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成本分摊算法,分析比较每个热电成本分摊算法的优劣,指出现有分摊方法的不足,并提出热电成本分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在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下不同容量的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调度问题,建立了多台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调度模型,该模型以全厂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使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计算燃煤成本,综合考虑机组的热电出力约束条件,使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机组之间的热电调度问题。以某热电厂典型日热电负荷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调峰调度模型能显著提升全厂总收益,且全厂总收益随调峰分摊金额的提高而减少;当热负荷增大时全厂总收益也增大,在全厂电负荷约为机组额定容量之和的60%时,全厂总收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热电联产燃料成本分摊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松 《热机技术》2005,(1):54-58
该文从热力学原理阐明热电联产,热电燃料(热量)分摊三种方法,并以实例计算表明,采用yong法分摊是科学合理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建议我国原计划经济时定的热量法分摊改为yong法分摊,供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结构理论为基础,对某热电联产机组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该联产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求解各组件的单位成本,定量分析了发电和供热两种产品的成本形成过程。参考能级概念,提出根据供热输出能量中的含量,将计算所得的发电和供热的单位成本转化为相应的标准煤耗,并与其它热电分摊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其它热电分摊方法的对比,表明应用结构理论计算发电和供热煤耗的合理性,并说明结构理论可以用于联产机组的性能分析,加强结构理论在热电联产及其它领域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确定热电联产中热、电分摊比的折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电联产中,热电分摊比的合理制定是直接关系到热电厂和热用户双方利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睵在供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引入折合皔的概念,考虑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量中的可用能占机组总可用能的比例,建立折合皔-皔法热电分摊比分析模型,并对几种典型机组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了计算.本文提出折合皔-皔法克服了其他方法存在的缺陷,物理意义明确,简单适用.  相似文献   

6.
景小清 《节能》1998,(4):4-7
利用计算期内总费用作为评价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经济指标,对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热负荷持续曲线进行分段处理的实用设置中间泵的方法,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关于热电联产电厂热电单耗分摊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供热方式,热电单耗分摊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用建立在“现代节能理论”基础上的单耗分析理论对热电单耗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文革方法进行比较,得出了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燃料成本分摊是热电联产项目热、电定价的重要依据,但原有的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谁利用,谁分摊"能耗分摊方式,并以某2×200 MW级(E级)燃机热电联产机组为例,通过试验对热电联产的节能效益进行计算及分摊,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热电联产系统能量调度算法计算的复杂度,减少计算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If-Then-Else规则的热电联产系统能量调度方法。通过引入逻辑变量来描述设备的启停状态和工作模式,建立混合逻辑动态模型,在模型预测控制的框架下,根据实时电价以及本地能源、电力负荷和热力负荷的预测结果,为模型中的二元决策变量赋值,从而将模型中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在性能上几乎没有损失,平均计算时间降低65%。  相似文献   

10.
在热电联中,热电分摊比的合理制定是直接关系到热电厂和热用户双方利益的一种重要的问题。根据在供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引入折合Yong的要领,考虑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量中的可能能占机组总可用能的比例,建立折合Yong-Yong法热电分摊比分析模型,并对几种典型的机组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了计算,本文提出了折合Yong-Yong法克服了京城 缺陷,物理意义明确,简单适用。  相似文献   

11.
在“热电联产热,电按质分摊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修正方法”的基础上,对热电联产按质分摊法的热量平衡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按质分摊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热电厂热电负荷分配,提高热电厂运行热经济性,利用EBSILON软件建立某热电厂350和330 MW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系统仿真模型和热经济性模型,根据抽汽点的蒸汽焓值进行热负荷计算,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热电联产机组进行能耗特性分析,得到两台机组在安全运行区间内的(火用)效率分布规律。通过遗传算法,研究不同热电负荷分配方式对热电厂热经济性的影响,进一步对热电厂典型日的热电负荷进行分配优化。结果表明:当机组供热流量达到最大值且电负荷为该供热流量下的最大值时,机组的(火用)效率达到最大值,对电负荷和热负荷进行分配优化的节能收益大于对单一因素优化;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热电负荷后,典型工况下全厂标准煤耗量降低1.75 t/h、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3.65 g/(kW·h)、(火用)效率提高0.49%;典型日全厂标准煤耗量降低35 t/d、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3.16 g/(kW·h)、(火用)效率提高0.41%。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阳信市某企业生物质直燃发电的热电联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其热、电负荷计算为基础,进行了主要设备的选型匹配。同时从标准煤耗量、年均总热效率和成本节约三个方面对系统进行节能经济性分析,指出了热电厂梯级利用能量的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热电联产后系统年均总热效率达到60.9%,较中小型纯凝机组的提高约25.9%;在企业年生产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年节约标准煤约35352t,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环境温度、热电负荷条件对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全工况性能的影响,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对系统各部件建模,利用各部件参数的相互关系将各模型耦合得到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各环境温度下的机组特性得出结论:满负荷时,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联合循环热效率存在最佳值,主要与凝汽器压力变化规律有关,凝汽器压力在环境温度Ta=8℃时变化规律发生转变,联合循环效率在该温度下出现最佳值;变负荷运行时,底循环性能在高、中间和低负荷区域内的最佳环境温度不同;供热工况下,分析了热电联产机组不同评价指标下的最优供热方式,其中以经济效率作为热电联产评价指标时,在任何热负荷下都建议高电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15.
利用案例对热电联产规划中三项评价之一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进行描述,重点说明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的比较,确定节能量的大小及相关指标的比对。  相似文献   

16.
热电联产系统热电分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现有热电分摊法(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分析,运用能量有效系数的概念,将冷源损失合理分配给双方,该方法克服了热是法和实际焓降法的缺点,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7.
热电联产是一种热能.电能同时生产的能源利用形式。它将高品位的热能用于发电,低品位的热能用于集中供热,既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燃气热电联产(CHP)系统则是利用燃气锅炉和供热汽轮机的热电联产供应系统。从能量的有效利用方面对CHP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结合实例,将它与燃气热电分产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HP系统的可用能效率高,节能.经济,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高鲁锋  关里  徐大坤 《节能技术》2010,28(2):141-145
针对部分地区小型热电联产系统运行不合理、冷源损失大、节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对某小型热电联产系统全年运行状况的调查,计算了热电机组的发电效率、热效率及汽机冷源能量损失,分析了小型热电联产系统能耗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热电联产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改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形式的措施,为热电联产系统改造和扩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许多工业部门或其他部门既需要一定电力,也需要一部分热能。有些单位设置了背压式汽轮机进行热电联产以满足热和电这两方面的需求。为了提高热电联产的效率,足够的热负荷是很重要的。通常热负荷是用于干燥、蒸煮以及冬季供暖等等。在某种条件下,热电联产的热负荷往往不足。近年来,利用低品位蒸汽作为热源的吸收式制冷机在国外已得到普及,在我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今后不但工业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如大型宾馆等)有条件的均可采用带吸收式制冷的热电联产,冷天可利用余热进行供暖,热天则由吸收式制冷机利用余热供空调,以及日常过程冷却和冷藏等用。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电力,使背压式汽轮机进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以往供热汽轮机总热耗量热电分摊模型缺陷的基础上,根据既可从数量上评价又考虑能量质量特性的统一尺度,以热力学循环理论和供热汽轮机抽汽供热工质循环为基点,提出了合理分摊供热汽轮机热电联产总热耗量的新方法。所提出的分摊方法,推导严格、计算简捷,对供热汽轮机热力系统不需作任何人为假定和简化,计算结果真实合理,为供热汽轮机热电联产总热耗量的合理分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