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煅烧和消化工艺对白云石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云石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测定法,通过控制煅烧温度、保温时间、消化温度和消化时间等因素,研究了煅烧和消化工艺对白云石活性的影响及最佳的煅烧和消化条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1.5 h时,煅烧产物中的氧化镁活性最好;以最佳煅烧条件下得到的白云灰粉进行消化反应,消化温度为80 ℃、消化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的消化产物活性最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进一步利用白云石制备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产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化床分解炉直接由白云石煅烧生产活性氧化镁,用于进一步生产氯氧镁水泥制品及免烧地砖等建筑装饰材料。所得氧化镁产品品位为:活性氧化镁含量大于25%(理论最佳值为26.4%),游离氧化钙含量小于3.5%。装置可以使用烟煤、贫煤、无烟煤及其它劣质煤种,煅烧温度680-850℃。  相似文献   

3.
煅烧工艺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柠檬酸法测定了均匀沉淀法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并与普通氧化镁粉体活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很大,煅烧温度为450 ℃和煅烧时间为3 h得到的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较大.普通氧化镁粉体的活性要低于纳米氧化镁粉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白云石的热分解对氧化镁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碘吸附法研究了白云石热分解温度对氧化镁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分解温度下制备氯氧镁水泥的固化时间,得出白云石制备氯氧镁水泥的最佳分解温度为680℃,此时产物中氯化镁活性最高.制备氯氧镁水泥制品后固化时间最短;当分解温度超过720℃时,产物中氧化镁的活性度低,不具备生产氯氧镁水泥的条件.该研究为利用白云石生产氯氧铁水泥提供了一条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预热器/回转窑煅烧白云石,以优质轻烧白云石作为金属镁生产原料。此种方法生产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维护操作简单,煅白活性高,灼减量低,镁的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高华 《耐火与石灰》2012,37(3):21-24
通过煅烧实验和显微结构观察,研究了煅烧工艺对三种自云石轻烧后活性度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保温时间为90min,随煅烧温度提高轻烧白云石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50℃活性度达到最高点。(2)对应某煅烧温度存在一个煅烧时间使轻烧白云石活性最高。(3)白云石的煅烧颗粒尺寸影响煅烧产物活性度。(4)白云石原矿的显微结构对煅烧产物活性度有很大影响,一般晶粒粗大的原矿易得到活性较高的煅烧产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NH4Cl溶液直接消化煅烧白云石粉,通过考察煅烧温度、NH4Cl浓度、NH4Cl用量、反应温度、搅拌强度和时间等因素,采取\"先提取钙,再提取镁\"的二步法实现钙、镁的分别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白云石在950℃下煅烧 90min,失重率达到最高;第一步提钙过程中,NH4Cl与白云石氧化钙的摩尔比为 2.3∶1,消化温度为 100℃,NH4Cl浓度为 0.5M,时间为 1.5h,搅拌强度为 1000r·min-1,钙提取率达到 99.8%以上,溶液中几乎没有Mg2+存在;第二步提镁过程中,氨镁摩尔比大于 2.07,温度为 100℃,NH4Cl浓度为 0.5M,时间为 1h,搅拌强度为1500r·min-1,镁提取率为50.96%.利用消化后的白云石溶液制备出CaCO3 和Mg(OH)2,并通过SEM、XRD对产品进行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8.
煅烧MgO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将白云石在1000℃煅烧后,先用氯化铵溶液在常温下对氧化钙浸提,然后用硫酸铵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对氧化镁浸提,使钙镁得到较好的分离,由此出发分别制得了高纯度碳酸钙和氧化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白云石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容易开采,是制备镁系列产品的重要原料之一。氧化镁(MgO)具备优异的耐火性、绝缘性和导磁性等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建材、电子、国防等领域。当前以白云石为原料提取MgO的工艺大多存在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生成残渣、污染环境等问题。本文以轻烧白云石为原料,采用水化络合法制备MgO。首先采用水化法将白云石中Ca、Mg进行初步分离,再通过络合工艺对水化产物中的Ca、Mg进行二次分离,最终制得纯度较高的MgO。通过考察轻烧白云石中主要共存元素Li、Na、Ca、K、Fe、Cu与Mg的质量分数比,确定了白云石粉料适宜的煅烧条件: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3 h。通过考察水化产物中Ca与Mg的质量分数比,确定了轻烧白云石适宜的水化反应条件:水化温度为90℃、水化时间为0.5 h、搅拌速率为80 r/min。通过考察络合后提取的MgO纯度,确定了水化产物较适宜的络合反应条件:络合剂溶液pH为10、络合温度为50℃、络合时间为20 min、搅拌速率为60 r/min,在此条件下从轻烧白云石中提取的MgO纯度高达96.2%。本研究提出的工艺具有污染小、成本低、无残渣产生等优点,为高纯MgO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白云石轻烧工艺对轻烧白云石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白云石轻烧生产提供最佳轻烧条件,以河南卫辉白云石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其粒度(分别为5±2、10±2、20±2、50±5和(100±5)mm)、轻烧温度(分别为1 100、1 200、1 250℃)和保温时间(分别为1、2、3 h)对白云石轻烧料活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云石的粒度、轻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轻烧白云石的活性度有较大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20±2)mm,轻烧温度1 200℃,保温时间2 h。  相似文献   

