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照溶解热法测试基准水泥在恒温养护条件下的水化热,根据监测的水化热数据特征,分别按照双曲函数表达式、幂函数表达式、复合指数表达式和对数函数表达式拟合试验数据,根据相关系数以及函数表达式的外延值评价拟合函数的吻合度和适用范围。最后,提出基于活化能和等效时间的复合指数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升对水泥水化放热规律的影响,并推导出其离散模型,方便表达式在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差分法解析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泥水化放热规律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水泥水化放热规律系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泥水化放热的Weibull模型并进行了工程简化。还研究了不同掺合料或外加剂对水泥水化放热模型参数的影响,为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模拟与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火山灰渣的种类、细度及掺量对水泥水化放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山灰渣水泥的水化放热速率及3 d累积放热量明显低于硅酸盐水泥,两种火山灰渣水泥的水化放热速率及3 d累积水化放热没有明显差异。随着火山灰渣细度的增加,火山灰渣水泥的最大水化放热速率略有增长,最大水化放热速率出现的时间略有提前,火山灰渣水泥的3 d累积水化放热差别不大。随着火山灰渣掺量的增加,火山灰渣水泥的最大水化放热速率呈下降趋势,最大水化放热速率出现的时间略有延迟。随着火山灰渣掺量的增加,火山灰渣水泥的3 d累积水化放热呈下降趋势。当火山灰渣掺量从20%增加到30%以及从40%增加到50%时,火山灰渣水泥的3 d累积水化放热量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混凝土水化放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试验为基础,选取高强混凝土水化放热规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水泥水化热计算,分析比较给出水化系数的取值范围,为相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强混凝土水化放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以试验为基础,选取高强混凝土水化放热规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水泥水化热计算,分析比较给出水化系数的取值范围,为相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水玻璃激发碱-矿渣水泥的水化放热和凝结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玻璃模数和碱当量对碱-矿渣水泥的水化放热和凝结性能有重要影响.该文系统地探讨了水玻璃模数和碱当量对碱-矿渣水泥水化放热和浆体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模数的增加,水化热降低,凝结时间延长,抗压强度先增加,随后降低;随碱当量的增加,水化热增加,凝结时间稍有延长,强度增加.比较合理的水玻璃模数Ms在1.0... 相似文献
8.
9.
对比不同种类水泥,研究了缓凝剂(蔗糖及葡萄糖)对高胶凝性水泥水化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胶凝性水泥对缓凝剂表现出敏感的反应特性,在合理掺量范围内,使缓凝效果加强,在非正常掺量下,使异常凝结特性加剧,并且掺量范围较传统水泥更窄。水化热也表现出双鞍峰现象,在合理掺量下,水化放热被有效延缓、降低,随着掺量的增加,第一峰被加剧,第二峰被明显削弱,当掺量达一定值时,第二峰的测试时间已经消失,凝结时间表现为促凝,因此,这类缓凝剂对水泥的水化、硬化存在双临界效应,这种效应在高胶凝性水泥中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大体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水化热温度效应问题,是大体积施工控制的重难点之一。文中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反应、外部环境温度及混凝土质量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温度效应的成因,对现有温度效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并结合某工程实例,使用有限元软件对0号块进行水化热分析,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效应的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结构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微量热计从水化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量两方面系统研究了碱矿渣水泥水化放热行为,分析了水泥水化放热行为与凝结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aOH-矿渣水泥初始放热峰出现早,水玻璃-矿渣水泥初始放热峰出现晚,水玻璃-矿渣水泥初始放热峰值大,分别约为NaOH-矿渣水泥、硅酸盐水泥的2.3倍和3.5倍;水玻璃-矿渣水泥诱导期长,NaOH-矿渣水泥诱导期短,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碱矿渣水泥初期放热速率大,累积放热量小,NaOH、水玻璃配制的碱矿渣水泥3d累积放热量分别仅为硅酸盐水泥的67%和26%;此外,凝结时间的长短与水泥体系水化累积放热量没有直接联系,而与早期水化放热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羟基羧酸盐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柠檬酸钠、苹果酸钠、酒石酸钠、葡萄糖酸钠及腐植酸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共同作用下水泥净浆流动度、凝结时间及强度的研究及XRD,探讨了羟基羧酸盐对水泥水泥历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羟基羧酸盐的引入可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能,延长凝结时间,但不影响3d、7d、28d强度的发展;而水化初期,羟基羧酸盐促进C3A的溶解及AFt的生长,而对C3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掺量为0.20%时,浆体CH衍射峰消失;与其他羟基羧酸盐相比,腐植酸钠由于分子量较大,分子结构复杂,其缓凝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结合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工程实例,对悬臂施工中箱梁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基于热量传导理论用Midas/FEA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箱梁水化热温度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箱梁底板、腹板温度随水化热发展,都经历了较快温升阶段,到达极值,然后进入缓慢温降阶段,具有水化热温度变化的一般性规律;混凝土浇筑后构件最大内外温差与其厚度和表面边界条件有关,构件厚度越大,表面散热越好,能达到的最大内外温差也越大;在目前混凝土水化热不能有效消除、水化热温变应力还不能单独监测情况下,施工中可采取措施增加箱梁与外界环境对流,降低结构散热速度,从而预防温度裂缝产生. 相似文献
15.
掺磷铝酸盐水泥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水化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了掺放磷铝酸盐特种水泥(PALC)后矿渣硅酸盐水泥(SC)的水化行为;通过混凝土实验,探讨了在磷铝酸盐水泥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化,掺磷铝酸盐水泥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可提高8~14MPa,利用DSC,XRD,SEM,IR等分析手段,对该复合水泥水化浆体的结构、形貌进行研究,IR分析表明,复合水泥浆体水化产物相晶体结构的对称性较SC的高,由此可推测其稳定性增强,浆体耐久性好,SEM表明,水化浆体中的C-S-H凝胶交织成网络状,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抗压强度、凝结时间、电阻率测定以及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孔溶液分析,研究了掺硅灰硫铝酸盐水泥浆体的水化行为.结果表明:5%掺量(质量分数,下同)的硅灰可以很好地改善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10%硅灰掺量的试样抗压强度只在1,28d时稍高于空白试样;掺入硅灰明显缩短了硫铝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硫铝酸盐水泥的主要晶体水化产物是钙矾石,28d时的钙矾石量稍高于3d时,掺硅灰试样的钙矾石量要高于空白试样;掺硅灰试样的电阻率变化曲线高于空白试样,表明硅灰的掺入能够加快水泥的水化速率;硬化水泥浆体的孔溶液碱度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掺硅灰试样的Ca2+浓度高于空白试样,表明硅灰促进了熟料的溶解,5%硅灰掺量试样的Al 3+浓度最低,表明其促进水化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纳米SiO2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试Ca(OH)2含量、化学结合水量和水化放热量,探讨了纳米SiO2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掺入降低了水泥水化生成物Ca(OH)2含量,增加了水泥水化的化学结合水量及水化放热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