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复吹转炉炉底上涨的影响因素,通过造渣工艺制度控制冶炼过程温度控制及溅渣工艺控制等技术应用,有效地预防了炉底上涨,使复吹转炉冶炼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180t顶底复吹转炉投产初期,存在消耗指标高、冶炼周期长等问题。通过优化吹氧工艺、造渣制度及转炉操作工艺,并采用炉型控制技术,使顶底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碳氧积控制稳定、氧耗降低2.3m^3/t,提高底吹透气元件使用寿命,缩短冶炼周期2min,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刘浏 《中国冶金》2005,15(2):1-8
近10年,中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令世人瞩目,其中转炉炬炼钢技术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溅渣护炉技术在中国钢铁企业广泛采用:无论大、中、小型转炉,还是采用特殊铁水(采用含V、Ti或中磷铁水)冶炼的转炉,采用该项技术都得到明显的冶金效果.目前,不少转炉厂的平均炉龄接近10000炉,最高炉龄超过30000炉.在此基础上,国内自主开发了长寿复吹转炉冶煤油工世,利用溅渣技术在底吹喷嘴端部形成透气蘑菇头,保护底吹喷嘴,并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护炉工艺,防止炉底上涨,保持底吹喷嘴通畅.采用该项技术,使底吹喷嘴的一次寿命与转炉炉龄同步(最高超过30000炉),实现全炉役复吹.采用长寿复吹工艺碳氧积波动在0.0023%~0.0030%,渣中TFe降低4%~6%,钢中氧降低(100~250)X10-6.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活炉底复吹转炉使用寿命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炉衬材质及砖型设计优化、复吹转炉砌筑工艺的优化、炉底底吹金属蘑菇头形成及维护、活炉底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及炉衬挂渣喷补维护等工艺措施,提高了120 t活炉底复吹转炉的使用寿命,炉龄达到27 000炉。  相似文献   

5.
上钢五厂于1984年2月份着手转炉复吹工作。3月29日,首先在2号转炉成功地进行了复吹工艺试验,到目前为止已分别在1、2号转炉上,共吹炼了7个炉役3028炉次,产量6.05万吨。为了克服底吹枪龄短的缺点,同时也为了能随时变换底吹枪形式,适应冶炼不同钢种的需要,进行了调换底枪的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经过反复试验,逐步摸索出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转炉复吹工艺。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变底吹风口布置、提高底吹供气强度、引进底吹热更换技术,对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150t顶底复吹转炉的底吹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确保全炉役过程底吹风口可视化,为转炉冶炼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学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谭明祥  林东  彭飞  刘浏  佟溥翘 《钢铁》2005,40(12):25-27
研究与实践证明,为确保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在整个炉役过程中的最佳冶炼效果,可灵活调整底部供气参数,保证底吹供气元件透气性非常重要。本钢炼钢厂采用钢铁研究总院开发的底吹专利技术后,共同对确保转炉生产过程中炉底供气元件的透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底吹供气元件的维护上,采取先进的设备保障、坚持合理的维护制度,保证底吹供气元件寿命与炉龄同步,炉底供气元件在全炉役可见,获得了复吹工艺良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解决大型复吹转炉吹炼过程中普遍面临主要难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冶炼过程成渣、元素氧化规律的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最终形成了大型转炉高效率、长寿命冶炼工艺。基于大型转炉元素选择性氧化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和试验,得出顶吹供气强度提高到3.50~3.72 m3/(t·min),能兼顾冶炼前、中、后期成渣、脱磷需求和脱碳升温期的冶炼效率。底吹供气强度达到0.2 m3/(t·min) 能够有效降低熔池搅拌死区。底吹供气强度和流场是影响底吹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底吹强度、底吹元件类型、底吹数量、底吹模式及维护等技术单元的合理匹配可以确保底吹效果和炉底长寿命,通过10年不断优化和应用,形成了稳定、高效、可靠的大型转炉冶炼技术操作规则,转炉全炉役出钢碳氧积平均降低到0.001 5以内,一次性复吹炉龄达到7 333炉,冶炼效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9.
由于冶炼过程中渣系不合理、原料配比不合理和操作工艺不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日钢60t转炉炉底上涨失控。通过对炉底和液面进行双向监控、调整渣系和优化操作工艺,使炉底上涨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稳定了转炉操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100t复吹转炉维护技术,通过采用控制合理的炉底厚度、调整终渣成分、优化溅渣工艺等措施,使炉龄达到8000炉时,转炉底吹供气元件供气效果能够接近设计强度,保证了冶金效果,实现了转炉复吹与炉龄同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重钢复吹转炉双环缝供气元件及其它设备特点,通过严格控制炉底厚度,形成稳定的通气状况良好的炉渣-金属蘑菇头,根据钢种选择适宜的供气模式,得到较好的复吹冶炼效果,而且实现了溅渣护炉下高炉龄的100%复吹比。  相似文献   

12.
