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虑到电极结构参数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影响,基于实验结果以及一维等温电化学模型研究了电极厚度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活性物质载量的LiNi_(1/3)Co_(1/3)Mn_(1/3)O_2电极,研究了不同厚度的电极对其倍率性能、循环充放电性能和容量的影响。基于多孔电极理论建立了一维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将不同厚度的电极的仿真放电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电极区域的电解质盐浓度、活性粒子表面锂离子浓度、电解液电势和过电势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不同厚度的电极的倍率性能、容量衰退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探究利用干法工艺制备厚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构建点-线-面三维导电网络,采用干法电极制备工艺,制备138μm、217μm和303μm厚(面密度分别为26.7 mg/cm2、35.0 mg/cm2和47.9 mg/cm2)的磷酸铁锂(LiFePO4)厚电极。以0.10 C在2.50~4.25 V充放电,电极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57.5 mAh/g、158.7 mAh/g和153.2 mAh/g,接近30μm厚(面密度为1.0 mg/cm2)对比电池的158.1 mAh/g。在不同电流下进行50次循环,仅0.50 C和1.00 C倍率下循环的容量受厚度影响。以0.50 C循环时,循环曲线出现“跳水”现象,且发生时间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提前,主要是因为厚电极在较大电流下充电时,在负极表面沉积大量高比表面金属锂,导致电池内的电解液干涸。 相似文献
3.
4.
5.
造孔剂对空气电极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研究造孔剂的种类、含量对锌空电池空气电极电性能的影响,分别对添加不同用量的聚乙二醇200(PEG200)、(NH4)2C2O4和NH4HCO3等3种造孔剂的空气电极进行透气性能和稳态电流-电压极化曲线的测试,并用扫描电镜(SEM)对其防水透气膜和催化膜的表观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分解造孔方法,在这3种造孔剂中PEG200的造孔效果最好;在防水透气膜和催化膜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7.5%、15%的PEG200,所得空气电极在相同电位下的极化电流最大;由SEM观察可见:PEG200含量分别为7.5%、15%的防水透气膜和催化膜微孔的孔径分布更加均匀、孔隙率更大。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恒流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粘合剂聚环氧乙烷(PEO)和水溶性聚合物LA对硫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电流密度为0.2 mA/cm2、电极厚度为70 μm时,LA-硫电极的放电比容量比PEO-硫电极高100 mAh/g,放电平台电压高近50 mV.随着放电电流密度或电极厚度的增加,PEO-硫电极极化的加剧程度比LA-硫电极的大;随着电解液的浸润、渗透,PEO-硫电极的阻抗增大,而LA-硫电极的阻抗逐渐减小并趋稳定,这是PEO-硫电极的放电性能不如LA-硫电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方法并结合电导率和粘度的测试,研究了电解液对硫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制的电解液中,硫电极在2.3 V和2.0 V附近有两个放电电压平台,低电压平台的电位和电解液的粘度密切相关。当电解液为1 mol/L LiN(SO2CF3)2/1,3-二氧戊环(DOL) 乙二醇二甲醚(DME)(50∶50,体积比)时,在室温、0.4 mA/cm2的电流密度放电时,硫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 050 mAh/g,第5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仍维持在600 mAh/g以上。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保持导电剂总体含量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电池性能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电极制作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没有考虑分布差异性的影响。通过在磷酸铁锂(LiFePO4)电极片制作过程中采用双层涂布浆料的方式,使导电剂含量从集流体到隔膜方向上呈梯度化分布。采用恒流恒压循环实验、倍率性能实验、交流阻抗实验、循环伏安实验和扫描电镜测试,研究了导电剂梯度化分布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靠近集流体一侧导电剂含量为9%(质量分数)的样品和没有梯度化的样品,初始比容量分别为154.1和149.3 mAh/g,电荷转移阻抗分别为184.8和384.4Ω,说明前者的性能较后者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膜电极的催化层中加入造孔剂以减小气体反应物的扩散传质阻力。提出了两种新型造孔剂,分别为低分解温度的NH_4HCO_3和高溶解度的(NH_4)_2SO_4。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造孔剂NH_4HCO_3,可使膜电极在H2-空气条件下的输出功率获得显著提高;加入适量的造孔剂(NH_4)_2SO_4,可使膜电极大电流工作时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扫描电镜(ESEM)的测试结果表明,造孔剂的加入使膜电极催化层的孔结构得到优化,更有利于传质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催化剂Pt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12.
四丁基溴化铵对锌电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抑制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锌电极产生的枝晶和形变,利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在电解液中添加四丁基溴化铵(C4H9)4NBr(TBAB)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10-4mol/LTBAB后,在锌电极的循环伏安图上阳极氧化电流和阴极还原电流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此外,在阴极极化时,锌电极阻抗的复数平面图(NYQUIST)上出现了表征吸附作用的感抗圆。从而说明添加10-4mol/LTBAB,由于其表面吸附作用有利于锌电极的充放电性能,尤其是在阴极极化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粘合剂对 MH 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所使用单一粘合剂不能很好地满足MH电极需要,采用亲水性的粘合剂聚乙烯醇(PVA)和憎水性粘合剂聚四氟乙烯(PTFE)联合使用,研究了PTFE浓度变化以及处理条件改变时对MH电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压力、温度下,MH电极表面涂覆的聚四氟乙烯较好地分散到合金周围,避免了贮氢合金粉的脱落,提高了活性物质利用率;2%PVA和15%PTFE联合使用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利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了电池级K2FeO4,并将部分产品表面均匀分布了一层KMnO4。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恒流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技术对K2FeO4和K2FeO4/ KMnO4复合物的表面物理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2FeO4具有良好的晶形,而K2FeO4/ KMnO4复合材料的表面确实均匀分布了一层KMnO4。恒流放电测试表明K2FeO4/ KMnO4复合电极的放电容量平均比单纯K2FeO4电极的放电容量增大10%以上,放电平台提高50 mV左右。循环伏安结果表明高价锰参与KFeO的放电过程,并对高铁的放电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空气中的NH_3杂质对常温(电池温度80℃左右)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使用燃料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了PEM燃料电池的极化特性和交流阻抗,采用等效电路法获得PEM燃料电池的等效电路元件,分析了空气中NH_3质量浓度、电池温度和NH_3通入时间对PEM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中NH_3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与NH_3质量浓度和NH_3通入时间有关:浓度越低,影响越小;短时间内通入含NH_3的空气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小,但长时间通入对膜电极的损害较大;被NH_3毒化后PEM燃料电池再通入纯净空气后电池性能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