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秀卫 《中国科技博览》2012,(35):173-173,184
随着我国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电子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给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正成为教学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对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些措施及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激光技术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为了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本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几种创新教学方法,并进行了课程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这些创新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强化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则有赖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和形成支创新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何哲 《硅谷》2009,(8):133-133
生物学科的教学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显得过于沉闷,而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新颖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会增加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并能够调动学生们的思维,从而去发散性的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气氛的活跃方面,好的讲授方法与多样的教学技巧还能够使生物课堂变得轻松而有趣,易于师生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音乐作为创新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潜能。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大胆想象,首先应改变的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说教师是“导演0那么学生就应该是最重要的“主角”,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一个创造的舞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主要论述,希望给大家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学习知识的能力,是激发创新的先决条件。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阅读物理大事件,鼓励学生自由交流,独立设计完成科学小实验,科学评价他们的努力结果,使他们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本文对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做了丰富的研究和计论。  相似文献   

8.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初中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当然老师也不例外,他们需要用新的思路来指导学生。老师在备课时应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因材施教,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原有的教材进行大胆创新,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创新思维,在思考与实践相融合的数学教学中不断追求,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宏 《中国科技博览》2010,(34):490-490
信息技术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就需要任课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职专音乐教学的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对课程的创新教学进行论述,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教师创新意识的提高提出见解。为职专音乐课的教学及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知识和技能发展的人,而且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每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努力钻研教材教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健康地得到发展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职业教育所面临着生源差、学生缺乏主动性,面对实习,特别是机械实训车削,平时理论成绩好的,实习操作不一定行,而平时理论成绩差的,实习操作能力较强。学生的千变万化使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变动,以往老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在形式和手段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渐渐替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单一的教和学的过程,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导向,使学生学习的被动变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当前机械制图《第三角画法教学》任务的主渠道,通过《第三角画法》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精心设计并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刺激、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合理教学获得最佳、最有效的技能技巧,发展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的方法,对职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适用。不仅因为它教学灵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魄动力。  相似文献   

16.
田锐 《材料保护》2021,54(1):后插17-后插18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高速发展进程中,人们的体育意识认知也随之增强,极大促进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立足目前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和新课标之间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怎样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等,推进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实现新时期下的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体育教学创新,形成与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特色相符的体育教学模式,从而助推我国的体育事业可以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高校培养材料类专业人才中,体育教学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对于高校教育知识结构中占据重要作用.立足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型,并且与专业人才教育现状结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改革思路,真正为新时期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借鉴,培养材料类专业学生能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7.
[摘要]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关键环节。没有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没有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主体式教学法的实质,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18.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化祥 《硅谷》2008,(18):156-157
开放性的教学方法,重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辅导学生创新活动中,借鉴发现式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学科的摹本概念、基本理论,还能够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现行教材、教育状况和本人的教学体验,阐述发现式教学模式运用的特点、程序和几点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教改的历史潮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技巧,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他们的学习技能,突出他们的主体学习作用。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专门人才,而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针对此目的,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