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无溶剂法合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蔗糖脂肪酸酯的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和精制方法.该工艺流程以高级脂肪酸为原料,经与甲醇反应制得脂肪酸甲脂,然后在催化剂存在下与蔗糖于130-140℃、0.01MPa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直接合成蔗糖脂肪酸菌;粗产品经盐水洗涤后得到质量分数为53.43%的蔗糖菌产品,其中单酯32.8%,双脂35.5%,三酯31.7%,产品再经有机溶剂处理,可将总蔗糖菌质量分数提高到91.62%.收率49.83%(以甲酯计).  相似文献   

2.
由天然油脂棕榈油合成蔗糖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无溶剂酯交换法合成蔗糖脂肪酸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乙醇为原料代替有毒的甲醇,用天然油脂代替单一脂肪酸进行反应生成脂肪酸乙酯,由脂肪酸乙酯与蔗糖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熔融成均相,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脂肪酸蔗糖酯.考察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温度、压力、催化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由天然油脂棕榈油合成焦糖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无溶剂酯交换法合成糖脂肪酸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乙醇为原料代替有毒的甲醇,用天然油脂代替单一脂肪酸进行反应生成脂肪酸乙酸,由于脂肪酸乙酯与蔗糖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熔融成均相,进行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4.
无溶剂法合成蔗糖硬脂酸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乙醇代替有毒的甲醇与硬脂酸在酸催化下进行反应制出了硬脂酸乙酯,以硬脂酸乙酯与蔗糖为原料在催化剂和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出蔗糖硬脂酸酯,本文详细考察了该合成反就过程中乳化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蔗糖硬脂酸酯产率的影响,得出了较佳合成了工艺条件,即硬脂酸乙酯:蔗糖摩尔比为2.5:1,乳化剂与蔗糖质量比为0.1:1,催化剂与反应物料质量经为0.14:1,反应温度120℃,压力4.35kPa,时间3.5h,蔗糖酯产率约75.2%,此外,还把蔗糖硬脂酸酯制成易挥发衍生物,建立了分析其组成的气相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乳化法合成松香酸蔗糖酯及其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香酸与乙醇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了松香酸乙酯.再以松香酸乙酯与蔗糖为原料,微乳化剂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合成了松香酸蔗糖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品种和用量、乳化剂及体系压力对松香酸蔗糖酯产率的影响,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确定的松香酸蔗糖酯最佳合成条件为松香酸乙酯:蔗糖摩尔比为2.45:1,乳化剂与蔗糖质量比为0.14:1,催化剂与反应物料质量比为0.045:1,反应温度93℃,压力4.86kPa,反应时间3.45h,产率为82.07%,单酯含量58.2%.产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乳化能力和发泡能力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当,泡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蔗糖酯是由亲水的蔗糖和亲油的脂肪酸组成的表面活性剂。其特有的性质使之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洗涤剂等行业。作者论述了蔗糖酯的各种化学合成、分离提纯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的碱性钠盐为催化剂对八乙酸蔗糖酯进行了合成,并研究了不同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糖酐比1:10.5,反应温度134℃,反应时间1h,催化剂用量2%,产率可达93.8%。  相似文献   

8.
不饱和酸单甘酯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脂肪酸甲酯甘油解、油酯甘油解、脂肪酸与甘油直接酯化以及脂肪酸与缩水甘油反应分别可制得α-MG含量为55%,45%,45%和75%的不饱和酸单甘酯。  相似文献   

9.
混合脂肪酸多元醇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混合脂肪酸、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出混合脂肪酸多元醇酯,对产物进行了理化指标、润滑性能和热稳定性的测试,并与传统的油酸二元醇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猪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备复合脂肪酸甲脂,得率97.2%。再以浓硫酸为溶剂和催化剂,VC和复合脂肪酸甲互进行酯交换合成VC复合脂肪酸酯。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比及浓硫酸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VC):n(复合脂肪酸酯)为1:1.2,反应时间为26h,n(浓H2SO4):n(VC 复合脂肪酸酯)为1:0.15,反应温度为25℃,产率达76%。产品的抗氧化性能测试表明VC复合脂肪酸酯是一种优良的无毒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以菜油、甲醇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合成菜油脂肪酸烷醇酰胺。烷醇酰胺经硫酸化及中和反应制得硫酸盐;经硼酸化反应制得硼酸酯。探讨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对上述两种表面活性剂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对合成产品的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烷醇酰胺硫酸盐合成的最佳条件为菜油脂肪酸烷醇酰胺∶氯磺酸∶氯仿=1∶1.2∶15(摩尔比),反应温度18~20℃,反应时间3h。烷醇酰胺硼酸酯合成的最佳条件为菜油脂肪酸烷醇酰胺∶硼酸=2∶1(摩尔比),反应时间为7h  相似文献   

