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新矿山管理模式 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民杰 《采矿技术》2010,10(3):129-131
阐述了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数字化低碳型矿山的发展理念和以科技为支撑,努力降低建矿投资与生产成本,创新矿山管理模式,建设低碳型矿山的具体做法,展望了中钢矿业3年内国内现有矿山全部建成达产,形成矿石总产能1000万t以上,长期形成矿石总产能3000万t以上的总体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推进矿山节能减排 打造和谐绿色白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白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情况和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和谐、绿色白山建设,扎实推进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节减排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庙沟铁矿从矿山实际出发,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实现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围绕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依靠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4.
晏锐 《陕西煤炭》2022,41(1):167-170
为实现魏墙煤矿绿色矿山建设,设计在矿区环境治理、矿井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现代化矿山、企业形象及和谐社区建设,采用花园式矿山建设标准实现矿区环境优美;通过综合机械化开采、矸石综合利用、污废水综合利用、矿井余热利用等技术提高了资源采出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科技创新及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现代化矿山建设目标;通过荣和文化建设及和谐社区建设,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绿色矿山建设技术为魏墙煤矿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成为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的标杆。  相似文献   

5.
王芳  李保平 《煤》2011,20(Z1)
为了实现煤炭资源和环境协调友好开采,建设绿色生态矿山洁净生产模式是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思路。结合矿山客观条件,通过采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对废弃的矿山矸石治理和改造,目的是使矿业活动对所在区域的环境影响达到最低,从而寻求科学合理的建设绿色生态矿山之路。  相似文献   

6.
绿色矿山是在新形势下对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矿业发展道路的全新思维.建设绿色矿山是促进矿业经济进步的必由之路,合法、低耗、环保和可循环是绿色矿山的基本内涵,而创新是搞好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思想.为了浙江省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浙江省绿色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意识逐渐渗人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方面,矿山的开采也将更加重视其对环境的影响,今后的矿山开发利用也将向着"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科学的分析方法将帮助人们采取更为安全可靠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煤矿作为资源型企业,煤炭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是煤炭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孝义铝矿绿色矿山建设为例,基于矿山的基本概况,提出了建立绿色矿山的目标与原则,探讨了绿色矿山的建设过程,说明绿色矿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对于孝义铝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并为孝义铝矿后续的绿色矿山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更好地部署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分析了灰岩矿矿山地形地貌及开采现状。基于此,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指标,设计了绿色矿山主要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矿区环境建设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节能减排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以及数字化矿山工程等。研究实现了矿区整体环境整洁美观以及矿山石料加工厂生产线及传输带应全封闭,保证了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淘汰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工艺和设备,确保能耗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等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400余座露天煤矿煤炭产量达7.1亿t,占煤炭总产量的20.8%。针对露天煤矿开采对固体环境、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综合性影响,提出,采用绿色开采技术是解决露天煤矿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根据我国露天煤矿现状,认为,应加强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理论研究,实施绿色开采一体化技术,对露天煤矿破坏生态环境的机理开展研究,建议露天煤矿应采取闭坑治理等系列绿色开采技术,提出露天煤矿5项绿色开采原则,建议用“土地置换原则”及“土地扰动系数”破解露天煤矿土地征地困局,建立露天煤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矿山企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储量和环境保护约束日益趋紧,企业发展面临重大瓶颈。为探索新时期我国矿山企业发展路径,梳理了当前我国矿山企业面临的问题,以“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管理为创新发展视角,构建“三资”一体化管理与环境保护耦合的协调发展模式。以广西凤凰山银业公司为实证对象,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该矿山存在的问题,构建凤凰山银矿“资源-资产-资本”与环境保护耦合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结果表明:凤凰山银矿存在资源储量、环境保护和企业核心能力约束的问题。结论为我国矿山企业实行“三资”一体化管理与环境保护耦合发展模式,有利于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永杰 《矿业工程》2003,1(1):29-32
叙述通过改革,改造等措施,本钢在“九五”期间矿山生产,成本,经济技术指标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今后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技术进化理论(TRIZ)和方法,通过构建物质—场问题模型揭示煤炭开采过程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现有问题和矛盾,并对我国煤炭开采过程相关工艺环节中典型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梳理,分析其技术进化现状、问题及方向,最终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技术进化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付水法  郭伟 《中国矿业》2012,21(Z1):57-59,75
该文通过对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所属部分矿山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的做法,如回填塌陷坑、工艺优化、填洼造地、实行充填采矿法、利用科技创新全尾砂固结排放、无尾排放等的分析和阐述,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使矿业可持续发展赋予了具体的意义。对类似矿山亦有所启发,同时指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煤矿绿色开采与沙漠综合治理的互补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元春  尚彦军 《煤炭学报》2009,34(12):1643-1648
从地理分布、资源特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4个方面,对煤炭绿色开采与沙漠综合治理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分析.以沙漠沙为主要原材料,对煤炭资源实施充填开采,一方面可从根本上控制采煤引发的岩层移动,避免地下水系和地表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实现煤炭绿色开采;另一方面通过科学采沙减少沙源,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增加水源,可以有效地遏制土地沙化.将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煤炭企业进行资源开采、煤炭深加工、坑口发电的同时,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沙漠治理开发,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为主的“沙产业”,从根本上减轻过度农垦、放牧、樵采等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有色金属开采技术进步推动呆矿资源化、实现资源最大化、改善安全状况、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做出贡献等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对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静 《矿业工程》2009,7(6):50-51
叙述了河南安钢集团舞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节能减排、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非金属矿业是一个用途广泛的朝阳产业,其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正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手段和体现,因此非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矿产战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非金属矿业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现状:我国的非金属矿产品种齐全,储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品味贫富不均;多数非金属矿产供需基本平衡,但少数矿种保障程度不足;我国非金属矿山的数量多而规模小,初级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程度不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5条战略措施: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大力进行矿产资源国情和矿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认识和法律意识;调整矿业产业链的投资结构,加强国内外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增加矿源储备,建立储量动态跟踪数据库;充分依托市场机制,积极开展非金属矿产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满足循环矿业和低碳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整合资源,提高非金属矿产的产业集中度,实行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制度;抓住国家发展新材料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机遇期,加快中国非金属矿业的发展,实现由非金属矿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矿业工程》2005,3(2):3-5
就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矿产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企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高能耗、重污染等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