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换流站位于一典型黄土状土的高填深挖场地。由于原始地貌属黄土梁峁区,地形呈"V"字形态,因此,在站址整平过程中,周围及站区内形成了大量的人工边坡及截留冲沟,给站址的地质环境及地基稳定带来了极大风险。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及岩土工程勘探,研究场地岩土工程特性,分析认为场地水环境特征、工程边坡及大厚度填土是影响站址安全性的主要地质风险因素,场地地基土的挖填交接面、厚填方体的长期变形及工程边坡坡体的稳定性是影响建(构)筑物地基稳定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某500 kV变电站站址地貌由两山夹一鱼塘构成。针对变电站复杂地形,采用黏土心墙+高压旋喷桩组成复合防渗墙,在填土区底部设计了填土底部排水系统,在填方边坡上设置3台大功率水泵,采用分层强夯法处理填土地基,500 kV联合构架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处理地基。经监测,填方边坡和填方区地基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复合防渗墙、地下水排出系统达到预期效果,减少了上游鱼塘对变电站填方区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湖南常德地区某电厂冷却塔、烟囱等建(构)筑物地段位于深层填方区,并且该工程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工期要求紧。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针对填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对深层搅拌法加固此类深层填土地基的适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搅拌施工工艺的孔位间距、提升速度、搅拌次数等搅拌大面积施工参数,同时采用静力触探、低应变测试、标贯、平板荷载试验、抽芯等手段对桩身水泥土搅拌的均匀性、桩体完整性、单桩竖向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检验,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灰土挤密桩工程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广泛运用于黄土地区,以消除场地湿陷性,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因而在处理火力发电厂地基时也经常使用。在洛阳热电厂改扩建工程中也采用了灰土挤密桩的地基处理方案,但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现结合该工程对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及有关问题作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强夯置换法或强夯半置换法利用动力固结原理,通过在夯坑中加硬质粗颗粒填料,建立排水通道,使地基土夯坑周围与夯坑底的孔隙水就近转移,加快土层固结。本文结合昭通换流站采用强夯半置换法处理高含水率粘土地基的应用,分别对强夯理论,方案选择,夯点布置,强夯处理深度等进行了论述与实践验证。换流站强夯场地碎石掺和比例为36%,经6个月的强夯后,平均地基承载力由160 k Pa提高到220 k Pa;压缩模量由6 MPa提高到15 MPa;平均含水率由36%降到24%;一年内场地沉降观测最大不超过10 cm。最后结合本工程实践经验,对强夯强夯半置换法在类似工程中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上的变电站为满足洪水位要求往往需要大面积回填土,从而造成地基过大沉降。托板桩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有效的处理回填土下深厚软土地基技术,已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托板桩技术推广应用到变电站地基处理工程中,分析了托板桩技术的适用范围,给出了桩体荷载分担比、沉降及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托板桩处理填方变电站深厚软基设计方法。针对软土地区某新建变电站工程,提出了托板桩法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沉降及承载力计算分析。本文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关结论可为软土地区变电站地基处理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万华  杨睿智 《宁夏电力》2015,(2):19-24,64
针对西北部分地区地表层粉砂分布不均、砂岩不易破碎、块石回填方量大、回填厚度深等问题,考虑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地基处理的适用性及其成效、工期、造价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提高填土密实程度,加速填土前期固结,提高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减少填土的后期沉降和建(构)筑物及地面设备基础的沉降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西北地区特高压换流站及其他大面积土石方开挖、回填及地基处理施工工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鄂尔多斯台地丘陵沟壑发育,位于冲沟地段建筑物往往无法避开,场地整平回填土厚度达二三十米,大厚度填土作为建筑地基,场地与地基处理组合方案、施工质量控制和评价等成熟经验不多。本文通过试验,表明采用挖方区回填料分层回填、分层振动碾压、分层强夯处理的综合方案是合理可行的;确定了分层振动碾压和分层强夯施工工艺、参数、检测标准,对处理后填土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灰土挤密桩是处理厚层素填土地基方法之一,基于对新近堆积素填土的工程性质分析,通过预设灰土挤密桩桩径、桩间距、成孔工艺、桩身填料、夯填工艺等参数,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变形特性、桩间土挤密处理效果进行预估,并通过施工及检测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检验,研判灰土挤密桩处理厚层新素填土的实际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孟惜春  廖爱平 《湖南电力》2002,22(Z1):25-28
通过对高填方区软弱地基的分析研究及场地稳定和沉降计算,并进行了多种方案经济技术比较,提出了用预压固结中袋装砂井的方法对软弱地基提前加固处理,既解决了场地稳定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后期沉降,缩短了施工周期.  相似文献   

