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是日本文学史上不朽的国民文学,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之一。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为背景,以主人公光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为主线,结合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女性在封建时代的爱情,以及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的角色扮演等现实情况,分析了日本平安时代的女性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
小说《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创作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想要表达的是:非裔黑人应正视自己所受的历史创伤,更要寻求一种方法,摆脱自己在一个白人为主体的社会文化中的边缘化地位,重建美好的家园。这种方法就是要重视本种族之间的爱与协作,特别是与基督教教义《圣经》中的宗教之爱结合起来的爱。托尼·莫里森通过这种方式,把作品的主题与宗教思想融合在一起,在小说中体现了基督教的爱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胎记》表面上描写的是凡人追求完美而遭受挫败的寓言,但实际上是记录了一个血淋淋的“杀妻”事件,一个男性社会机制对女性的物化及女性自我物化的悲剧。换一句话说,《胎记》不仅触及并揭露的是男性社会欺凌、扼杀女性的罪恶,而且还对女性自我否定和自我物化,自愿放弃主体地位的奴性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4.
纳博科夫的创作深受十九世纪双重人格小说题材的影响,其巅峰之作《洛丽塔》就是一部典型的戏仿双重人格小说的作品: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命名带有寓意丰富的双重人格特征,尤其是两个主要人物亨伯特和奎尔蒂是一对既具有典型意义,又不同于传统的双重人。从双重人格小说视角解读《洛丽塔》有助于更好地领会作者"游戏性文本"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5.
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圣殿》中通过谭波儿这一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在父权制世界观下相同的"他者"地位和"受害者"身份,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女性同一性的关注。小说通过塑造被阉割的男性形象金鱼眼,进一步对父权制社会进行了讽刺,表达了作家渴望自然、女性、男性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南昌水专学报》2015,(5):66-70
华裔美国小说中男性失语现象是他们在美国痛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美国白人文化和白人主流社会的压抑、美国白人对华人的歧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制思想的影响、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呼声等都是华裔男性失语的重要原因。华裔男性要恢复其主体地位,必须增强华裔族群的凝聚力,同时要警惕美国主流文化的同化。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8.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历史剧的交替描写,展现了战争阴影笼罩下英国乡村的生活图景,暗示了其自身在战争中的困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本文旨在发掘《幕间》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分析伍尔夫在最后一部小说中写作手法的转变,揭示《幕间》在英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以及女作家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为艺术寻求出路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9.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多产作家,《兔子,快跑》是当代的代表作之一。从女性批评角度来看。可发现该小说完全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本模式。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完全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中的厌女情绪的延续。是男性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作者创作意识中有着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吃碗茶》这部小说的细读,可发现雷庭招笔下的华裔男性的形象经历着不断的变化,从封建、专制的父亲,到懦弱、顺从的儿子,再到勇敢、积极的美国人,小说揭示了华裔男性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水仙”号上的黑水手》是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与康拉德创作的其他海洋小说一样,这部作品也深受英国商船队传统的影响。通过分析英国商船队传统在《“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的具体体现,来深化对小说中“船”这一核心隐喻的解读,力图揭示出这部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对社会的强烈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2.
评论者对《虹》的研究一般聚焦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小说中四位男性形象的深入解析,可以另辟蹊径地揭示劳伦斯在书中对男权主义、男权文化的否定及劳伦斯对男权主义所代表的战争、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以及宗教意识形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亨利·詹姆斯的把女家教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放在道格拉斯这个男性叙述框架内的写作手法以及女家教在女性被分为母亲,娼妇,疯女人的维多利亚社会中的地位的分析阐述了女家教在男性社会和女性社会里都没有主体地位,女家教在社会的边缘生存.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尺,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三十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崔更生 《武钢大学学报》2003,15(4):48-54,33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半自传体作品。该书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新女性”的出现,逐步“威胁”动摇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意识。劳伦斯一方面欣赏“新女性的独立、大胆、智慧,另一方面受传统的男性至上意识的影响,又惧怕女性的这种变革会危及男性的地位。本文从小说人物关系的角度入手、剖析劳伦斯在定位女性社会角色时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6.
《诗》之为经,与孔子的推崇直接相关。从孔子读《诗》的态度、观点中发现,孔子教读《诗经》,从一个较直观准确的角度反映了他的女性观。孔子对于女性,他是给予了一定的尊重与肯定的。但不可避免的,孔子也认为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只是男性的附庸,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其社会的价值只是建立在对男性依附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然而他的短篇小说却始终没有被较为系统地分析,也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将从福克纳的三部短篇小说《烧马棚》、《那傍晚时的太阳》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入手,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研究进行一个尝试,借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和解读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权力关系。这些权力关系分别在家族和社会道德、男性与女性、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三个层面有比较丰富的表现,对主体的生活和命运产生影响。一方面这些权力直接束缚着主体,另一方面主体又主动接受这些权力的束缚。各种权力关系和在其影响下的主体,构成了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地区不可分割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充满着寓意,其框架结构和小说的人物、事件所展示的寓意与佛教精神有着相通之处。具体特征表现在主人公对一系列死亡事件的连绵不断的顿悟,以及小说中的“大海”、“船长”的象征含意和“船”的寓意中。  相似文献   

19.
《三体》荣获“雨果奖”并受国际社会关注,其译本封面作为小说主体内容的视觉再现,通过图像符号与语言符号的符际转换实现意义的传递并促进小说的海外传播。基于视觉语法及社会符号学研究成果,以社会符号多模态理论为指导,解读《三体》译本封面符际翻译过程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转换的理据与策略。结果表明,小说译本封面的符际翻译总体体现了对源文本、小说作者及故事完整性的尊重,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在汤亭亭《中国佬》的小说文本中隐藏着五处变性指涉。通过文本细读,可以挖掘出这五处变性指涉并将其与现实变性进行对比,引出了"文化变性"的概念;同时,参照美国学者亨廷顿建构的身份定义对这五处文本做进一步的阐释,能揭示出小说中的隐性变性与真实社会中华裔男性女性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小说中华裔男性性别转变实质上是一种被迫的、压制性的、从属的文化变性,是美国主流意识对华裔男性进行迫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