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企业急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是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托新能源汽车专业,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探究了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深刻影响着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本文介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大赛的背景和由此引发的人才培养问题讨论。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学习提升、大赛技能点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以及深化校企合作协调育人四个方面进行了问题的阐述,并总结了对高职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一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是将人才需求市场作为导向的,其中核心目的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高职院校也适应社会的发展,对该方向的人才进行了创新培养。因此,本文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创新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存在的常见问题,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从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平台、专业教学任务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对高职工科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汽车行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为解决企业对高质量汽车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人才成为广西职业教育迫切的任务。为了深入了解广西汽车专业群校企合作现状,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因素,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质量状态三个层面入手开展调研和分析,为广西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学校与企业展开长期合作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为社会输送一批专业技能较强的社会人才。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专业"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因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当前很多工科类院校或综合类院校都开设了这门专门,比较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可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与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工厂企业合作进行实际操作一体化。本篇文章针对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应用型本科专业"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不够、企业参与育人积极性不高、相关制度机制适应性不强等现实困境,在分析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百色职业学院制造类专业近5年来校企合作实施现状,从凝聚价值目标、共促资源融通、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构建基于校地协同合作的现代产业学院,构筑产教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联合体,构建基于“双导师”制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课岗证”的高职校企协同与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聚焦教学共融,在专业设置设立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项目,在教材设计上推出既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接洽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化教材,在课程改革上提高实践性课程的占比等基于协同效应的高职人才培养具体措施与策略,从而实现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人员却是十分短缺。高职院校需针对该专业加快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输出。本文从学生的教育模式,教师的专业培训、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了相应方案措施。  相似文献   

9.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之都”建设,促进区域汽车类和家电类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随着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大力升级,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员。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作为区域内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有效提升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稳 《广西机械》2013,(11):276-280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校企双方合作过程中,如何保证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衔接,是困扰校企合作双方的一个难题,通过对学生、企业、专业负责人的调研,分析出当前校企在教学中的衔接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包头市为立足点,辐射“呼包鄂”城市经济群,根据本区域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需要,以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例创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从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逐渐的普及,校企合作已经在很多学校落地生根。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也是高职汽车专业能否真正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关键所在,更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了很多的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幅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企业,校企合作项目运营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就会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重要一环,人才需求分析表明,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存在“跨专业、高强度、强融合”等诸多复合型人才特点,需要新型专业交叉培养方法,需要教学组织体系、专业建设方案的大幅调整。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多领域技术,信息类高职院校开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具有天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汽车相关企业技术人才出现了断层,一方面是汽车后市场的服务企业非常需要人才,另一方面则是汽车类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培养和用好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双方共同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才能为高职院校办学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机械类的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机械人才为目标的一次新尝试,是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双协同培育的融合培养方式。该文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模式下理论脱离实践教学的弊端,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保守、教授方式单一及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成熟等问题,并以此探索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新策略。通过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开展深入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项目有效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优化教师结构、打造校企师资队伍,深化校企交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培育基地,针对学生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符合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技能人才发展规律、适应不断改革变化的人才培养政策和企业用人单位对技能应用型机械人才需求的的培养新模式,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机械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江苏联合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新能源汽车专业自建设以来,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更新常规思维模式,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制定教学实训标准,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模式较大程度增强了学校为无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优秀毕业生也被企业率先吸纳,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国家和地方智能制造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对人才的需要,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企业密切校企合作,举办了2018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维修调试与技术应用赛项。通过技能大赛,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共建一体化实训基地、打造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研究,围绕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新型高职协同育人模式的建设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推动了产教融合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背景驱动下,要求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产学结合、学科交叉和创新实践,而在新工科人才培养当中,实践教学无疑是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在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例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就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共建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格品质,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积极为社会岗位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有必要充分全面的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积极实现科学的人才共育模式。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本身就是紧密贴合社会发展的时髦专业,对专业学生实践素养的要求非常高。在教学实践中,职业院校应该高效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依托于“1+3”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更好的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