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从诗旨和诗境两个方面考察袁桷诗歌之“清”.从诗旨可见其诗歌中最显著的思乡之情、隐逸之心,在本质上是“清”心,是对不受世俗玷污的人的本真之性的一种寻觅和回归;从诗境则见诗人以多种手法营构“清”境,明净、清澈为尚.  相似文献   

2.
贺诗的美学特征,首在强烈的主体投射性,次在形式的陌生化,次在通感。虚荒诞幻是其外表,绝望苦闷为其内核。李贺诗歌是苦闷愁郁之象征。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的共同点——意象入手 ,对二者诗学中意象的实质、意象的意义及其诗歌所具的绘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后者倾向于形式主义的原因在于其与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的艺术构思及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了中外诗歌对中国诗歌会诗人蒲风的影响。蒲风的诗歌首先吸收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营养,特别是“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及早期的普罗诗歌。其次,蒲风的诗歌也深受苏俄红色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普希金、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因此,蒲风的诗歌是盛开在中外诗歌双重土壤上的一束现实主义之花。  相似文献   

5.
王维、李商隐一个处在盛唐时代,一个处于晚唐时期,作为才华横溢的才子,二人都有远大志向,但是二人的政治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却不尽相同。文章尝试对二者诗歌中表现的政治内容进行归类,着重探讨二人诗歌中的政治理想以及形成他们各自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晁补之文采风流,诗名卓著,其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将宦海失意的哀怨、亲友深挚的情谊、匡时济世的壮志、爱国忧民的热情、仕途淹蹇的无奈、人生易老的感喟都融入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人生的热切关注和个人命途际遇的忧伤慨叹。晁补之的诗歌既有典雅奇丽、疏朗洒脱的风味,也有空灵隽秀、清静幽远的韵致,还具顿挫怨抑、悲凉凄婉的格调。晁补之的诗歌以厚重深沉的思想内涵和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享誉于时,流芳后世。  相似文献   

7.
8.
马修·阿诺德的作品重新受到关注.从他的代表性诗歌"被遗弃的雄人鱼"入手,分析了阿诺德诗歌的特点.他的作品必将在文学评论史上占据应得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极具才华的俄罗斯抒情诗人叶赛宁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诗风复杂多变,格调轻柔、隽永,对现代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从现代性的角度,全面而多重分析叶赛宁诗歌的内涵与时代性质,解读其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不同影响 ,外国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把握外国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提前 ,而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外国诗人诗作的了解也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将中国传统诗歌翻译成英语,与国际友人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是新时代的目标之一,这样就使格律诗英译成为一大重点与热点。格律诗的产生,是基于一系列基础要求的完善而形成的。因此,在对格律诗进行英译的同时,很难顾全其所有内容、形式,必然存在取舍问题。因而,格律诗的具体英译方法需要探索和尝试。无论是形式上的格律平仄、声韵特点、阅读特点,还是内容上的对仗修辞、典故运用、文化习俗,都要进行一定的比对与研究。可以说,格律诗的翻译方法探讨,既是对中英诗歌的共同点进行考校,也是对对等翻译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古诗插图自动生成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使用注意力机制的生成对抗网络,输入古诗文字和草绘图,经由网络输出古诗插图。该模型在利用编码与解码的图片生成结构的同时,结合注意力机制,将图像色彩及轮廓特征进行了提取,生成器中加入了残差网络模块,增加了网络深度,同时提高了网络模型的效果,最终生成图像质量更高的古诗插图。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对比方法,在图像质量和色彩渲染方面均有优势,输入的古诗和草图经过网络模型,生成了较为符合古诗意境的插图。  相似文献   

13.
论诗歌的美学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用最凝练的语言、最丰富的情感、最美妙的想象组合而成的语言艺术,它有绘画一样的视觉,音乐一样的风格,神话一样的意境,故诗歌的视觉美、声韵美、风格美、意境美,共同构成了诗歌的美学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创作成就令人注目,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典型的画面,借助于优美的艺术形式、生动的情节表达出来。毛泽东在注重思想内容的同时,十分重视艺术结构,并且在创作中自觉遵守结构原则.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和主题思想的需要来确定结构。  相似文献   

15.
诗歌在中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名篇佳制,异彩纷呈,其含蓄的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具魅力,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6.
梅尧臣诗歌早期以模拟唐诗为主,呈现出"喜为清丽,间肆平淡"的特色。景祐元年后,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梅尧臣的诗歌创作在题材、手法和风格等方面逐步发生转变,渐渐走出了早期模拟的苑囿,对同时代及后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为宋调的开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警句的概念、类别、特点、作用及其产生的根源和制作过程,还探讨了可摘不可摘,警句与全篇的关系等问题,最后提出在诗歌创作中应重视警句的制作。  相似文献   

18.
古诗注释在中国有千年的学术实践,但至今对其理论的梳理尚属寥寥。总体而言,古代学者对诗注用力之处有四:一是历史考证,表现为年谱、编年和广泛的诗史互证;二是对典故及其它文学因素的阐发;三是以追究语言化用为对象的引证传统;四是对文本意义的开掘。历史、文学、语言和意义,构成中国古诗注释的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界过分强调了外国诗对穆旦诗歌的影响而忽视了他对中国新诗资源的融合与超越。具体表现之一是缺乏穆旦与本土诗人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穆旦生命历程、诗歌理论和典型作品的分析,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具体地论证穆旦对中国新诗本土资源的融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