12.
油脂替代品蔗糖多酯的合成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蔗糖和硬脂酸甲酯合成了蔗糖多酯,得出最佳合成条件:硬脂酸甲酯与蔗糖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反应温度145℃,反应时间5 h.在此条件下反应产率达到88%以上.并用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对产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松香酸与乙醇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了松香酸乙酯.再以松香酸乙酯与蔗糖为原料,微乳化剂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合成了松香酸蔗糖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品种和用量、乳化剂及体系压力对松香酸蔗糖酯产率的影响,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确定的松香酸蔗糖酯最佳合成条件为松香酸乙酯:蔗糖摩尔比为2.45:1,乳化剂与蔗糖质量比为0.14:1,催化剂与反应物料质量比为0.045:1,反应温度93℃,压力4.86 kPa,反应时间3.45 h,产率为82.07%,单酯含量58.2%.产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乳化能力和发泡能力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当,泡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蔗糖配合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蔗糖和粽榈酸乙酯在催化剂等助剂的作用下,采用无溶剂酯交换法合成棕榈酸蔗糖酯,在实验的基础,以蔗糖为关键组分研究了蔗糖酯合成了宏观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为表现一级可逆反应,得出该表观一级可逆反应的动力学模型XA-XAe=(XA0-XAe)e^-kt,并求取了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5.
猪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备复合脂肪酸甲酯,得率97.2%.再以浓硫酸为溶剂和催化剂,VC和复合脂肪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合成VC复合脂肪酸酯.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及浓硫酸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VC)∶n(复合脂肪酸酯)为1∶1.2,反应时间为26h,n(浓H2SO4)∶n(VC+复合脂肪酸酯)为1∶0.15,反应温度为25℃,产率达76%.产品的抗氧化性能测试表明VC复合脂肪酸酯是一种优良的无毒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6.
蔗糖酯合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蔗糖和棕榈酸乙酯在催化剂等助剂的作用下 ,采用无溶剂酯交换法合成棕榈酸蔗糖酯 .在实验的基础上 ,以蔗糖为关键组分研究了蔗糖酯合成的宏观动力学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该反应为表观一级可逆反应 ,得出该表观一级可逆反应的动力学模型XA-XAe=(XA0 -XAe)e-kt,并求取了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酶催化合成蔗糖-6-月桂酸单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酶催化合成蔗糖-6-月桂酸单酯的新方法:在两种有机溶剂混合组成的媒介中,蔗糖与月桂酸乙烯酯在脂肪酶的选择性催化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定向合成蔗糖-6-月桂酸单酯.通过改变溶剂的种类、酶的来源、酶的浓度及反应物料摩尔比等因素进行优化反应.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叔戊醇/DMSO=4/1(V/V)的混合体系,100 g/L Lipozyme TL IM,40℃下反应6小时,转化率为97.2%.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蔗糖和硬脂酸甲酯为原料、K2CO3为催化剂、硬脂酸钾为助溶剂,用微波合成蔗糖酯,研究了不同外控电压、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助溶剂用量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硬脂酸甲酯与蔗糖的摩尔比为2:1~3:1,碳酸钾的量为总量的17%,硬脂酸钾的量为总量的20%,反应时间为5.5min~7.5min,产率为144.5%。  相似文献   

19.
蔗糖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溶剂法合成蔗糖单硬脂酸酯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找出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蔗糖与硬脂酸单甘酯mol比为1:1、乳化剂用量5%、催化剂用量1%、水含量5%、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5小时、压力0.07~0.14Pa。重量产率106%(以硬脂酸单甘酯计)。  相似文献   

20.
对粘胶长丝油剂VIF—630的外观、物理性质、元素鉴定和定性分析做了较为系统的工作;运用化学法和红外光谱法(IR)等手段对该油剂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其中主体成分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醇磷酸酯、脂肪酸高碳醇酯和少量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