紧迫程度不同,为了保证事务的时间正确性,因而有必要区分事务的关键性提出相应的并发控制策略。该文按满足截止时间的重要性将实时事务分为软、硬事务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三种区分事务关键性的优先级并发控制策略,对三种优先级策略进行了性能比较并提出了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将实时事务按关键性分类有利于设计事务优先级分派及调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