12.
白云石的灰乳碳酸化工艺条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模拟碳化塔中用人工模拟窑气成分,对由白云石制灰乳碳化制取重镁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灰乳中的液固比在不同气体组成下对MgO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MgO提取率最大时液固比为40:1,窑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30%。并为提高MgO的提取率寻找到合适的添加剂DETA,得出与未加添加剂相比,在相同碳化条件下,相应提取率提高了16.77%。  相似文献   

13.
碳氨法白云石生产轻质氧化镁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碳氨法白云石生产轻质氧化镁的原理和工艺过程,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可为工业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白云石制备特种硅钢级氧化镁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由白云制备特种硅钢级氧化镁的原理及工艺条件,讨论了各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制出了粒径细小,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水化率低的氧化镁。  相似文献   

15.
白云石碳化法生产活性氧化镁新工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前中国以白云石为原料生产二镁一钙(碳酸镁,氧化镁,含镁碳酸钙)工艺设备分为3种:传统工艺及设备;连续喷雾和菌帽塔二级碳化工艺及设备;气烧立窑、新型组合式碳化工艺及设备、二级干燥、旋流动态煅烧生产活性氧化镁联产纳米级含镁碳酸钙(含活性)。从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设备全面分析比较3种工艺设备优缺点,进一步说明第三种工艺在中国属领先水平,应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白云石碳化法生产轻质氧化镁过程二氧化碳浓度低、全过程温度变化大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占工厂成本60%-80%等问题,在理论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加压碳化(0.3—0.5MPa)和热解二氧化碳回收以提高碳化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碳化温度(≤293K),提高重镁水浓度,采用先进干燥及燃烧设备和能量分级利用等措施,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能够降低60%以上,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7.
白云石氨化法制取氢氧化镁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白云石氨化法制取超细含镁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系列产品的反应机理 ,分析了其生产工艺过程特点 ,并对氢氧化镁阻燃剂进行了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8.
白云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测定白云石中钙、镁含量的方法是先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钙镁总量再测定钙含量,然后运用差减法计算出镁的含量。采用在指示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使其在滴定过程中生成三元络合物,提高了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增加有色化合物的稳定性。实验中确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加入指示剂的表面活性剂。在测定钙的过程中,苦味酸的加入消除了终点时微红色的干扰,终点易于观察和判断。与普通法相比,新方法终点变色敏锐,准确度、精密度均较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工业硫酸镁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氢氧化镁前驱物经煅烧制备高纯氧化镁。研究了净化工业硫酸镁溶液时的pH值大小以及沉镁时氢氧化钠浓度对产品纯度的影响。在确定了精制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摩尔计量比、陈化时间、煅烧时间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镁的浓度2mol/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5min,煅烧温度900℃,产物氧化镁的纯度达到99%以上。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粒子平均粒径约为40nm,形貌为类球形,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