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基于城市建筑系统、城市供热系统以及城市电网系统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构建了1种城市供热领域碳排放预测完整的方法。并从电网结构、供热结构、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等方面,建立了全场景的理论关联公式,构建了涵盖供应侧和使用侧的供热全场景模型和测算方法。所建立的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可重复性和灵活性。最后,以黑龙江省城市供热系统为例,分析了影响因素互相作用的机理,结合各因素的变动趋势,分场景定性、定量分析了各子系统变化对未来城市供热碳排放的影响,并对2020—2060年黑龙江省集中供热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为政府今后节能减排的政策优化及政策选择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时聪  王珂  杨芯岩  徐伟 《建筑科学》2021,37(8):189-198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LEAP模型的建筑运行碳排放长期预测模型,量化分析不同建筑部门减碳工作对双碳目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我国建筑运行与相关基础设施碳排放将于2040年左右达峰,峰值为31.1亿tCO2;通过建筑节能强规提升、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等工作有效开展,我国建筑部门碳达峰时间可提前至2030年,峰值为27亿~28亿tCO2,到2060年,建筑领域将剩余6亿~8亿tCO2需要完成碳中和.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变暖的危机,中国作出战略部署: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以应对气候变暖.建筑业作为能耗大户,理应对此积极响应.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建筑碳排放现状,针对建筑建造和建筑运行两大部分的巨大碳排放量,探讨建筑行业要达到碳中和的可能途径.认为应以提升建筑节能为基础,同时改变用能方式,推行完全的"电改气",大力发展风电光电,这些都是减少建筑运行过程碳排放的有效途径.除了建筑运行的间接碳排放外,通过改变"大拆大建"模式,减少由建筑建造造成的碳排放和建筑领域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同样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概念的出现,我国建筑业的绿色转型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推进绿色发展,搞好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建筑行业作为CO2排放的重要来源,必须大力推进建筑技术改造。本文对目前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特征和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对“双碳”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6.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介绍绿色建筑和“双碳”目标的概念及其背景,分析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如何通过引入绿色建筑标准、技术和方法,来实现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具体包括选材、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的绿色建筑策略和实践,以及如何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和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建筑用能作为消费领域用能的主要部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准确分析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对于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并制定中长期规划有重要作用。文中基于中国能源平衡表的建筑能耗宏观计算方法,对黑龙江省2006—2020年近15年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总量进行统计与计算。得出黑龙江省建筑领域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各种能源种类消耗情况,以及不同建筑类别的能耗和碳排放现状,为政府今后节能减排的政策优化及政策选择提供数据支撑。结果显示2006—2020年,黑龙江省城镇建筑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也表明黑龙江近些年大力推行散煤替代、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升供热效率等建筑节能政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CBCEM模型对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了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领域按照现有发展模式,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2040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31.5亿tCO2,到2060年碳排放量仍将有27.2亿tC02,无法实现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措施的组合实施,可将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左右,峰值强度约为26.5亿tCO2;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建筑碳排放量,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成本和可推广性,建议技术措施的优先级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研究为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把碳中和承诺转化为国家战略和实施举措。本文在梳理国际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进展的基础上,分析美国、德国、英国、日本4个典型国家推进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实施举措,总结得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国际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下,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以华中湖北区域某综合体项目为实践案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和关键技术应用,通过低碳规划与建筑设计、海绵城市系统、电气系统、建筑信息模型(BIM)、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智慧社区系统等多项关键绿色技术应用,建造新型低碳、绿色、经济、智慧、环保社区。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低碳的内涵特征符合双碳目标的方向,然而当前社会主体参与度、接受度并不高.在梳理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探究双碳目标与绿色建筑的逻辑关联,分析绿色建筑存在的现实困境后,提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琛 《江苏建材》2021,(5):58-60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提出水泥行业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四方面进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碳达峰与碳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任欢 《建筑经济》2023,(S1):354-358
全球变暖理论和低碳发展理论盛行以来,国际社会围绕气候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各国纷纷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也于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作为碳排放大户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绿色建筑也越来越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就如何实现湖南省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地热能基本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地热能的技术特性及其与建筑能源需求的高度契合性,揭示出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形式多样性、天然适配性、高效节能性、绿色低碳性,表明地热能利用是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尽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变得严峻,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甚至全世界在发展中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建筑行业作为直接或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对建筑建造过程中的优化升级直接决定了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在城市与建筑发展领域所取得的进展,随后通过国内、国际的相关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在“双碳”背景导向下建筑设计如何与城市相结合,并尝试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利用的目标和导向下,实现“双碳”目标可持续性发展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构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产业园区作为承载产业实体运营、促进产业增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具有能源消耗大、产业集聚等特点。因此,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是在解决双碳目标的“毛细血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年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积极减排,对于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建筑行业碳排放的特点,结合实践分析建筑领域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基本路径,提出建筑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徐昉 《风景园林》2022,29(5):52-58
能源转型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路径,但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也会造成土地利用冲突、生物多样性丧失、景观质量下降等问题。中国的景观规划中对风能发展的负面影响考虑不足,评估相关风险的方法缺少系统分析。以德国为例,系统分析了德国景观规划中风能利用的相关策略方法。研究发现德国景观规划在实现法定目标能源量要求的同时,能够兼顾自然保护和景观维护目标。首先采用情景假设方法,结合空间分析确定潜在利用区域;其次利用AIGILaP模型、问卷调查、眼动追踪等方法评估风能利用和景观规划目标的潜在冲突,得出自然保护导向下风力涡轮机空间布局的最优方案。德国景观规划经验为中国提供了新思路:1)在规划到实施的全生命周期中贯彻景观保护理念;2)从未来情景假设中反思当下发展困境;3)结合公众认知完善空间模型,让景观规划在解决风能发展问题的同时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