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梅山三号高炉处于炉役后期,炉身侵蚀严重,冷却设备大量损坏,制约高炉正常生产。通过改进炉身冷却设备,运用炉身压浆造衬技术和合理操作制度等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炉身侵蚀问题,高炉煤气利用率提高,炉况稳定性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2.
3.
热管新技术已试用于冶金、化工、电子等诸多行业,效果显著。利用热管冷却壁、冷却结构形式冷却高炉炉身,不但改善了冷却效果,而且大大节约了水能,有待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5.
新日铁君津厂的3号、4号高炉最初采用的都是冷却板系统,随着炉龄的老化,各自办内型的破损都已相当严重。因此,为了避免操作上的变化,延长高炉寿命,在两周的休风期间内,用冷却壁替换了原先的冷却板系统,以对两座高炉的炉身内型进行修补。经过这次修补,下料变得顺畅了炉墙附近的气流也稳定了,因此高炉寿命的延长也将成为自然。 相似文献
6.
炉身侵蚀问题一直是影响3号高炉稳定顺行的重要因素。炉身侵蚀严重且不均,局部易产生管道行程,造成边缘煤气流分布紊乱。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周边不均现象难以消除,炉身冷却设备大量损坏,严重威胁到高炉生产和高炉寿命。2005年针对炉身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3号高炉重新回到正常生产轨道。 相似文献
7.
8.
乌克兰高炉炉身冷却模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高炉炉身寿命,乌克兰炼铁工作者开发了炉身冷却模块技术。这种炉身冷却模块技术取消砖衬和冷却壁,将冷却水管直接焊接在炉壳上,并浇注耐热混凝土。乌克兰和俄罗斯已有十几座高炉采用了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梅钢3号高炉炉身下部冷却设备的破损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对壁体取样.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冷却设备破损机理。并测试服役后的壁体抗拉强度、延仲率与断面收缩率变化等,比较分析不同材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号高炉第二代第一次中修炉腹,炉腰,炉身下部采用球墨铸铁冷却壁,炉身寿命没有得到明显延长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延长炉身寿命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梅山3号高炉进入炉役后期,炉缸局部侵蚀严重,炉体冷却壁损坏加剧,威胁高炉安全、稳定生产.通过采取规整炉型、控制煤气流分布、加强技术管理、加强炉缸维护、抓好炉前渣铁处理等措施,做到了护炉和保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酒钢2号高炉炉缸维护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处于炉役中期的2号高炉炉缸2段29号冷却壁水温差反复异常升高的状况,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护炉措施,稳定了该冷却壁水温差,并较好地处理了高炉强化生产与炉缸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对宣钢8号高炉冷却系统整体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合理的冷却制度和炉型参数控制标准:高炉炉体软水流量控制在2800~3000m3/h,进水温度为44~55℃,炉体热负荷控制在33440~41800kJ/h. 相似文献
16.
17.
青钢3号高炉(418 m3)在建成开炉后的一段时间内,高炉生产不稳定,没有达产.后来,通过采取提高烧结矿质量、采用合理炉料结构、调整高炉基本操作制度等措施,实现了达产目标,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逐步改善,利用系数达到3.2~3.3,综合焦比降到490 kg/t. 相似文献
18.
结合邯钢5号高炉炉墙结厚的处理,总结了铜冷却壁高炉维护合理操作炉型的经验.认为加强入炉原燃料的管理,减少成分波动,降低入炉粉末含量,通过上下部调剂维持适当的边缘煤气流,以及选择合适的热制度、造渣制度是炉况稳定顺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对鄂钢高炉装备技术及设备管理的进步进行了总结.鄂钢高炉装备水平全面升级后,通过加强设备计划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和设备检修管理,初步建立适合强化冶炼需要的现代设备管理体制,取得较好的成效,高炉炼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休风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