在唐钢150 t复吹转炉上开发出适用于百吨以上顶底复吹转炉的音频化渣技术,并根据音频曲线实现了转炉吹炼操作的量化分级管理。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效控制了转炉吹炼过程的喷溅和返干,改善了冶炼过程的化渣效果,一次拉碳率从45%提高到66%,冶炼周期从41.45 min缩短到37.31 min,冶炼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长寿复吹转炉工艺技术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长寿复吹转炉在武钢二炼钢80t转炉上应用的基本工艺和冶金效果。通过溅渣,控制底吹喷嘴表面生长炉渣-金属蘑菇头的内部结构、生长高度和供气面积,不仅可保证良好的底部供气功能,而且有效地保护底吹喷嘴不受熔蚀,形成永久性蘑菇头。使底吹喷嘴的一次寿命与溅渣后转炉炉龄同步,并创造了22766炉的世界复吹转炉炉龄纪录。复吹比100%,始终保持良好的复吹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唐钢150 t复吹转炉上开发出适用于百吨以上顶底复吹转炉的音频化渣技术,并根据音频曲线实现了转炉吹炼操作的量化分级管理。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效控制了转炉吹炼过程的喷溅和返干,改善了冶炼过程的化渣效果,一次拉碳率从45%提高到66%,冶炼周期从41.45 min缩短到37.31 min,冶炼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复吹转炉在溅渣下的长寿复吹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波  佟溥翘 《炼钢》2002,18(3):6-9
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 ,成功地应用于武钢二炼钢转炉 ,最高炉龄达到了 2 2 76 6炉 ,复吹比达到了 10 0 % ,即底部供气元件寿命同步提高到 2 2 76 6炉 ,创造了世界最新记录 ,采用溅渣和辅助溅渣工艺技术 ,促进底吹供气元件表面生成长寿的“炉渣—金属蘑菇头” ,仍保持了复吹的冶金效果 ,碳氧反应接近平衡 ,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 ,保持了原复吹转炉脱磷、脱硫的能力及终点残锰含量。通过对“炉渣—金属蘑菇头”的研究评估证明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重钢顶吹转炉 (铁水装入量 85t)改造成顶底复吹转炉钢液和渣液深度及炉子结构、尺寸和改造设计的特点 ,设计制作了复吹转炉冷态模拟模型 ,实验研究了流股对熔池冲击作用效果 ,转炉不同炉役期熔池的搅拌混匀特性 ,熔体对炉壁的冲刷作用。实验结果得出重钢转炉在整个役期内合理的底吹供气强度为0.06~0.11 m3/min·t;顶底复吹时 ,基本枪位下操作对熔池搅拌混匀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邢钢对48t顶底复吹转炉通过采用溅渣护炉技术,提高复吹转炉炉龄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认为在保证复吹效果前提下转炉炉龄比设计炉龄大幅度提高,达到了6742炉,炉龄在6300对炉碳氧浓度积平均为0.00289,实现了底吹透气元件寿命与转炉炉龄同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迁钢转炉复吹的发展历程,并对迁钢新开发的转炉全炉役底吹稳定控制技术(SEBC)进行了介绍。采用该技术后,解决了低底吹搅拌强度下的转炉底吹效果难以稳定控制的难题,实现了转炉全炉役碳氧积稳定控制,平均碳氧积不高于0.002 0,即使在炉龄6 000炉次以后,碳氧积依旧能够保持稳定控制。以1号转炉为例,转炉复吹效果的提高和稳定带来转炉溅渣成本降低31.83%,转炉补炉料成本降低38.28%,转炉脱磷率由85%提高到87%,终渣TFe质量分数由17.29%降低到15.60%,溅渣时间缩短45 s,氧活度降低1.64×10-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实验室电阻炉上的实验研究,得出了复吹转炉在吹炼含磷较高铁水时冶炼终点最佳的炉渣氧化性和碱度。实验结果表明,渣一钢反应接近平衡时,炉渣的氧化铁含量在15%左右,炉渣碱度m(CaO)/m(SiO2)为4.4,这时炉渣的脱磷能力最强。研究的结果对于复吹转炉冶炼的终点操作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