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保护古建筑,采取现场勘查与分析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以故宫古建筑斗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木构古建筑斗拱的典型残损问题与加固方法。基于故宫斗拱构造和受力特点,对其典型残损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汇总,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固建议。结果表明:故宫古建筑斗拱出现的典型残损问题包括糟朽、变形、开裂、松动、脱落、原有加固件失效等;产生这些残损问题的原因与古建大木施工工艺、木材及加固件材性、斗拱构造特征、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采取重新安装、局部更换、胶粘、化学加固、铁件加固等方法均可实现斗拱的有效加固。  相似文献   

2.
《广东建材》2021,37(9)
古建筑砖石结构容易出现裂缝、返碱、倾斜等残损,严重时危害结构安全。以光岳楼为例,通过调研和实地检测,查明其砖石结构的损伤状况,对近年来采用的修缮方法及砖石砌体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古建筑保护应以"预防性保护"代替"被动式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迁建保护是在古建筑无法实施就地保护等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保护方式,迁建时需对残损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所以对迁建对象进行原状推理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文章以贾滩古民居为例,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古民居残存现状以及各种文献资料等多方面的依据,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推理出该民居残损部位的原有面貌,为后期的迁建复原工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硬山式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古建筑木结构在历经上百年之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为了建立更接近实际残损现状的有限元模型,并研究残损对古建筑木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北京某四合院民居中的硬山式古建筑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无损检测,确定了结构的残损类型和残损状况。基于无损检测结果,分别建立了结构的完好和残损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静力计算和地震响应计算。最后,对影响结构频率的各残损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老化、构件和节点的残损降低了结构的刚度和自振频率;在静力作用下,残损结构中构件的最大应力大于完好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残损结构的最大加速度、最大位移和最大位移角均大于完好结构;各残损参数中材料弹性模量对结构频率的影响最大,榫卯拉压刚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重要文物木结构古建筑普遍存在残损问题,研究残损对木结构古建筑力学性能的影响将为木结构古建筑的安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根据现场应力波检测结果和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木结构开裂、糟朽、梁柱脱榫和木结构架歪闪等残损对木结构古建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法,最后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木构古建的墙体虽属围护构造,但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及抗震能力。为保护古建筑,采取现场勘查与分析论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古建墙体的典型残损问题与加固方法。基于墙体分类和受力特点,对其典型残损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汇总,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加固建议。结果表明:古建筑墙体出现的典型残损问题包括开裂、变形、酥碱、返碱、空鼓等;产生这些残损问题的原因与外力作用、施工质量、自然因素等密切相关;采取局部替换、拆砌、扒锔拉接、新型材料等方法均可实现墙体的有效加固。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落实加强对古建筑保护的措施,以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对其自身存在的残损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得出了针对这些特点的修复加固策略,引入了日本近几年应用比较广泛的先进的加固技术,为我国现存木结构的保护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古建筑旧木材材质变化及影响建筑形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本文是在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 ,对应县木塔等古建筑古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 ,进行了科学的实验 ,意在找出古旧木材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对今后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与加固等保护性工程 ,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以往对木构件的残损程度及材质的内在变化认识 ,大多是宏观的观察 ,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或加固 ,缺乏定量的分析。这项工作是古建筑维修和保护工程从宏观的目测评估向微观的实验测算的迈进 ,并将不断深入地进行下去 ,为古建筑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值“古建园林技术”创刊二十周年之际 ,我是该刊物二十年…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木结构在历经几百年的服役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显著降低了结构的受力性能。为研究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的动力特性,选取北京故宫内具有明清古建筑特征的井亭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检测,确定结构的残损类型并分析残损原因,同时,采用环境激励法进行现场动力测试,获得结构的前3阶自振频率和振型。基于实测结果并考虑材料老化、立柱倾斜和柱脚糟朽等损伤因素,分别建立结构的完好和残损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地震响应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重屋顶和关键节点的半刚性构造特征,木结构的自振频率相对较低;材料、构件和节点的残损降低结构刚度和自振频率;在地震动作用下,残损结构的柱脚水平反力小于完好模型,而其加速度和位移响应明显大于完好结构。  相似文献   

10.
乔冠峰  李铁英 《工业建筑》2014,(10):170-175
古建筑的鉴定工作对古建筑的进一步的修缮保护至关重要。山西省万荣县飞云楼享有"天下第一木楼"的美誉,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通过对飞云楼现场实测,变形数据的分析,得出飞云楼需重点修复的部位。通过对飞云楼古木楼阁构件残损状况的调查,对木楼构件分层分类进行了构件残损评价,并总结飞云楼历史修缮的措施与出现的问题,提出本次修缮加固的范围及修缮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该文简述了世界遗产保护从欧美启蒙,到遗产保护国际化,最后到世界遗产保护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对世界遗产保护在保护组织与登录流程、保护理念与保护方法、保护内容与遗产类型、文化旅游与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和成果做了全面的梳理总结,并对世界遗产保护组织体系、世界遗产登录流程和现行世界遗产保护类型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12.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3.
乔大山 《山西建筑》2009,35(31):2-4
对漓江遗产廊道内遗产资源评价作了总结,就漓江遗产廊道保护层次、廊道整体保护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保证漓江遗产廊道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保护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遗产保护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个领域,目前我国仍然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本文对国外主要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涉及"保护法律建设、保护资金保障体系建设、保护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公众参与体系建设"等方面,旨在对当前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化建设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黎明 《山西建筑》2010,36(26):33-34
基于消费主义文化主导的视野下,人们对于历史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误解,对遗产、建筑遗产和遗产保护等概念作出科学分析,通过与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横向比较,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保护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16.
认识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找到合适位置,并确立保护框架。进而重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提出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5个方面的项目的分类方法,能更为准确地表述保护对象。提出采取硬性的控制性保护措施与弹性的引导性保护措施,两者相结合,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剑  唐亚红 《山西建筑》2009,35(18):28-29
针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间的冲突,介绍了西方城市遗产保护的举措,指出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不一定是互相矛盾的,也可以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基于对中国与西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对比分析,根据我国目前的保护现状,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从而加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 容,目前存在重经济轻保护、重遗产轻环境等问题,促进生态 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相得益 彰的高品质空间建设。佛山是一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文化 遗产的城市,平衡好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 重点之一。以佛山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在 摸清文化遗产资源类型、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搭建生态与 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联动发展的分析框架,构建文化遗产空间 保护体系。首先,全面挖掘和梳理佛山市多层次多元化的生 态-文化资源,划定不同等级的资源集聚区;其次,提出“文 化遗产+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空间保护体系构建策略;最 后,构建“生态基底+遗产空间+遗产廊道”的分级分类空间保 护利用模式。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体系的构建是从文化遗 产单体保护到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系统性整体保护的转 变,对于城乡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Z5)
Railway heritage is special heritage type. Uniqu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licate landscape components of railway heritage landscapes characterize protection of railway heritage landscapes with diversifi ed and multi-discipline. This paper elaborate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ailway heritage landscape theories and protection cases, and pointed out that railway heritage landscape protection requires further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