11.
西柏坡电厂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2×300MW机组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及厂区主要建(构)筑物荷重大,生产使用对变形要求严。但本场地主要持力层较软弱,地质条件复杂。容许承载力及变形模量均偏低。天然地基土难以适应强度及变形的要求。因此,地基土必须进行处理。在初步设计阶段,我们根据工程的地质情况,对主厂房、烟囱、圆筒仓采用什么样的地基处理方案作了大量的调研,收资工作。对几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技术经济比较。本文仅就振冲碎石极与钢筋混凝土灌注被这两种地基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2.
林岩 《新疆电力》2007,(3):62-63
本工程为热电联产工程,场地土由上部湿陷性黄土和下部碎石土构成,由于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对建(构)筑物危害较大,需采取人工地基。本文对多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对比,最终推荐较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山东某百万机组电厂工程场区位于山东省北部沿海区域,厂前区上部地基土工程性质较差,地基承载力较低,变形较大,且场地内的饱和粉土及砂土在地震影响烈度达Ⅶ度时将可能产生轻微液化现象,不能作为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因此需进行地基处理,根据现场岩土条件,拟采用干振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需进行复合地基原体试验。本文主要介绍复合地基原体试验施工过程、检测方法及试验成果等。  相似文献   

14.
动力固结法简称强夯法,这是利用动力快速改良地基的一种新方法。此法自七十年代初在法国问世以来,由于具有经济、快速、简便而有效的特点,已应用于美、日等20多个国家的300多项工程中。我国1979年开始应用此法,多用来加固软土、砂类土或各种类型的填土地基。本文述及的是太原第二发电厂东高地贮灰场采用强夯法的情况,它是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处理中的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变电站应因地制宜确定竖向布置形式,尽量减少边坡用地、场地平整土(石)方量、挡土墙及护坡工程,针对保东500 kV变电站建设条件,给出了不同填土高度的竖向布置方案,并通过各方案对比、分析,给出技术经济合理的半填土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边坡或边坡较高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但对地基性质的要求没有公认的标准。论文采用类比的方法,提出了对边坡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要求标准的确定方法。计算表明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是比较容易满足的。计算也表明,地基土强度指标小于边坡填土的强度指标时,临界滑动面切入地基中。相同的地基承载力可以对应不同的强度指标组合。地基承载力相同的情况下,地基土内摩擦角越大,对应的安全系数越大,切入地基的深度越小;对均质地基,不同情况下d/L不会超过1/3。  相似文献   

17.
自1965年法国工程师Vidal提出现代加筋土概念后,加筋土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已广泛应用于公(铁)路路基、边坡、挡土墙等工程,本文通过云南怒江某220kV变电站工程介绍加筋土挡墙结构在深填方边坡支护方案中的应用。加筋土挡墙是由墙面板、土工格栅、填土、地基等附属结构组成、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综合受力体,通过共同作用,发挥挡土结构各材料的优势,改善了的结构整体性能。文中结合工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加筋土挡墙,应用代表断面对挡土墙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加筋土挡墙的设计计算,完成了加筋土挡墙设计,并总结了填方边坡采用加筋土挡墙不同高度造价比较。  相似文献   

18.
华能威海电厂三期扩建工程主要利用老厂灰场进行建设,冲填土(粉煤灰)层较深,本着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进度的原则,根据其上建(构)筑物对地基的不同要求;整个厂区的地基处理分别采用了超挖换填、钻孔灌注桩、粉喷桩等几种不同的方案。重点介绍该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可供同类工程地基础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驻马店某工程场地地基土均为粘性土,在桩基原体试验中,PHC桩出现上浮,并导致部分PHC桩出现断桩、承载力不足等严重缺陷,造成很大安全隐患,处理起来不但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而且又会延误工期。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出导致PHC桩上浮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信阳某工程压实填土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为背景材料 ,对成桩前后桩间土力学性能的变化 ,置换率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长期浸水条件下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变化 ,压实填土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破坏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